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翻译研究的文化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提出了制约翻译过程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诗学和赞助人两要素也都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是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意识形态因素决定着主题的选择和表现的形式。本文主要结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验证:翻译过程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包括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两部分,其中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涉及了该社会中赞助人的力量。两种意识形态共同起作用,通过译者的主体性对翻译材料和翻译策略进行选择,从而实现对翻译活动的隐性操控。  相似文献   

2.
翻译研究的文化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提出了制约翻译过程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诗学和赞助人两要素也都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是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意识形态因素决定着主题的选择和表现的形式。本文主要结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验证:翻译过程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包括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两部分,其中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涉及了该社会中赞助人的力量。两种意识形态共同起作用,通过译者的主体性对翻译材料和翻译策略进行选择,从而实现对翻译活动的隐性操控。  相似文献   

3.
郝广丽 《文教资料》2008,(35):53-54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提出了制约翻译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辜鸿铭的翻译活动无疑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操控力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行为的操控是多方面的。意识形态操控着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对原著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运用,但这种操控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行为的操控是多方面的。意识形态操控着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对原著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运用,但这种操控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相似文献   

6.
翻译研究文化派的典型代表勒费维尔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它更是译者对原作进行的重写,并且指出操控文学翻译的重要因素,即赞助人、诗学和意识形态。其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诗学和赞助人两个因素也都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是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以勒费维尔的重写理论为理论支持,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阐述不同的意识形态对《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翻译策略的操控。  相似文献   

7.
李晓韵 《文教资料》2011,(18):13-15
译者是在其所处的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的操控下进行翻译实践活动的。但是,这种操控不仅包含被动操控.而且包含主动操控,它是翻译主体性受到压抑和获得张扬的对立统一。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其主体能动性不容忽视。本文通过研究徐志摩的诗歌翻译,说明译者在受到翻译操控的同时也能彰显其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Lefevere在他的力作《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提出了制约翻译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根据Lefevere的理论,文章分析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受到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影响和操控,从而使翻译结果不同。不过,翻译毕竟是译者的行为,其中也有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使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意识形态对于翻译行为的操控与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政论体文献作为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其翻译不可避免的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的操控之上.本文着重探讨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和影响,以中共十七大报告英文译稿的翻译实践为个案研究,把翻译置于具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中共十七大报告的英译过程中,为让译入语读者全面、客观、公正地理解原语文献中的政治观点,译者有意向译入语输出原语主流意识形态或采取某种方式顺应译入语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勒弗维尔的操控理论,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存在着操控作用。本文结合中国语境下对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实践活动,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和分析了意识形态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原文本的解读以及对翻译策略的影响和操控。  相似文献   

11.
刘鹏 《培训与研究》2010,(11):122-124
随着人们对翻译认知的加深,人们将视野从语言内部转移至语言外部.意识形态作为语言外部材料,对翻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界定了意识形态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从翻译行为、翻译策略和翻译文本三个方面分析翻译活动中,意识形态如何对翻译进行操控.  相似文献   

12.
勒菲弗尔的“操纵论”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改写,改写就是一种操纵。所有的改写,无论其意图,都反映了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旅游文本的翻译也难免受到译者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纵。文章依据勒菲弗尔的“操纵论”,通过对甘肃景点介绍翻译案例的分析,探讨并总结归纳出基于“操纵论”的甘肃景点介绍旅游文本英译翻译策略,以期提高甘肃旅游文本的译文质量,为甘肃旅游文本翻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进而推动甘肃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操纵学派以其崭新的视角和宏大的视野在翻译理论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操纵学派认为“翻译就是操纵”,影响操纵过程的主要因素有: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力量。操纵学派的理论是在当代各种文化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操控学派理论认为,翻译是对源文本进行的一种改写,是一种操控活动。而在翻译这种操控活动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受控对象,译者、文本和目标文化。译者受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控,文本受译者的操控,而目标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在意识形态和诗学方面受到译本的操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翻译目的、文本偏向、指导理论、影响因素等的不同,学院翻译与商业翻译中的译者角色也有所不同。在学院翻译中译者主要承担翻译活动的绝对主体、文本的纯转述者和文字校对员三种角色,而在商业翻译中译者则转换为发起人/委托人的遵从者、基于受众的创造者和文本内外的协调员。译者如果能尽快了解商业翻译并及早适应这些角色转换,就有助于其成为优秀的专职商业译者。  相似文献   

16.
以往对清末民初这一时期翻译趋向的研究往往是沿着中国近代翻译的大致历程,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对史料描述多而分析少,而其阶段的划分也是很难明确进行,毕竟翻译活动的展开一直是在缓缓进行中的。沿着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这一线索,将这一时期的翻译趋向缓缓铺展开来,继而结合赞助人理论可以看出意识形态与经济利益对翻译趋向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可以看出翻译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专业人士在推动,它也不断受到文学系统外部因素,即赞助人的操控。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一种交际方式。古特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过程,是认知原文主要部分的过程,是能够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语境的过程,也是能将原文的明示和暗示意图忠诚的给予译文读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学术著作的翻译中,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通过赞助人对译者与译本进行不同形式的严密操纵;同时,译者也通过对翻译对象与翻译方法的精心选择,引进新的理论观点与材料,某种程度上颠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朱光潜翻译黑格尔《美学》的坎坷历程与巨大成功,体现了处于边缘的美学著作的翻译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中心制约与边缘渗透的复杂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操控论的渊源、发展及意识形态二维操纵角度指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写作与翻译的外部搡控与文本内作者意识形态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对抗,这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才是真正的意识形态批评。并指出:翻译批评不能只停留在外部,而应深入到文本内部,扩大对文本的解读权力,以促进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