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阐述了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人权属性,以及私权与人权的"矛盾",提出了以知识产权私权与人权辩证统一的观点正确认识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私权公权化"说存在"知识产权社会权论"、"国家干预论"以及"利益平衡论"三大误区,公权力介入知识产权应以保护而非限制为目的,知识产权权利的私权属性有必要再回归。其私权属性体现于本质上是一种财产权、专属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人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3.
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对于外国知识产权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更容易适用公共政策例外的规则。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在2007年判决的路易斯花娃案是公共政策例外在承认与执行外国知识产权判决中应用的典型判例,尤其是权利范围在不同国家的差异容易导致公共政策例外的适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主要在于保护私权,可以属于外国法院予以承认与执行的范畴。随着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增强以及地域性的削弱,公共政策例外对于承认与执行外国知识产权判决的介入地位也将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4.
权利限制,论知识产权对图书馆权利的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产权法是权利人私权与社会公众利益间的一种利益分配与法律选择.权利限制是知识产权法限制其权利垄断性, 保留公益性的法律手段,是知识产权公平正义目标的体现.研究了知识产权对图书馆权利的各种适应性安排.  相似文献   

5.
国家奥委会已经对“福娃”进行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但对福娃标志主要是通过特殊标志的保护模式进行保护,此保护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文试从知识产权法的公法化角度解读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和奥林匹克吉祥物的官方属性冲突及其解决。  相似文献   

6.
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中不稳定性因素的大量增加、新客体的快速扩展以及地域性与国际性的冲突加剧,使其内外利益冲突愈加明显。其中,外在利益冲突表现为5组正当利益的非对抗性矛盾:权利主体投入与产出、权利保护与农业科技发展、融入规则与改变规则、权利主体与资源提供者、独立权利与多元利益;与此同时,外在利益冲突进一步加剧其内在公-私权属性竞合,公权介入私权的强烈倾向引发对农业知识产权独占性私权性质的质疑,并将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同于公权救济介入,且过多的公权介入对私权也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冲突并非不可调和的对抗矛盾,而是正当利益的排序性选择问题,不应借助排除法进行消除,可通过动态、进化的视野寻求多元利益实现、利益衡平公共性达成与社区发展权注入等共享普惠机制来解除,以解决好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内外利益失衡问题,确保农业知识产权制度绩效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作为私权的合理性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虽然传统的所有权理论都是以有形物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没有直接涉及知识产权,但是,由于传统产权权利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天然联系,对传统财产权理论的价值的发掘,有利于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知识产权的哲学理论依据.本文试图从一些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以及法律经济分析理论中为知识产权理论找到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学院科学基于科学内部对特殊的知识产权-科学发现优先权的"承认"确保科学知识与公共知识之间的合理流动.但后学院科学之发现优先权、发明专利权和商业秘密权的知识产权复式结构,必须更多地从社会建制和公共政策层面合理直辖是科学的公益性责任和商业性目标,建立起社会与科学之间和谐的行为期待模式,才能缓和并避免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非理性扩张,提高科学知识生产的效率和加快知识的流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规范中的发现权实为自然领域内科学发现权,不同于社会科学及日常生活中的发行行为。科学发现权设计初衷是保护科学工作者智力成果、鼓励发现、发明行为。科学发现权为人权与私权统一体,权利客体具有新颖性、价值性、非物质性,不能因为其没有诸如著作权、专利权等权利享有的"长时间专有时限",而排除其知识产权属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事规范中的发现权实为自然领域内科学发现权,不同于社会科学及日常生活中的发行行为.科学发现权设计初衷是保护科学工作者智力成果、鼓励发现、发明行为.科学发现权为人权与私权统一体,权利客体具有新颖性、价值性、非物质性,不能因为其没有诸如著作权、专利权等权利享有的“长时间专有时限”,而排除其知识产权属性.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联盟对知识产权共享的要求以及知识产权外部效应与知识产权垄断属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联盟成员之间的知识产权利益冲突.遵照法律,设定合理的知识产权规则是技术创新联盟有效构建和运行并实现自身创新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技术创新联盟知识产权规则涉及前景、背景知识产权的归属、获取、转让、传播以及法律规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何莉 《中国科技信息》2008,3(8):182-183
一般而言,权利与权利限制共同构成权利体系的统一体,以达到法律上所追求的各种法益的大致平衡,实现法律的价值目标与社会功能。知识产权制度在赋予权利人专有权的同时,也对该权利给予相应的限制。这种限制体现出知识产品权益分配的公平正义观,也表现出知识产品的社会属性,表达了知识产权人的社会责任,协调与平衡了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利与公众对知识和信息的利用需求。  相似文献   

13.
多种原因造成了知识产权担保在发放信贷方面的重要性不如其他财产的担保。原因之一是知识产权具有一些特殊属性,一些潜在贷款人对这种财产属性缺乏了解。另一个原因是对许多知识产权的估价存在困难,相关法律在调整这些法定权利上的担保权益方面也不甚健全。尽管金融机构及其法律顾问已经越来越多地理解了知识产权担保借贷中的诸要素,但以知识产权担保的融资仍处在初期阶段。这是一个无论在法律领域,还是在信贷实践方面都很复杂的问题。立法者在回应专门立法需求以促进其发展方面也行动缓慢。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用知识产权这种价值可能很大、但寿命又可能很短的财产做担保提供信贷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厘清科学数据法律属性与权利关系,完善知识产权管理能够避免侵权纠纷,提高科学数据开放、应用水平。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科学数据知识产权现状,研究了科学数据知识产权属性及不同类型科学数据著作权特征,讨论了不同资金支持下的科学数据知识产权归属,并就科学数据应用中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中美贸易争端让我们重新认识知识产权,中国要赢得未来必须拥有更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在各国普遍获得确认和保护,从知识产权的属性上有:专有(自然人、法人拥有)、排他(未经允许他人不得使用)、限时间(专利保护有一定时间)、限区域(专利限定在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等。知识产权共享就是要让知识产权所有者按照法律法规所允许的形式把专有权放开,以提前完全公开或者协议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孙春伟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0):190-193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下,以知识产权作为投资者向企业投资的资产是具有法律依据的。以知识产权投资,其法理在于知识产权是财产性权利,知识产权具有财产属性。我国有关的企业法与公司法对以知识产权投资的规定又不统一,并且,有关企业法、公司法的规定又与知识产权的专门法律和法规的内容不统一,今后应当予以完善和统一。在实务上,以知识产权投资设立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产权所占注册资本的比例问题,,以及知识产权投资的权属变更与审核管理问题、知识产权投资的风险防范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完善有关制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论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中的政府管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权力以法律的形式深度介入知识产权私权制度的运行成为日美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动向,对这种现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可以启发我国的实践。本文在对政府管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中政府管制的目标、对象和工具,提出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中政府激励性管制和协商性管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创新和创新生态体系理论研究了财政资金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知识产权资产特性、权利合理配置下放、知识产权准确评估等热点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不是阻碍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的主要问题,高校科研机构内部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能够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供需不对接问题和信息与风险不对称问题,以及专利权利碎片化问题,应建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管理和投资功能三类部门和人才团队,建立“相互支持、相互约束”的机制,建立种子投资基金。对于单位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转化实施,不涉及公益性,或者知识产权较少的科技成果,可以将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下放给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对我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杭 《现代情报》2007,27(3):57-5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我国图书馆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并因此带动了一定程度的有偿服务。2001年10月修正的《著作权法》与2006年5月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已经不断与国际上发展了的数字技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要求同步。强化了对私权的保护力度,这对图书馆的有关信息服务在法律上构成了一定的制约。而数字图书馆的运作方式和公益性更是引起公众的质疑。面对国内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不可逆转的趋势,图书馆应如何应对,变挑战为机遇,是当前图书馆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技成果权法律保护之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兵兵 《科学学研究》2002,20(5):478-482
科技成果是产生知识产权的前提 ,但并非当然形成权利而受到法律保护 ,同时亦非自然取得科技成果权。科技成果权强调的主要是人身权或精神权利 ,与知识产权具有本质区别。科技成果要想获得法律保护 ,只有形成知识产权才能得到法律保护 ,同时应具备一定条件。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之间是包含、重叠和交叉但又非全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