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写童话的现代作家,叶圣陶的童话里面的叙事改变了传统童话故事的美好幻想手法,用贴近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既吸引了儿童,又在激起儿童兴趣的同时对儿童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所以叶圣陶童话叙事带有对儿童各方面的教育意义,通过悲剧式贴近现实故事,引领儿童追求美好理想,通过故事的反复,强调了儿童们要认识到劳动创造美的思想。让儿童接受爱劳动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写童话的现代作家,叶圣陶的童话里面的叙事改变了传统童话故事的美好幻想手法,用贴近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既吸引了儿童,又在激起儿童兴趣的同时对儿童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所以叶圣陶童话叙事带有对儿童各方面的教育意义,通过悲剧式贴近现实故事,引领儿童追求美好理想,通过故事的反复,强调了儿童们要认识到劳动创造美的思想.让儿童接受爱劳动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以郑渊洁为代表的中国"热闹派"童话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儿童文学流派。虽然"热闹派"童话在新时期曾受到批评界的关注,但对其是否是文学流派却一直未有定论。借助艾布拉姆斯对文学活动的研究方法,从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等方面来研究"热闹派"童话,可见中国"热闹派"童话具有文学流派的特性和价值,是新时期童话创作中重要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杨文华 《文教资料》2011,(10):18-19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他在童话中把现实生活、个性化的诗引进了童话创作。安徒生童话背景下的中国童话,在吸收了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中国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加入了本民族的一些特有元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童话。  相似文献   

5.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民间文学的滋养下成长。20世纪中国创作童话中的民间童话以两种质态存在:其一,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文本提供素材和故事原型;其二,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提供创作技巧经验。民间童话在创作童话中以隐蔽的方式和全新的审美价值呈现出来,而创作童话源于民间童话又跳出了民间童话的窠臼,通过作家文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在其他童话都围绕抗日救亡的主题展开时,女性童话作家黄庆云的作品就像一缕清风吹拂着现实主义儿童小说的文坛。在鲁迅先生的思想感召和许地山的鼓励支持下,她的作品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贴近生活的现实题材,同时,作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还充满着独有的梦幻色彩,并处处透露着女性的柔和温婉。可以说,20世纪40年代黄庆云的童话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萧袤是位引人瞩目的童话作家,与其他众多儿童文学作家相比,他更能自觉地根据接受主体儿童的语言认知能力、语言接受特点和欣赏趣味,巧妙运用多种修辞策略营构童话的奇幻世界。文章从修辞学、儿童的语言接受等角度对萧袤童话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天翼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成人作品和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他谙熟儿童心理,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有选择的吸收借鉴民间童话的精华,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的童话精品,成为中国文学童话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童话作品一版再版,深受儿童的欢迎,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童话本属文化范畴。在文化现象中,童话是比较特殊的,是文化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文章以中国的民间童话和作家童话为据,分析了童话的理想世界、象征世界和意义世界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指出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造。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的考察,阐明童话在文化的历史联系和历史发展中的特殊纽带作用。作者认为。童话在人类文化的历史联系和发展中具有二重性——作为传统文化的稳固性和作为新文化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低幼童话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为低幼儿童提供精神食粮,一直以来是儿童文学作家们尽最大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情。尽管20世纪90年代整个儿童文学界是被少年小说所占据。但是,低幼童话的所显示的蓬勃的生命力却不容忽视。首先,是在文学品质上的“提升”,表现在作品的厚重感的增强,作品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其次,是一种儿童情趣的回归,作家深入到幼儿生命的本体,以幼儿的思维、情态表现幼儿的特征,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幼儿形象;再次,是艺术形式的超越,超越了以往仅仅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现在,低幼童话的插图大量增加,而且以童话为蓝本的幻想性图画书发展起来。低幼童话由单纯的“听”,到“听”与“看”并重。  相似文献   

11.
对童话幻想的现实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度的童话幻想中都存在着现实性的踪影,体现为生活本身形式与非生活本身形式的结合。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幻想和现实性的结合又有不同的体现方式。在中国新时期的童话创作中,出现了更明显的将现实融入幻想的趋向,既影响我们对于童话的判断,又进一步影响童话研究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童话,对于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近说:“孩子们的思想感情,最突出的一点是幻想,幻想贯穿着整个童年的生活。”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无尽的阅读乐趣。同时也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受到陶冶。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就要遵循童话本色。以一颗童心引领孩子走进童话王国。  相似文献   

13.
童话是儿童教学的一种重要载体。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的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童话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创造出来的,运用了想象、幻想和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段,给儿童提供了认知世界的一种文本。正如有人提出“童话是儿童与大自然的对话,童话是儿童与自己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比较安徒生与叶圣陶的童话,有两种不同的信仰决定着创作主题的基调和题材的选择与构思,不同民族的文化滋养、时代思潮影响、创作动机与美学追求,都反映在他们各自的童话作品中。  相似文献   

15.
“热闹派”童话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郑渊洁、周锐、彭懿等作家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尊重了儿童的游戏意愿,“信奉快乐主义的童话创作原则,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变形为外部表现特征,以弘扬游戏精神和解放当代儿童心灵为内在艺术旨趣”(彭懿语),给“文以载道”的传统童话观念以猛烈冲击。  相似文献   

16.
严文井是继叶圣陶、张天翼之后最有中国特色的童话作家之一。其作品浓郁的抒情韵味和哲理色彩,上接叶圣陶早期的童话创作,下启新时期抒情派童话,代表了中国童话作品的一种形态。其创作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师长的“严”与“爱”;诗人的“抒情”与“哲理”;寓言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一、儿童的语言童话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着,有着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快乐和哀愁。因此,在他们的世界里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这样的语言通俗、生动,富有神秘的色彩,这样的语言称之为“童话”。  相似文献   

18.
童话遗产是童年时代的一种梦幻艺术,其传统形象充满了神奇的幻想,蕴藏着丰富的集体无意识,儿童时代所有的激情和幻想都可以在其中得到投射和外化;其深层结构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构,与儿童审美心理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关系;其动态性、体验性和亲情性语言契合着儿童的接受心理,因而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有力工具,童话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但在今天,童话的讲述传统逐步被阅读所替代,它的价值和魅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代儿童的审美教育中,还原童话的口头展演传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童话质疑者认为:童话中的幻想违背客观事实的真实性、塑造的一些儿童形象折射出被压抑的儿童观、其中包含的狭隘的道德观与伪善的道德教育,背离了教育的真善美。与之相反一些学者辩护称:童话中的幻想具有超越性,具有荒诞美,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其儿童观是某一时代社会文化的反映、道德主题鲜明、极端化契合儿童直观的思维特点。事情上,儿童在童话阅读中的幻想具有审美意义,应从社会学视角来评价童话中的儿童观,童话道德教育以显性、正向功能为主,但存在隐性、负向功能。  相似文献   

20.
童话在为儿童提供阅读快乐的同时,也促进儿童认识自我并更好地生活,进而发展儿童的人格.裸读童话要从言语形式入手,进行内涵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读童话时,要抓住其话语方式主要表现为反复强调、反语讽刺、夸张具有戏剧性、运用想象与联想以及故事具有虚构性和隐喻性等特点,品味与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与人性问题,促进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与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