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与师旷是同时代人,师旷继承了春秋乐教思想,从政治统治角度提出了乐可亡国说,并对乐可省风、乐通天道的思想作了传奇的实践,促进了省风说的传播.孔子在继承春秋礼乐思想的基础上,将乐教引下神坛,对乐教中的神巫成分有所扬弃,注重乐教对人性、人格的完善,发展了春秋乐教思想.  相似文献   

2.
荀子在先秦诸子中最注重乐教问题,其<乐论>篇对孔子以来的儒家乐教思想进行了系统化总结和深刻的理论概括.他继承了孔子以"礼"约"仁"的思想,立足于"性恶论",强调礼乐对人的性情的规范、塑造和陶冶、净化作用,对于乐教与个体人格修养的关系作了更为突出的强调和更为具体深入的论述.荀子的乐教思想主旨是通过礼乐教化来达到"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安定先生对音乐情有独钟,他在讲课之余为朝廷定乐、制乐,并写有重要影响的数部音乐专著.他十分重视礼乐对人的深刻的感化作用,并试图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安定先生的乐教不是单一的,他把礼乐教育与歌诗等活动与投壶、习射等游戏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乐教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乐教传统始于周朝。乐教重视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对人们的政治教化作用,激发人的情感,能促进人们健全人格的养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激情教学将音乐引入课堂,是传统乐教理论的现代运用。乐教理论对思政课激情教学的艺术形式和开展方式等方面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乐教乐学平台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时间、地点、途径和顺序,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翻转课堂"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利用乐教乐学平台,实施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及时、适时的导学和辅学,线上随时随地指导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乐在其中,真正实现乐教乐学、善享善用.  相似文献   

6.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认为“声无哀乐”,乐之“声”与人的感情无关,音乐也没有治世功能,这是对儒家传统乐教的背离;即使有些看法和传统乐教类似,也貌同而实异.导致《声无哀乐论》对传统乐教背离的根源在于嵇康偏爱的玄学对儒学的背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培养兴趣、激发兴趣、发展兴趣、提高兴趣、增强兴趣、延续兴趣等方面阐述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荀子在先秦诸子中最注重乐教问题,其《乐论》篇对孔子以来的儒家乐教思想进行了系统化总结和深刻的理论概括。他继承了孔子以“礼”约“仁”的思想,立足于“性恶论”,强调礼乐对人的性情的规范、塑造和陶冶、净化作用,对于乐教与个体人格修养的关系作了更为突出的强调和更为具体深入的论述。荀子的乐教思想主旨是通过礼乐教化来达到“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校乐教的全面兴盛是在西周时期,但人们对在西周之前的殷商学校乐教状况的认识却有些模糊不清.任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殷商时期的铺垫,才造就了西周的辉煌.在记载殷商的历史文献中出现了“商人以乐造士”“殷人作乐于瞽宗,瞽宗殷学也”的文字记载,可见乐教在殷商时期就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从考证商代学校出发,继而考证其乐教场所、音乐教育内容,授乐者及“受众”,力图再现殷商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0.
乐教三论     
乐教是教师素质的表现,也是教学追求的目标;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殷切希望,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新形势下,人民教师实现乐教必须在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即勤奋是乐教的必由之路、明德是乐教的力量之源、精熟是乐教的看家之宝。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身体力行,就一定能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乐教是儒家“六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儒家乐教中关于乐教的构成及本质、乐的道德内涵,礼、乐相合的道德功能以及乐教对政治的道德影响等内容构成了整个乐教理论的精髓,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教育,对今天的道德教育及道德文明建设不乏启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乐记》中提出的“乐记”的教育方式入手,并着重对它的“乐教功能”,“乐教本质”与普通高校大学的音乐教育和对社会产生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从“乐教”的功能、本质引申到审美教育中的情、感、美和用真、善、美的心灵去观察社会。  相似文献   

13.
试论“乐教乐学”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乐教乐学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包括六个方面,乐教的情绪情感依据、乐教的评价依据、乐学的生理心理依据、乐学的情绪情感依据、乐学的动力依据和乐学的人格依据。文章同时指出教学策略还需要今后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儒家乐教的教化功能,以及孔子诗乐一体的思想,探讨了春秋以前乐教极盛的原因及乐教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儒家乐教的教化功能,以及孔子诗乐一体的思想,探讨了春秋以前乐教极盛的原因及乐教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我国占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乐教”是其教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千多年来,孔子“乐教”思想不仅主宰了中国整个封建时期的音乐思想,对中国当代音乐教育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孔子的“乐教”思想 孔子的“乐教”思想并未形成专门论著,只散见于《论语》等孔子学生编纂的论著之中,但从其中可以看出孔子乐教思想的  相似文献   

17.
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认为乐教的实质主要是为了行其仁道。其作用可概括为;融合人的感情,以辅助礼的贯彻;启发诱导人的善良思想,以淳厚民俗、敦厚民间道德教化;良好的乐教可以陶冶人的良好个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今天在倡导以培养创新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情况下,研究孔子的乐教思想仍不乏启示;即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求德、向善、创美。  相似文献   

18.
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把它们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音乐课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中具有重大作用。一、思想素质教育先秦儒家重视“乐教”的“教化”功能,认为“乐教”可以“移风易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外教育史上,情感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柏拉图、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第斯多惠、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阐述过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情感教育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提倡乐教乐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个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思想体制、人文观念和道德规范。孔子关于乐教的思想是符合国家精神的,具有新时代特有的意义。孔子将乐教视为学有所成和育人的最高标准,通过乐教可以使人学会感受美、感悟美,逐渐引导人心向善向美从而净化心灵,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运用乐教的教学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