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土家族“过赶年”的文化内涵及其研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赶年”是土家族的民族节日,以追忆在抗倭战争中牺牲的兵烈壮士,而举行的一系列敬祭活动。印江土家族“过赶年”源于元末明初的抗倭战争,形成习俗于明嘉靖年间,是土家族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嘉靖时期,倭患猖獗;"庚戌之变"后,明廷接受主持东南抗倭事宜张经之建议,调用广西狼兵及湖广土司兵前往东南沿海抗倭,在这此背景下,狼土兵雄赳赳地参与了保家卫国的抗倭战争。御倭过程中,他们多次立下战功,使疲于奔命的明军得到喘息,为驱除倭患献出其特有的历史价值。本文以著名的王江泾大捷为例,通过起用张经、调拨狼土兵、王江泾大捷以及评述狼土兵之影响四个部分,来尝试叙述狼土兵在东南抗倭战场上建立起的丰功战绩。  相似文献   

3.
16世纪末日本大举进犯朝鲜,明将刘綎受朝廷委派两度援朝抗倭,朝鲜义僧四溟堂募集僧兵保家卫国。战争中,四溟堂接受刘綎的指挥,多次受命进入倭营搜集情报或与倭谈判周旋,为援朝明军筹措粮草。刘綎用人不疑,二人同心合作,为抗倭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德初年,川陕地区流民纷纷起事。酉阳土司与石硅土司受命协助明朝军队镇压流民暴动。从时任四川巡抚林俊的奏疏中可以看出酉阳土兵与石硅土兵震乱战争中表现英勇,多次承担攻坚任务,为明朝获得最终胜利与川东地区社会秩序的恢复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5.
茅坤一生创作了许多反映抗倭战争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按照茅坤与抗倭战争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茅坤闲居故里,他以旁观者的视角揭露了抗倭战争的弊端。第二阶段茅坤入胡宗宪幕府,他以参与者的视角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展示了抗倭战争规模战役及具体战斗场景,并全面展示了抗倭统帅胡宗宪的形象。第三阶段,幕府解散,茅坤归乡,他详细追述了抗倭统帅胡宗宪的功绩,并揭示了胡宗宪厄运的成因。茅坤的抗倭文学作品内容全面充实,情感深挚,在茅坤一生的创作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明代抗倭文学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6.
茅坤一生创作了许多反映抗倭战争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按照茅坤与抗倭战争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茅坤闲居故里,他以旁观者的视角揭露了抗倭战争的弊端。第二阶段茅坤入胡宗宪幕府,他以参与者的视角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展示了抗倭战争规模战役及具体战斗场景,并全面展示了抗倭统帅胡宗宪的形象。第三阶段,幕府解散,茅坤归乡,他详细追述了抗倭统帅胡宗宪的功绩,并揭示了胡宗宪厄运的成因。茅坤的抗倭文学作品内容全面充实,情感深挚,在茅坤一生的创作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明代抗倭文学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7.
徐渭的诗作,袁宏道有“有明一人”的高评,但却一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参加抗倭战争是徐渭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所作抗倭诗是其诗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解读作品,认为徐渭抗倭诗反映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思想深刻,堪称“抗倭史诗”。  相似文献   

8.
明万历年间广东将领陈璘,在援朝抗倭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与朝鲜名将李舜臣在战斗中结成深厚友谊,赢得了朝鲜军民举国的爱戴。陈璘自少年从军,几乎参加了两广地区所有的平叛战争,身先士卒,每战必胜,对于两广地区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援朝抗倭战争中谱写了他一生中最辉煌业绩。陈璘一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应该说他是一位有高度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正直军人和真正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进行的民族自卫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都不同程度地支持、参加了抗战,并赢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提出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使抗日战争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援朝战争发生在明朝。1592年,日军派兵进攻朝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明朝政府应朝鲜之邀,派兵援朝抗倭。中国军队支援朝鲜后,迅速收复了平壤、汉城等地,日本见机不妙便假意求和,借机进行战争准备。1597年,日军再次大举侵朝,明政府派大将率军入朝作战。1598年,中朝军队密切配合,在朝鲜南部沿海大败日军,取得了第一次援朝战争的胜利。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悍然指挥所谓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他们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1950年10…  相似文献   

11.
贵州参加护国战争 ,特别是黔军不断取得战场上的胜利 ,对于打倒袁世凯、避免一次历史的大倒退 ,加强人民的民主共和观念 ,起了积极作用。在护法运动、以及为北伐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今把高考比作一场战争不足为过,而填报志愿自然就成为取得战斗最终胜利的重要一步,本期和第七期的“志愿高参”将为您讲解填报志愿的报考韬略。  相似文献   

13.
正史中的赵文华依附权臣严嵩,在抗倭中诬陷张经、李天宠,贪污工部建设银,实为趋炎附势的奸佞小人。因此《明史》将其列入《奸臣列传》,盖棺定论,同时也将赵文华在文学、史学方面的才能湮没。不仅如此,后世史家也将其在抗倭战争中的独到见解论为毫无军事远见。然而,"奸臣"赵文华在文学和史学上造诣精深,在抗倭战争中也展现杰出的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14.
邓廷罗所作《兵镜或问》史论兼及,论兵亦论治国,阐释中有发微,不少分析深得孙子兵学之精要,较为全面地总结和探讨了自《孙子兵法》成书后千余年战争趋势的变化和军事思想的发展。围绕孙子兵学的概念范畴,在基本战争观念、治军理念和制胜之道三个方面展现了兵儒之间的相互调适与融合的特色,在学术上延续了明代兵儒相融的孙子兵学研究传统,是清初孙子兵学研究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人类真是绞尽脑汁,就连人皆厌恶的苍蝇、臭虫也被用做帮手。下面就带大家看看,在隐蔽战线上昆虫兵们是如何大显身手的。苍蝇窃听苍蝇丑陋而肮脏,更因能够传播疾病而久负恶名。然而,苍蝇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特异技能就曾引起科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明朝嘉靖年间,倭患严重,军民联合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倭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在抗倭过程中,少林僧兵在护国及积极入世思想的驱使下,积极参与,驰骋疆场,奋勇杀敌,不仅沉重打击了倭寇的入侵,而且也为自身赢得了声誉.  相似文献   

17.
王春华 《下一代》2008,(12):36-40
从红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作战中,嘹亮的军号都为我军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司号员鼓鼓嘴,千军万马跑断腿"。这句当年流传在军营中的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司号兵的  相似文献   

18.
十六世纪八十年代,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统一了全国,自请为“关白”,于1592和1597年,两次发兵进犯朝鲜。明政府应朝鲜国王的请求,两度派兵援朝。战争持续七年之久。露梁海战是中朝抗倭战争胜利的最后一战。兹将该战情况,略述如次。一、露梁海战的背景丰臣秀吉统一全国后,日本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尤其商业,发展更快。为了满足  相似文献   

19.
一 美国业已取得对伊战争的基本军事胜利。然而,这离B·H·利德尔·哈特——上半个世纪西方一位头等重要的军事史家和战略思想家——深刻地界定的真正的战争胜利仍有千里之遥,甚至无法达  相似文献   

20.
刘佳 《现代语文》2004,(11):13-13
上卷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四篇文章。《计篇》一开始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定要多加注意。接着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条件,孙子把这五个条件归纳为“道”、“天”、“地”、“将”、“法”。在战争中,具备这五个条件,才是战争胜利的基础。《作战篇》指出,发动战争的前提是先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