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女性主义文论的有关理论,从思想观念和现实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欲望号街车》女主角布兰奇悲剧的主要原因,指出父权文化观念及其巨大影响是造成女主角悲剧的根源,男主角及其所代表的充斥着物欲的无情的现实世界是引发女主角悲剧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在这样现实情形下,布兰奇的悲剧命运无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欲望号街车》中对布兰奇疯癫的命名,纠葛着强势的男权话语,美国工业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渗透进了社会存在的所有层面。在文化转型时代,布兰奇难以适应新的道德价值观念,沉溺于过去旧南方的价值标准,从而在转型社会中屡受打击、迷失自我,最终走向毁灭,布兰奇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李惜丽 《海外英语》2014,(6):188-189
该文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解读田纳西.威廉姆斯的著作《欲望号街车》,通过分析文本中重要的几组二元对立项不难发现威廉姆斯笔下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女主角布兰奇的悲剧,亦是美国工业浪潮中南方的悲剧,父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文章用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分析了《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人公布兰奇的自我分裂以及这种分裂对其与他人关系所造成的影响。布兰奇的分裂始于她发现丈夫艾伦是同性恋时,她的纵欲行为背后有着很复杂的心理机制,而不是单纯的本能欲望。在和斯坦利的关系中,布兰奇把自己的破坏性幻想投射到斯坦利身上,才引起双方的误解,最终酿成悲剧。  相似文献   

5.
象征的应用是《欲望号街车》中重要的手法之一。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物件的象征意义来辅助戏剧主题的表达,由此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剧与女主角布兰奇紧密相连的象征物有许多,而本文只着重分析其中地名和颜色在剧中的象征意义,以此来解构布兰奇的性格和她悲剧一生。  相似文献   

6.
借助福柯的权力理论,可以对《欲望号街车》有深一层的分析:在史丹利—史蒂拉—布兰奇的三角权力关系中,布兰奇是受害者,在交织的权力关系网中,她处于如此不利的位置中,因此她的堕落似乎也是必然的,她被史丹利从以他为核心的权力系统中驱逐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权力在其作用过程中改变着她,权力定义了她的身份,布兰奇的悲剧是权力关系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欲望号街车>生动描写了女主人公布兰奇的悲剧一生,然而她的一生似乎都是由她去世的丈夫--爱伦主宰的.爱伦在<欲>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以说布兰奇一生几乎所有行为和追求都源于对爱伦的爱.本文试用法国哲学家亨利·伯格森的时间理论阐述爱伦在<欲望号街车>中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慧娟 《海外英语》2012,(14):190-191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和史黛拉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姐妹,但却有着不同的人格和爱情观。她们都渴望爱情,追求爱情,但她们的爱情故事都以失败结尾。通过分析她们在爱情中的心态、遭遇以及其悲剧结局,不难看出,过分依赖男性是她们共同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9.
田纳西威廉斯自己的文学创作始终致力于表现"脆弱的美丽"和"残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欲望号街车》也同样呼应着这一主题,它关注了美国主流文化下被边缘的亚文化个体以及他们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在这一戏剧中,作者藉由布兰奇的个人悲剧命运,控诉了美国现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对亚文化进行迫害的事实。布兰奇作为亚文化的符号和代表所遭受的不公与残酷,揭示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压制和破坏。  相似文献   

10.
《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最受欢迎的剧本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鬈欲望号街车》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中的布兰奇角色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人物.本文从家庭、经济、感情、宗教角度论述谈剧中此人物的悲剧色彩,以期达到对试剧丰富内涵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