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用典在汉语修辞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古代诗词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本文针对《红楼梦》中的用典现象进行研究,是因为曹雪芹是语言艺术大师,而《红楼梦》中的语言素有语言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之称。点缀其间的典故犹如文学海洋中的贝壳,光彩闪闪,并且深刻精辟、耐人深思,在小说中具有其他修辞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成为修辞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将着重分析其在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安排情节、传达思想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维  陈水平 《科教文汇》2009,(19):252-253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人物命名中得到了充分运用。《红楼梦》人名的隐喻,意味深长,因此在英译的时候能否传神地翻译出其蕴含的修辞意义一直是翻译界专家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选择的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Glads Yang)和戴卫·霍克斯(Hawkes)和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翁婿合译(以下简称霍译)的英语文本,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初步探讨和对比分析《红楼梦》人名中隐喻的英译问题。  相似文献   

3.
典故是语言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典故寓意深刻、民族色彩浓厚,具有很强的修辞作用.典故的构成形式多样,来源极其广泛.不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在政论篇章、新闻报道和商业广告中,用典之处也比比皆是.着重探讨在商业广告中的用典现象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4.
典故是语言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典故寓意深刻、民族色彩浓厚,具有很强的修辞作用。典故的构成形式多样,来源极其广泛。不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在政论篇章、新闻报道和商业广告中,用典之处也比比皆是。着重探讨在商业广告中的用典现象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一书语言优美流畅、简洁准确、生动传神,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想像的空间,这也是小说受读者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小说语言运用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善用修辞.许多辞格都能从小说中找到实例.在初中阶段常见的辞格双关、比喻、对比、夸张、对偶、引用、借代、排比等,在小说中的运用是不胜枚举的.  相似文献   

6.
武建  毛建波 《科教文汇》2007,(8S):163-163
《红楼梦》一书语言优美流畅、简洁准确、生动传神,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想像的空间,这也是小说受读者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小说语言运用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善用修辞。许多辞格都能从小说中找到实例。在初中阶段常见的辞格双关、比喻、对比、夸张、对偶、引用、借代、排比等,在小说中的运用是不胜枚举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6)
《红楼梦》中经常运用修辞艺术来刻画人物形象或是表达深层涵义,这样既能使语言华丽优美,又能委婉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涉及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谐音双关,对比等等。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理论以其对文学传统的包容性以及对文学研究视野的可拓展性而日益受到学界重视。《红楼梦》广泛吸收借鉴大量文学、文化文本,与"临川四梦"中的三梦有密切关系,而剩下的《紫钗记》与《红楼梦》之间的互文性联系却一直为学界忽略。事实上,两者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故事线索、语言符号的使用等方面存在多处互文性对接。可以说,《紫钗记》实际上是《红楼梦》一条长期被遮蔽的文化血脉。  相似文献   

9.
王蕊娜 《科教文汇》2012,(29):136-136,137
本文以王熙凤在第十六回合中的语言为分析蓝本,比较《红楼梦》两全译本的译者杨宪益和霍克斯处理王熙凤语言中的以四字格为基础的俗语翻译的异同,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分析两译本的优劣,探讨汉语四字格英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王晶 《科教文汇》2009,(1):235-236
本文分析了Geoffrey Leech的礼貌原则理论、Brown&Levinson(1978/1987)的面子观,通过对《红楼梦》中称谓语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红楼梦》中称谓语在礼貌原则中的投射,同时指出了该理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就《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册精读课文中修辞格的运用现象、举例加以浅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引导他们学会运用修辞法来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和应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以期在教与学过程中,对修辞手段给予重视,提高欣赏言语作品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结合课文中出现的例子,说明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段的作用,如明喻、暗喻、矛盾修饰、借代、排比、对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语用礼貌的角度来欣赏刘姥姥这个角色,分别从称呼语、避免正面答复、行为举止、生活经验与迎合听话人的心理五个方面来剖析她的语言与行为特色,由此可以看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的刘姥姥是一位了不起的语言大师。  相似文献   

13.
黄美新 《大众科技》2011,(6):175-176
传统的汉语修辞学是建立在显性的语言现象之上的,因此,在古代汉语修辞教学中,一般只关注修辞中的显性语言,而对于隐性语言却很少得到关注。文章拟从隐性语言方面探讨古代汉语修辞教学,从而开拓古代汉语修辞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古代汉语修辞教学改革,促进古代汉语修辞教学。  相似文献   

14.
张献军 《内江科技》2006,27(6):151-151,121
高中英语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修辞句式修辞是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亮点、教学中难点,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和写的各个环节的实践中,很少能够恰当理解或使用各种常见的修辞格式本文以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修辞句式为例,探讨几种常见的修辞格式。  相似文献   

15.
朱晓伟 《科教文汇》2013,(25):113-114
语言是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态势语是言语交际的三大表达形式之一,是非语言交际中最重要、最丰富的表达手段,其在传递信息与影响受众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认识并利用态势语的功效与作用对于修辞行为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分析态势语在语言中的运用,以剖析、挖掘态势语的修辞功效与价值,以及其对于修辞者和受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态势语是言语交际的三大表达形式之一,是非语言交际中最重要、最丰富的表达手段,其在传递信息与影响受众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充分认识并利用态势语的功效与作用对于修辞行为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分析态势语在语言中的运用,以剖析、挖掘态势语的修辞功效与价值,以及其对于修辞者和受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宋莹 《科教文汇》2012,(25):147-148
本文以杨宪益与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从互文性角度对《红楼梦》两译本进行文化翻译解读,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互文现象,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互文性在翻译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志爱 《科教文汇》2014,(26):78-78
《红楼梦》自从问世那一天起,就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画面,还为我们刻画了性格各异,呼之欲出的几百个人物。在语言上,曹雪芹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丰富的营养,同时又以生动、活泼的大众语言作补充,构成《红楼梦》绚丽多姿、丰富藴藉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9.
王依宁 《科教文汇》2011,(29):121-122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着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汇、成语、典故和习语,这些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语言往往是译入语中的文化空缺部分。本文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思(DavidHawkes)的《红楼梦》译本为蓝本,通过分析其对姓氏称谓、习语典故、诗歌辞赋等典型文化负载部分的处理方式,提出了笔者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高春燕 《科教文汇》2008,(31):249-249
《红楼梦》创作于十八世纪中叶,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标志性著作,其语言基本上代表了当时的北京话。晋语是山西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语言,分布辽阔,特点显著。作者在文中对《红楼梦》和晋语灵石话的词汇系统进行了比较,揭示出晋语词汇系统发展远远落后于普通话词汇系统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