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表明,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而要备好课,教者必须多角度地钻研教材。居高临下:编者的角度课文是编者根据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而精心选择的。站在编者的角度上钻研教材,了解编排体系,理解编者意图,才能居高临下地把握教材。钻研教材时要注意三点:①浏览初析抓三点,整体把握全册教材。开学初,教者要浏览全册教材,了解每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了编解  相似文献   

2.
冯芳 《宁夏教育》2013,(11):55-56
新修订的2011年版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要实现这几者之间的和谐对话,教师就必须立足文本、尊重文本,借助文本这一中介,领会作者的用心,理解编者的意图,体现教者的目的,关注学生的学情。可见,要想成就一堂精彩的语文课,首先要解读好文本。于永正老师也说过:“解读文本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解读文本,就要会心潜入,方可知其意、闻其味。  相似文献   

3.
“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老师的善于运用。”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善于运用,就是指教师要主动、灵活地把握教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理解编者的意图,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把教材本身固有的逻辑顺序与学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一套新的教材代表着一种新的理念和实践方法,教师应站在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努力理解和领会教材编写者的设计理念及教学思想,把握其特点,使教材文本所潜藏的资源得到较好的挖掘。“用教材教”的理念不仅要求教师把教材当做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使教材原本的功能得到合理发挥,而且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要被教材所束缚,因地、因人、因时制宜,活用教材,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5.
霍菁 《湖北教育》2000,(6):24-2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必须先从教师做起。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仅表现在爱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上,而且表现在教师对知识的载体——教材的再处理、再加工上。这是建立在深透理解教材的基础之上的。从宏观上说,钻研教材时要教一科想各科、教低年级想高年级、教现在想将来;从微观上说,要揣摩编者意图,把握教材重、难点及其呈  相似文献   

6.
“假设导读法”研究(一)——“假设”与教材钻研特级教师黄桂林从心理学角度看,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教材的认识关系,阅读教学过程是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的过程。要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教者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深入透切地理解教材,全面准确地确定目标...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晗 《现代语文》2005,(9):43-44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明确地体现了新课标关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解读其内涵,领悟其精神,有助于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语文教师准确把握当前语文界关于人文教育的讨论.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对这些文章的教学就是作者、编者、教者、学生四方的心灵交汇,作者的情思,编者的意图,教者的激情,学生的感悟,在教与学中都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而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从事阅读教学,就不可回避地要面对一篇篇的课文。很多的教师多年养成的习惯是粗略地读一遍课文,然后就急于去看教学参考中的“教材分析”,去看看编者们是如何分析文本的,接下来就看教学参考书中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指导的。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用“编者”的思维代替了“教者”的思维,教师又用“教者”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编者”、“教者”、“学生”的“四心相通”的美好现实就很难实现,阅读课堂也缺乏创意和魅力。  相似文献   

9.
突破口,应该是打破阅读困难的关键之处,是唤起学习兴趣。实现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而作为语文教师,要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效果,就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把握每篇课文的要旨,寻找出作者、编者和教者之间的契合点以及教学各环节之间的纽带,选准教学的突破口,纲举目张,顺藤摸瓜,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欣赏课文。怎样才能找准阅读教学的突破口呢?  相似文献   

10.
正新修订的2011年版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实现这几者之间的和谐对话,教师就必须立足文本、尊重文本,借助文本这一中介,领会作者的用心,理解编者的意图,体现教者的目的,关注学生的学情。可见,要想成就一堂精彩的语文课,首先要解读好文本。于永正老师也说过:"解读文本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解读文本,就要会心潜入,方可知其意、闻其味。  相似文献   

11.
钱守旺 《云南教育》2003,(10):22-24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领…  相似文献   

12.
郑丹 《小学语文》2013,(9):10-12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与灵魂。它是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它是衡量学生主体学习的变化、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和水平的主要标尺。课程改革为教师的课程实施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并把握教材内容,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目标的设定,适宜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关注教材编者的意图,要对文本解读进行深入研究。文本解读,是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解读,一定要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3.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备好课就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钻研教材应从以下三条途径入手。第一条途径———从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教材是编者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等特点精心编写的。只有站在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了解编排的体系和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教师钻研教材时应当注意:1.浏览初析,整体把握全册教材;2.深究细研,整体把握一节教材;3.要纵观全册,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并以编者的…  相似文献   

14.
田才千 《教学随笔》2013,(12):15+84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也是编者教学理念的物化。解读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用活教材是现代课程的新要求。我们要透过教材,读她、赏她、品她,更重要的是张扬教材的个性,激活儿童体验,赋教材于生命。让文本与学生、老师展开对"话",让文本的作者、编者、教者、学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使她们的生命价值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实践中,存在还原选文时错解编者意图、理答释疑时曲解学生认知、落实语文要素时误解文本主旨等错误对话。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学生,全面透彻地领悟编者意图;拨云见日,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细腻情思;深入钻研,准确清晰地把握作品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音乐教学中仍有一部分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累。原因可能有很多,但究其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吃透"教材,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主题内容。虽然说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我们教师要会用教材。教师要会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合理地删减和补充教材内容;调整、整合教材资源。真正地做到"用教材教",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愉快!  相似文献   

17.
多角度钻研教材刘北荣一、编者的角度数学教材是编者根据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数学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精心编写的。只有站在编者的角度上钻研教材,了解编排体采,理解编者的意图,了能居高临下地把握教材。站在编者的角度钻研数学教材可分如下三次进行:第一次...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其艺术的表现是以深入地钻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重要前提的。为寻求课堂教学的艺术境界,须对教材潜心钻研,艺术处理。 一、整体把握的艺术。教材是编者根据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而精心选编的。把握编者意图,了解编排体系,整体把握教材,这是钻研和处理教材的第一步,须予以重视。教者要通览全册教材,搞清教材分几组,每组几篇课文,“例话”是什么,“例话”与各篇课文的关系如何,这样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江苏省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能上好课,而要上好一堂课,钻研教材是关键.所谓"成也文本、败也文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钻研教材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基础环节.周一贯先生也曾经说过,要上好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文本、把握文本,始终要把这个放在第一位".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做一名合格的读者,只有会读教材,弄懂教材是什么,才能活用教材,用教材去教.但是,教学中,一些教师因为种种原因,缺失对教材的把握,出现不少问题,如何钻研教材成为首要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解读教材是关键。教师要想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境界必须认真有效地解读教材,才能很好地践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有效解读小学数学教材的方法,即:把握逻辑关系,追踪真实背景;理解编者意图,采取有效策略;弄懂插图信息,提升教学价值;延伸教材内容,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