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从2001年教育部颁发新课程标准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开始了新课程标准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英语教学水平的中小学生的具体需要,人教社扩大了与外方的合作范围,无论在合作伙伴的数量上,还是在合作品种上,都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送审通过并已经出版供学生使用的有:与加拿大灵通传媒合作编写出版的供小学阶段使用的三年级起始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以及一年级起始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起点)》;  相似文献   

2.
周松 《出版视野》2004,(6):13-14
现在,新课改的推进势如破竹,相关的改革也逐步深入:从2005年季秋开始,全国所有区县的小学、初中起始年级都将开始课改实验,使用新教材;从2004年秋季起,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将在高中使用新教材,三四年后将推广到全国所有省市;在2003年既有的592个区县的基础上,今年全国所有区县都将实行中小学生杂费、课本费、学费等收费的“一费制”;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从2001年秋季开始,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试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同时,为保障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推动城市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从2005年秋季开始,国家又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资助政策。  相似文献   

4.
2004年秋季,教育部确定广东、山东、宁夏、海南4省区率先开始高中阶段新课标实验.一年来,好评与批评兼而有之.原计划今年推广到10个省的方案,随着观望思想的弥漫,多个申报实验的省区退出.最近福建宣布今年仅教师进入,学生不进入,江苏成为实质参与今年高中新课标实验的唯一省份.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教委对中小学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彩色课本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学生的书包。从1992年秋季开始,我省也按期入轨,初中一年级和小学一年级开始转入使用新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    相似文献   

6.
2003年5月,国家教育部新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调整后的课程标准就是被教育界通称的“新课标”。“新课标”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教育部调整学生必读书目,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教育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教育出版普遍存在着广种薄收、甚至不收的现象: 1.品种多,印数小.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导致原来人教社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同一省份不同的地区、同一地区不同的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都不同,教育出版社为了占领区域市场,不得不针对各个版本的教材编写相对应的教辅读物,这样原来人教一个品种变成了北师大版、苏教版、山东科技版、沪科版、湘教版等一系列品种,每个品种又都必须出齐一到六年级上下两册,光数学一个学科,高中阶段秋季教辅就多达二十几种.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广东省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02年至2007年,全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分步骤全面实施,1500万适龄儿童少年受惠,积极探索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在校生从179.6万人增加到308.99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44.7%提升到65.9%;  相似文献   

9.
胡占魁 《大观周刊》2012,(10):158-158
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进入WTO之后面临的国际竞争和挑战,使得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教育。而传统教育与现今社会的种种不适应,使得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奠基工程的基础教育更是首当其冲。从2008年秋季开学,我省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使用新教材,作为新课改的主要执行者,教师的角色转换就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央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是切实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保证农村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加强免费教科书采购工作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改办等部门关于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制定了《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暂行办法》。中央财政免费提供的教科书实行政府采购。这项规定在2004年秋季学期试行,从2005年开始正式实施。免费教科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  相似文献   

11.
陈艳红 《大观周刊》2011,(41):180-180
八年级学生接触一门新学科——物理。怎样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刚拿到物理课本后.对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心.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是很迫切的.但因受高年级学生、家长、老师“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八年级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入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入门教育.现把自己的粗浅认识谈一下。  相似文献   

12.
1986年开始实行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20年后的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将在实际意义上,逐步启动义务教育的免费系统。2005年12月23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一个最新的义务教育免费时间表业已排出,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孔丽 《大观周刊》2012,(43):400-400
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工作,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预习阶段“读、划、写、记”,听课阶段三要素——恭听、思维、记忆,引导学生加强练习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四条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开展高中化学学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叶子 《现代出版》2008,(6):60-63
自2005年以来,我国开展逐步推行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政策。到2007年秋季,中央财政免费教科书政策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2008年春季,中央财政又进一步提高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的补助标准,同时规定由地方财政向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地方课程教科书。至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科书均实现免费。  相似文献   

15.
一中小学新课标数学教材当前建设概况伴随着肇始于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多年来的全国主要由一套教材通吃天下的模式被教材多元化取代。义务教育教材已于2001—2005年覆盖全国,高中教材至2008  相似文献   

16.
陈丽宪 《大观周刊》2012,(51):360-360
在高中教学方面.我们“遭遇”了新课程改革.这对于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员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新课改倡导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注重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而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因此.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我们边远地区高中的英语教师。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姜波 《大观周刊》2011,(37):238-238
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的编制已显示:数学教育已在改革,今后的高中数学教育已不再是应试教育,而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旨在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的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本文就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育在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应当强化的几种观念,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年来国内文教图书市场的关键词是:新课标。虽然原订的教材改革的步子因为各种原因变缓,但是从今年春天开学起,全国有35%的中小学生使用了新课标教材。而根据国家教育部基教司教材管理处的计划:到2005年,全国各地将全部使用新课程标准教材。多年来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人教版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编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即将发生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我国培养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它有教育、情报双重职能。下面就专科学校图书情报知识系列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一、一年级新生图书情报知识教育专科学校一年级新生,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对他们的图书情报知识教育,应着重在怎样利用图书馆和学习方法的介绍。1.怎样利用图书馆。一年级新生在高中阶段一般很少接触图书馆,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高校图书馆对于他们既新鲜又陌生,因此怎样利用图书馆就必然成为他们图  相似文献   

20.
王海涛 《大观周刊》2012,(33):294-294
目前,我省已实施新课程标准,开始使用新课标教材。而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新教材的出台.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南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