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而作为学生,他们最渴望的就是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而这一切都源于老师真诚的评价,如果老师能带着赏识的眼光去评价自己的学生,就会看到学生的长处和进步。那么,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呢?一、赏识性评价的语言要巧妙、要具体、要适度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不错!""好极了!"  相似文献   

2.
如何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是衡量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优劣的尺度。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做老师要给予学生热心的帮助和真诚的爱,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的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大法宝。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呢?我觉得必须做到"了解""尊重""总结"。  相似文献   

3.
寻觅知音     
从前,有一位老师和他的一个学生。一天,他们躺在一大片草地旁的一棵大树下。忽然,学生问老师:"老师,我很困惑,我们怎样才能找到知音?您能告诉我吗?"老师沉默了片刻,然后回答:"嗯,这是个既难又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中,惩罚多是老师对学生实施的。我调查班级的42位同学,在他们的记忆里,只有一位同学表示她从没有受到过老师的惩罚。不过,对于他们所受的惩罚,有人感激,有人讨厌。读读他们作为当事人所感受的惩罚,对于我们做教师的了解什么是学生们"喜欢"的惩罚,什么是学生们"不喜欢"的惩罚,一定会有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中,惩罚多是老师对学生实施的.我调查班级的42位同学,在他们的记忆里,只有一位同学表示她从没有受到过老师的惩罚.不过,对于他们所受的惩罚,有人感激,有人讨厌.读读他们作为当事人所感受的惩罚,对于我们做教师的了解什么是学生们"喜欢"的惩罚,什么是学生们"不喜欢"的惩罚,一定会有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直将"严师出高徒"作为为师之道的我,因为假期里一场与毕业学生的聚会而倍感不安。他们说,老师,我们都想和您亲近,不过您太严肃了。于是,新学期,我时常提醒自己:带着发自内心的微笑走进教室。我用充满鼓励和爱抚的眼光凝视每一位学生,对正在捣蛋的学生更是努力用信任的眼光去示意他们。我要让他们最终明白:老师关爱着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而作为学生,他们最渴望的就是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而这一切都源于老师真诚的评价,如果老师能带着赏识的眼光去评价自己的学生,就会看到学生的长处和进步。那么,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性评价呢?一、赏识性评价的语言要巧妙、要具体、要适度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不错!""好极了!"  相似文献   

8.
我清楚地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写"我长大后的理想"的作文。当时小小的我就想做一名老师,因为我的班主任汪老师是一位可爱可亲的好老师,她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每一位学生,并把知识传授给我们,我们  相似文献   

9.
一直觉得,"老师"这个称呼实在有几分沉重,至少不怎么让人轻松. 这份不轻松,可能就来自我们长久以来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单一印象与要求.从我当教师开始,就无数次被人问及:"你的学生怕不怕你?"我总是很无奈地回答:"他们为什么要怕我?"人们总是把教师和学生设立为对立面,总觉得一方强权、一方弱势才是稳定的师生关系.可一直以来,比起惧怕,我更希望得到的是信任;相比权威,我更希望成为的是朋友.  相似文献   

10.
白雪 《孩子天地》2016,(4):277-278
我们的教育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提高。后进生——祖国百花园中"生病"的小苗苗,更需要我们的"照料"他们。对待他们要做到"动之于情、基于父母,晓之于理、细如雨丝,做到尊重、赏识、宽容,关爱,反反复复教育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老师重视他们,爱护他们,这样转化后进生也会容易一些。我对待后进生主要采用了如下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刘玉真 《师道》2014,(6):5-5
老师是我们人生的领路人,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我们成长的关键人物。在我的记忆中,有很多难以忘记的老师,我当老师是受他们的影响;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难以忘怀的同事,我更加努力地工作,是受他们的影响。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一位永远难忘的老师,那就是我高三的班主任贾力老师。贾老师教我们政治,对工作极其负责,对学生要求严格,一视同仁而且关怀有加。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学生绝对平等吗?教师还有权威性吗?课堂还需要教师的评价权威吗?"在追求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的改革潮流中,一些老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师生平等,是师生人格的相互尊重,是发展过程中的相互欣赏与认同。但是,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怎样才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拨开迷雾,走上正途?这是值得每位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在知识的汪洋中为学生指明航向,必须"高生一筹",站在高处为学生指点迷津,树立专业上的"权威性",帮助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这种专业权威投射到学生评价上,就是评价的权威性。然而,一些老师认为评价无需"权威",师生只需平等协商而已;另一些老师则认为,没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就会在课堂上迷失方向。教师是否具备评价的"权威"角色,教师评价能否显得"权威",需要我们站在师生关系与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上辨正这一问题。为此,我们选编了两位老师的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评价权威在当下存在的意义与重建策略,对教师评价角色的辨正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课例评价】 一、学生评价:课后我了解了这五位学生,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实用有效、容易掌握。阅读、背诵、写作起来不觉困难。反而感到新奇。特别是背诵,有位同学说:“我们只是理解阅读了一遍,老师就叫我们背诵,开始不相信自己能背诵,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居然也能背个八九不离十,真是神奇,我们学得特有趣。”还有一位同学说:“吴老师很会课改。”  相似文献   

14.
案例: 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我正在批阅学生的作业.忽然听到一声"报告",我回头一看,发现有三位学生站在办公室门口,我问他们:"已经放学了,你们有什么事吗?"三位学生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后来还是一位男同学对我说:"王老师,你这里有废纸吗?""废纸?你们要废纸干什么?"我一时不知道他们的意思,我想,我没有请他们来帮忙清理废纸呀!看到我发愣,三位同学连忙补充说:"我们是五(6)班‘废纸工程'的志愿队队员,为全校老师和同学服务.""好!谢谢你们,你们五(6)班为教育活动和环境保护开了好头."我一边说,一边将纸篓里的废纸给了他们.  相似文献   

15.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的训练。然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并要求学生学习诸如"凤头、猪肚、豹尾"的文章基本格局以及纷繁复杂的写作技法,却无法让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实质性的突破提高,这种做法反而变成一种超强度的全方位引导,成为学生的精神桎梏,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独特表达个体生命的本领。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一是老师的引导不到位,二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要解决上述问题,我觉得必须从细微处入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进行自我教育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常,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是很正常的事,而班主任要求学生写日记并批复并不是人人推崇的.一是班主任工作量大,怕烦;二是有人认为没必要,多此一举.可是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班主任让学生写日记尽管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但这不失为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一、写日记弥补了与学生正面谈话的不足第一,扩大了师生交流的范围.通常情况下,班主任与"好学生"和"差生"接触较多,关心较多,丽对中等生以及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接触较少,了解不够.但作为班级的一分子,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老师交流.通过让学生写日记,班主任可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每天读着学生的日记,我就好像在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独白.  相似文献   

17.
胡琴芬 《生活教育》2011,(22):26-27
最近我们办公室的电脑桌面背景换上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学校四位漂亮的女老师,里面没有我。一天,我在办公室门口被一位学生拦住了:"老师,你们电脑的桌面背景上为什么没有你?"我随口回答道:"因为那些老师漂亮,胡老师不漂亮呀!"没想到,那位学生竟非常生气地对我大声说:"老师,你骗人,我觉得你是我们学校最漂亮、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一、师德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标尺有人这样说过,"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教育首先就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学生,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爱。对此,教师的职业神圣而伟大,为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做好"三个一点"。一、发现学生优点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哪怕是一件小事,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夸赞,把学生成长的点滴进步看作一种幸福的体验。当学生劳动时,我站在他们身边,学生说:"老师,您快回屋吧,看您头上全是汗,我们一定会好好干的。"听到学生的话语,我内心有说不出的滋味  相似文献   

20.
新年到了,打开手机和电脑,处处都是祝福,其中最多的是来自学生们的问候。看着看着,我忽然想起我的老师们,于是,许多关于他们的回忆再一次涌上心头。可爱的姚老师只要一想起他,我想我们班的任何一个人都会再一次合不拢嘴的。他是我们的心理学老师。那天的课本不是心理课,突然走进来一位二十多岁的大男孩,头发极其浓密,梳理得一丝不乱。一进来,什么话都没说,完全无视我们全班同学惊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