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法制已有了二千多年经验的积累,中国自夏朝开始正式确立法制之后,每个朝代都确立自己的法制,而且还不断总结经验,推进法制的发展。自战国时《法经》六篇,经过汉朝《九章律》的演进,到隋朝的《开皇律》十二篇及其篇名,再到《武德律》以及以后的《永徽律疏》三十卷。《唐律疏议》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中华法系的巅峰,唐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议》对世界法制的发展,尤其是亚洲地区各国的法制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制已有了两千多年经验的积累,每个朝代都建立了自己的法制。《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于《唐律疏议》编写时期的说法,却是各不相同。文章通过分析,探讨了《唐律疏议》完成的真正时期。  相似文献   

3.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有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它全面体现了中华法系的风格与特征。通过对《唐律疏议》儒家伦理化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其中一些有益的法制及法律思想,为当今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制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俊文先生《唐律疏议笺解》笺释《户婚律》186条《监临娶所监临女》之律及疏议,认为监临官枉法娶人妻妾及女概徒三年。笔者以为枉法娶人妻妾及女处罚应不同,枉法娶人女,徒三年,而枉法娶人妻妾应流二千里。  相似文献   

5.
《唐律疏议》是研究唐代词汇不可多得的宝贵语料,有500多条用例可以提前《大词典》始见书证的时代,对完善《汉语大词典》的编撰也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陆疏》原书久佚,而《孔疏》征引最多,《陆疏》今本均为辑本,是以元明丛书为源头而形成的今本系统。探求《陆疏》今本与《孔疏》的关系、在《孔疏》基础上以哪些方式作了哪些增补与改动,是探求《陆疏》今本的祖本原貌、进而确立《陆疏》今本间关系的基础。今本《陆疏》主体辑自《孔疏》,其条目名皆取《诗经》某句,大体与《诗经》篇目对应,使名、物、证三位一体,当是辑录者所为;有些未对应条目,或因辑补时“冠名”致误,或出于某种编纂需要而有意为之。而辑撰的主要方式有增补句首名物词、合辑不同语段、拆分同一语段后增补、整合《孔疏》所引其它文献、将《孔疏》文羼入,甚至据其它文献臆补等,这也造成今本《陆疏》较之唐宋文献所引“膨胀”许多。  相似文献   

7.
徐复先生《章氏〈成韵图〉疏证》,其体例与比较之法及所用现代音理及音例疏证均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容隐制度的法律规定由来已久,《唐律疏议》对容隐制度规定体系之完备、种类之齐全,为后世留下了典范。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容隐制度匿迹,《唐律疏议》对容隐主体、容隐行为和容隐不适用犯罪的规定,为我国刑法容隐制度的重新回归提供了渊源并指明了方向。同时,容隐制度的法律规定体现了现代刑法的价值追求,为保障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提供了法律制度层面上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一) 唐初的皇帝,从高祖、太宗到高宗,都非常重视立法工作。唐高祖武德元年,即命刘文静等制定《武德新格》,寻又命裴寂、殷开山等定《武德律令》。贞观年间,太宗命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定《贞观律令格式》和《贞观留司格》。永徽年间,高宗命长孙无忌、李勋等定《永徽律令格式》和《永徽律疏义》(即《唐律疏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唐律疏议》中法律词语之间的反义关系界定为反义谱系关系,分出点点对立、点阵反对、梯度反对三种类别进行分析,以探讨法律词语义位之间的系统联系。  相似文献   

11.
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一书,是他的《文心雕龙注》的前身。《文心雕龙注》流传颇广,《文心雕龙讲疏》则知者甚少。从内容上看,《注》比《讲疏》丰富,注释的条数和内容增加,《讲疏》中已有的各篇下面的参考文字,在《注》中又颇多调整、增益;从体例上看,《讲疏》与《注》基本相同,只是注文安排地位有变化,《讲疏》的注文分插在各篇分段下面,《注》则注文与原文分列。《讲疏》卷首原有梁启超序文、范氏自序各一篇,其中梁启超序文未被收入《饮冰室文集》,亦未载入《文心雕龙注》,为世所罕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岳靓 《华章》2007,(4):100-100
如果说罗马法是奴隶制法典的典型,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法典的典型,那么,唐律便无疑是封建制法典的典型.《唐律疏义》对自首做了详细规定,与现今刑法中自首制度在指导思想、具体内容与处罚原则上皆有所不同,本文一一对比之.  相似文献   

13.
《广雅疏证》一书完成后,王念孙不断对之进行完善和补充,这些新成果后来被整理成《广雅疏证补正》。通过探讨王念孙进行补正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王念孙在补正中使用的新材料——碑文所具有的意义,认为:一是王氏补正的内容涉及全书,是对自己疏证的修缮;二是王氏的补正角度多样,包括增、删、改等多项内容,涉及对象包括字词、句段;三是王氏的补正以《广雅疏证》为依托,具有附属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中记录了唐人刘邺为昭雪李德裕而作的《乞赠恤李德裕疏》。赵和平教授和郝春文教授分别在《敦煌本〈甘棠集研究〉》及《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发表文章,对此《疏》的真伪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本文将参照相关史料及研究对两位教授的分歧予以评论,以期为解开此《疏》真伪之谜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最近,学习了侯外庐先生《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2月第一版)一书,得益非浅。不过,其中对于《唐律疏议》卷二七《杂律》中的一条条文所作的解释,笔者存在很大的疑问,现提出向侯外庐先生求教。  相似文献   

16.
庞石帚先生是20世纪前半叶蜀中著名学者。论著宏精,而诗名尤高。所作《国故论衡疏证》为当时蜀中各大学重要教材,影响深远。本文着重介绍了《国故论衡疏证》的成书过程以及它的突出特点,这就是:鸿博、精审、打通。  相似文献   

17.
杨树达先生是近代的著名的国学大师,《论语疏证》乃是其一部训诂著作。本文对《论语疏证》中引用文献时出现的一系列“见”类词进行说明,对其用法和意义做一归纳。  相似文献   

18.
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文本是《唐律疏议》,其中的十恶、八议、官当等,特别是准五服以制罪制度,体现了儒家的礼观念,是一部礼法共用的具有宗法性特征的法典。  相似文献   

19.
贺玚《礼记新义疏》是南朝时期影响较大的一部《礼记》注本。从今存佚文来看,该书涉及名物训诂、经文诠释、郑注申发、礼制解说等诸多方面。贺玚《礼记新义疏》以郑学为宗,多对郑注加以补充或发挥,但亦颇重创新,提出不少新说。因受玄学影响,该书颇重义理,常以性情来说礼。贺玚《礼记新义疏》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自唐代以降,诸家《礼记》著述对其征引颇多。  相似文献   

20.
西汉初年.文坛上有两篇著名的论积粮对立国作用的文章。一是贾谊的《论积贮疏》,一是晁错的《论贵粟疏》。这两篇文章被鲁迅先生誉为“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本文在丐作技巧上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