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江积海 《科学学研究》2010,28(4):571-580
基于后发企业知识传导路径及传导机制的前期理论研究,以比亚迪公司汽车研发为案例,剖析企业知识在主体维度(员工→团队→企业→网络)、活动维度(获取→吸收→转移→创新)、属性维度(显性→隐性)所组成三维空间的传导路径;同时,以新的视角提出知识传导的广度、密度、速度和交互度四个变量,刻画传导路径的物理运动和经济运动特征,并且从研发体系、专利策略、认知能力和激励机制等层面深入分析四个特征变量的作用因素及其对知识传导绩效的影响,更好地打开比亚迪知识运动规律的黑箱,最后总结案例经验启示和演绎改善知识传导绩效的有效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江积海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75-1382
企业网络中知识及其传导是网络竞争优势的源泉。论文首先分析了企业网络中知识传导的特性,然后运用层次性和结构性的分析方式,提出广度、密度、速度和交互度四个方面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四度"因素提出八个"结构因子",重点剖析"八大结构因子→四度结构因素→知识传导绩效"的内在机理及影响方向,论证"四度"因素与企业网络中的知识传导绩效正相关的关系;最后,以TD-SCDMA产业联盟为案例,印证相关结论,提高企业网络知识创新的绩效应设计和改善知识主体的广度、知识活动的密度和速度、知识传导主体与传导路径及活动的交互度等方面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江积海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76-1383
 假定企业是一个彼此异质的知识的集合体和积累知识的有效制度,而知识传导是“知识接收者”与“知识提供者”间的互动学习。在此前提假设下从后发企业知识接收者的视角研究知识流动规律及其转移路径,提出知识传导的主体边界、知识传导活动、知识属性三个维度所构建的整合传导路径框架,剖析单维度和两两维度组合的子路径过程,然后,分析知识传导路径的广度、密度、速度和交互性等关键特征及其影响知识传导的机理,最后,以深圳研祥公司为例,印证本研究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后发企业知识传导的成本动因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知识传导成本是知识传导过程中的壁垒和交易成本。本研究基于后发企业知识传导三维路径的前期研究,以新的视角从知识传导的广度、密度、速度和交互性四个层面,提出知识作为物理运动和经济运动过程中的壁垒和成本,详细分析其作用因素和作用机理,并指出四个因素对知识传导绩效的影响,从而有别于现有文献从知识发送方、接收方、知识属性、传导渠道和环境五方面传导障碍因素的研究,并将企业知识传导路径、传导成本与传导机制统一起来,更好地打开知识的运作规律的黑箱并提出改善知识传导绩效的有效机制和途径。最后,研究了尚德太阳能公司的案例,并印证相关观点和结论。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转移是供应链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论文以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影响供应链企业间知识转移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从供应链知识转移的广度、密度、速度、交互度的四度模型,提取知识模糊性、主体转移动机、能力差距、组织情境、合作关系、企业差异、转移平台、制度支持等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知识转移有效性的影响机理,提出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假设并分析数据结果,研究表明供应商的转移动机、上下游企业间合作关系和能力差异等因素都正向影响知识传导有效性.最后,给出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知识有效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积海  刘敏 《科研管理》2014,35(8):75-82
动态能力是企业对运作能力进行管理的能力,即整合和更新运作能力以创造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高层次能力。本文从时间与空间动态演化的新视角演绎能力的动态性,即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演化速度三个维度重构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框架。然后,识别该框架的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演化速度、能力交互度的"四度"属性,剖析了动态能力的"四度"属性与竞争优势、企业绩效及外部环境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同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结构关系,研究表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演化速度、能力交互度通过对竞争优势的作用而影响企业绩效,环境动荡性在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有调节作用。最后,论文提出培育动态能力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中的关系维度出发,结合中国的关系文化特征,建立基于"guanxi"的关系度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关系广度、深度、和谐度在中国关系文化背景下的作用途径和方式,以及如何影响组织内部成员的知识共享,为中国企业提高知识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中的关系维度出发,结合中国的关系文化特征,建立基于"guanxi"的关系度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关系广度、深度、和谐度在中国关系文化背景下的作用途径和方式,以及如何影响组织内部成员的知识共享,为中国企业提高知识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利用扎根理论,以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代表性企业——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柴油机技术演化路径为背景进行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先前知识和经验、知识源属性和创新网络影响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在技术相关领域不同平台中的潜在吸收能力,而研发投入、内部组织管理、个体学习、组织学习机制因素则影响其实际吸收能力。这些影响因素使得企业获取的外部知识通过个体内化为个体隐性知识,进而通过交互共享为企业整体的隐性知识,并最终整合成为企业内部新的显性知识,通过显隐性知识的转换过程体现了吸收能力作为一种动态能力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网络获取创新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是后发企业实现创新追赶的重要选择。文章从理论分析出发,构筑了网络嵌入-双元创新能力-创新追赶绩效的关系模型,进而通过实证分析进行验证。本研究发现:外部知识网络嵌入形态通过影响内部双元创新能力,进而作用于后发企业的创新追赶绩效,其中关系强度、关系持久度、网络规模和网络位置中心度对后发企业利用性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中心度对探索性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探索性创新能力和利用性创新能力则对创新追赶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后发企业在进行创新追赶过程中,需要注重优化企业外部的网络形态,来有效提升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和更好地实现追赶。  相似文献   

11.
基于SECI的软件需求获取过程中知识转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获取过程本质上是对用户以及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过程,用户方(客户)和开发方的知识不对称是矛盾产生的本质。运用SECI模型和不对称知识流,分析了需求过程中的知识转化,根据知识沟通的特性和软件需求获取中知识传递的特点,提出了需求获取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深入分析知识中介内涵与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知识中介的3种模式,其中知识中介者网络模式是最重要的一种。对于知识转移过程来说,概念本身是有价值的隐性知识,概念关联结构同样是有价值的隐性知识。基于知识中介的关键就在于将知然类型知识的显性化问题转换为知人类型知识的显性化,将搜索隐性知识本身转换为搜索拥有相关隐性知识的专家或组织成员。形式概念分析是一种很好的知识可视化工具,概念格可以用来描述专家拥有的知识体系结构,从而帮助知识中介者快速选择最适合的专家。  相似文献   

13.
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分为正式显性知识转移、非正式显性知识转移、正式隐性知识转移和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4种类型,比较了它们的特征。分别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个体与组织间、团队间、团队与组织间5个视角,分真隐性知识和伪隐性知识两种情况,考察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4.
开放的组织知识转移-创造-应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了知识的转移特性和转移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开放的组织知识转移-创造-应用系统框架;提出了知识凝炼化和沉积化概念,并在SECI知识螺旋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开放的组织知识转移-创造-应用模型.该模型反映了一条完整的知识转移链.  相似文献   

15.
企业网络组织间学习过程的二维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企业网络为组织间学习的重要环境,提出了组织间学习过程的二维模型。该模型包括两个维度:知识转移维度和经验积聚维度。知识转移维度是企业获取、吸收和内化知识的过程,而经验学习维度是企业在不断的知识转移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并对后期的知识转移过程具有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差异对美资跨国公司总部知识转移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笑君 《科研管理》2010,31(4):49-58
摘要: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跨国界转移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以美资跨国公司为例,重点分析公司总部的知识转移能力、知识转移意愿、显性知识和社会化知识转移渠道丰富性对向在华子公司转移知识效果的影响。本文还借鉴Hofstede的民族文化模型,重点分析权力距离和男性-女性主义两个纬度上的文化差异对总部知识传播能力-知识转移渠道丰富性-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提高跨文化知识转移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明确制造企业绩效构成与知识管理核心,从方法、过程与结果三个视角,揭示知识获取、转移、整合对制造企业经济、创新与环境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据此,采用结构方程方法,确定知识管理对不同绩效的介入环节与影响力度。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管理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全过程影响,我国制造企业环境生态知识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外部知识获取无法直接改善创新绩效,表明我国制造企业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目前更需开展知识转移与整合;知识整合对制造企业经济绩效影响显著,表明尽管知识管理初期无法为企业带来现实收益,但长远看坚持开展知识管理活动最终可改善企业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治理视角的知识粘性削弱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定了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粘性的基本概念,回顾了前人关于知识粘性产生原因的既有研究成果.根据知识转移的整体流程,分析了知识粘性形成机理中的五个重要产生原因.从知识治理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一个可以用来削弱知识粘性的管理对策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建立转移环境、设置相应组织、创设文化氛围、协调相关机制"四大工作环节,对实现粘滞知识的成功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博客的知识转移与一般知识转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娟 《情报科学》2008,26(4):586-590
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基于博客的知识转移与一般知识转移的异同,包括知识转移驱动、知识转移过程以及知识传输渠道等.进而提出了基于博客的知识转移的企业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强联系与跨部门复杂知识转移困难的克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把跨部门知识共享分解为知识寻找和知识转移,将跨部门知识转移理解为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并建立了模型。从复杂知识的特点出发,深入分析了跨部门复杂知识转移的困难,然后将社会网络研究领域的强联系应用到跨部门复杂知识转移中,指出强联系部门拥有相对较强的知识表达、吸收理解能力,并能基于强联系实现部门间频繁、广泛、双向、及时、深入的知识交流与合作,从而能有效克服跨部门复杂知识转移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