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对新世纪奋斗目标的高度概括,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作出的从容反应,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国梦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历史文化基因,彰显了中国文化气质,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质.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何瑞春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受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关系所制约,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始终坚持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的统一,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这是当代中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郭禾 《职教论坛》2003,(20):53-53
爱国奉献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军官兵必备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要求。新时期更应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于各科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讲求“文道统一”,“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就是“道”的重要部分。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武警部队建设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多种价值观念交互并存,意识形态的斗争复杂尖锐。由此有的学员爱国主义思想淡化,抱着好奇的心…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特拉西创立以来就争议不断,一直是西方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辩论的焦点。对西方学术界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近几十年关于意识形态社会功能、意识形态批判、意识形态的终结、意识形态与科学关系、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原因等问题进行梳理,强调全面、辩证认识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批判“意识形态中心论”、“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爱国主义情怀的涵养关键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是大学生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是面向新的历史方位的应然之举,是夯实教学主体的有力基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面临着意识形态渗透、信息浪潮冲击、教学互补不强等一系列现实挑战。高校只有坚持探索“明理”与“践行”相融合、“守正”与“创新”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显性”与“隐性”相融合、“内修”与“外治”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庄玉霞 《西藏教育》2010,(12):13-14
新形势下西藏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均发生显著变化的境况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讲授爱国主义历史,明确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反对分裂,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相似文献   

8.
董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8):143-144,F0003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程和核心内容.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对于高校提高人才素质至关重要.该文在分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与挑战,并借鉴国外经验与方法,提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姚俊清 《甘肃教育》2009,(11):23-23
当代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的主人和建设者,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是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头等大事,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学地理教材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爱国主义“素材”和“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挖掘“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图像生产与数字技术的勃兴,图像叙事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型叙事方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像叙事的可视性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具体化;生动性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力;渗透性有利于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感召力。与此同时,存在图像叙事“娱乐化”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性的矛盾、“碎片化”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性的矛盾、图像叙事主体素养匮乏与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的矛盾。从加强防范治理,强化图像叙事价值引领;落实教育培训,提升大众图像叙事素养;助力改革创新,优化图像叙事话语表达三个方面纾解爱国主义教育图像叙事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共同价值观发挥着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双重作用。文章试图以新加坡倡导的“共同价值观”为例,从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双重视角,积极探讨带有普遍性的有效公民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对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阐述的基础上,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认为“致良知”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目标;“明伦”、“德教”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根本内容;“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实践教育教学的根本方法;“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是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礼乐教化”、“敦厚风俗”是王阳明社会教育思想途径与目的。继而文章在肯定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实践绩效和历史影响的同时,认为其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建设、教育文化发展等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网络谣言"愈来愈成为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大V的落马更引发了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思考。"网络谣言"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意识形态根源,体现了网络世界中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以及单向度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为此,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引导、疏导,搭建网络辟谣平台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在监督社会、维护公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化解网络谣言可能引发的暴力倾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核心价值体现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改革目标致力于"新人"的培养;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理念是超越"学科中心";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认识、把握课改整体设计的基本思想,对于克服误读、误判,持续推进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是国外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背景之一。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社会发展时期不同,对“意识形态”解读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意识形态”解读过程中融合了两条理论逻辑:一条是以商品操纵技术为特征的“商品意识形态”、以意象摄取商品为特征的“景观意识形态”、以功能打碎系统结构为特征的“符号意识形态”三个逐渐演进的理论逻辑;还有一条是对科学技术的姿态问题这个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6.
本雅明的“闲逛者”意象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启迪我们探索后现代社会的消费空间所具有的文化诗学价值和美学意蕴。通过探讨“闲逛者”消费文化的关联性,为我们阅读和分析城市文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的“历史性”不可回避,这些不断变化的内涵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同认识的结果,“意识形态”是人为的精神事件。论文主要论述“意识形态”这个术语背后的“意识形态”,从“真假意识形态”、社会人群的等级区分、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物质性从有到无的过程等方面,分析那些通常以“真理”面目出现的“意识形态”背后的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分别对应于静态和谐与动态和谐。从社会和谐的角度论,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启发我们应识别和区别对待存在于社会个体身上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异质性。借助这样的视角领会和谐社会的议题,便于我们进一步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文化中体认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的思想资源,挖掘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是关于意识的内在构造学说。意向性理论研究的是意识的指向性和构造性,即意识活动的主体如何带着特定的材料和意义通过意识活动指向意向活动的客体,并赋予意向客体以意义。意向性与意识形态紧密相关,意向性是意识的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是意向性的外在表现。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是从微观层面对群体意识形态的建构进行深入研究的。借助于群体化的方式,个体融入一定的群体之中,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我意识;借助于交互主体性的途径,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融合,从而使群体成员享有共同的心理认知和价值取向等意识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