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沙伟 《档案时空》2017,(5):22-26
1949年8月4日湖南和平起义,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不失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的一次伟大胜利。我们都知程潜、陈明仁参加和平起义的光辉历程,却鲜知“黄埔三杰”之一的李默庵,其组织和酝酿起义的重要经历。为此,笔者根据其所著的《世纪之履:李默庵回忆录》,来讲述他参与筹划湖南和平解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萍浏醴起义与洪江会》(载《史林》1988年第1期)一文中,论证了在萍浏醴起义前夕并不存在洪福会、武教师会、哥老会三个会党组织,龚春台于1906年开的“六龙山”也不是哥老会与武教师会的联合组织。萍浏醴起义是由同属洪江会系统的各山堂联合发动的。此后,王学庄、周秋光两位先生又发表了《萍浏醴会党起义檄文辨伪——兼论佚名<魏宗铨传>》(载《历史研究》1989年第5期),考证了所谓《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都督檄文》和《新中华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布告天下檄文》均系托伪之作,指出了《魏宗铨传》中许多歪曲事实之处。同时,又看到了饶怀民先生整理的《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这些研究的进展和新史料的刊布,使我们有可能对1906年湘赣边界爆发的这次影响巨大的会党起义的发动和面貌作进一步的探讨。我在这里着重谈一下李金其在这次起义中的地位和这次起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台湾人民曾多次举行起义响应太平天国,1862年戴潮春领导的八卦会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本文拟根据有关的档案和史籍对这次起义作一论述。八卦会起义是继1853年台湾天地会大起义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会党起义。1853年太平夭国定都天京后不久,台湾天地会就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6月初,起义军攻占凤山,围攻嘉义县城和台湾府城等地,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台湾的统治。起义基本失败后,其余部又参加了同年9月噶玛兰厅的会党起义,其反清斗争一直坚持到次年5月。台湾当局对参与起义的会党首领和群众进行残酷镇压,据台湾官员的奏报透露,起义失败后被杀被俘人员共有一千余人。但是台湾的社会矛盾并未因此而消失,由于吏治腐败依然如故,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土地兼并更加显著,广大农民丧失土地,没有产业的达百分之七十。阶级矛盾日趋  相似文献   

4.
《档案》2011,(4):32-33
第三部分南梁星火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甘肃共产党人贯彻执行党的"八七会议"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先后在甘肃发动了"两当起义"、"泾川凤翔路口起义"、"靖远起义"、"天水起义"、"蒿店起义"、"碧口起义"等十多起武装起义,创建了西北红军。  相似文献   

5.
晚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已建立海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海军起义反清,配合岸上的陆军起义,为革命的成功补益良多。张怿伯所著《辛亥海军举义记》,记载了海军起义的过程。作者当时为北洋海军海琛号巡洋舰的正电官(电台台长),因受革命思潮的影响,策动舰队官兵起义,担任了号召、策划、联络的角色,是整个起义的灵魂人物。本书写于1940年,封面为牛  相似文献   

6.
华强 《档案与史学》2004,(1):31-35,43
一、上海小刀会对英美法三强的外交方针 上海小刀会1853年9月起义,时距上海开埠已经10年.上海设立租界,成为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口岸,驻有英美法等外交官、商人及侨民若干.小刀会起义以后即面临对英美法三强的外交方针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慧 《新闻世界》2009,(9):134-135
以F4这四个花样美男为先行的男色时代的来临,使长久被遗忘的男性审美正在复活,这是男权制度深处的一场起义。本文主要论述在这场起义的背后,媒体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媒介中的女性主义如何发展?一直以来的两性主客体关系是否能够就此改变?  相似文献   

8.
1912年3月11日,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爆发了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次起义——著名的秦州起义.在甘肃响应辛亥革命而爆发的众多起义中,秦州起义是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起义后,甘肃开始隶属中华民国管辖,中国由此真正实现了共和.秦州起义理应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华民国史研究领域内的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中国近代西北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学界对秦州起义的研究还不甚深入,国人对此事件也知之甚少.本文欲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探析,揭示其伟大的历史功绩,让国人更多地了解其前因后果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婷 《东南传播》2010,(5):100-101
防城起义是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及其革命派领导的第五次武装起义。大多数学者认为,防城起义失败缘于东京同志"倒孙风潮"和"购械风潮",但经过考证,防城起义是在没有武器援助的情况下发动,武器缺乏才是导致防城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郑慧 《云南档案》2011,(3):21-23
广西历史上曾爆发过无数次瑶人起义,其中一些起义事件还被镌刻于石碑或崖壁之上,本文以石刻为依据,介绍古代广西几次较重大的瑶人起义。  相似文献   

11.
咸同之际,全国多个省份爆发了会党起义,粮食在其间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起义前,粮食问题成为一些地区会党发动起义的直接诱因,而在会党起义过程中,粮食又成为交战双方消灭对手的重要工具。清军通过切断会党的粮食供给,有效地镇压了会党起义。而会党也在部分地区对清军实施了围困,使其遇到了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清军在多处地区攻防不利。不仅如此,民众的粮食供应更是因为战事而受到极大影响,成为战事的最大受害者。学术界对于咸同之际的会党起义已有诸多论述,但对于粮食对会党起义影响的问题,则鲜有论著论及。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析,以期从粮食这样一个微观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咸同之际的会党起义。  相似文献   

12.
湘南起义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农村武装起义.然而,对这次起义历史意义的定位,史学界有失公允.每每论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起义,都以"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而概之.  相似文献   

13.
<正>1928年5月1日爆发的渭华起义,是当时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暴动,也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起义之一[1]。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习仲勋、徐向前等人对渭华起义给予高度评价并分别题词。邓小平的题词是:"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习仲勋的题词是:"渭华起义的革命精  相似文献   

14.
1928年5月的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由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陕西地区三次起义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起义。它不仅在陕西、在西北,而且在全国亦属有影响的重大事件。它是我党在陕西第一次发动并领导的农民与军队互为配合的武装斗争。起义由陕西省委领导,由渭南县东西原、华县高塘原一带的农民及我党所掌握的许权中旅所举行的。这次起义虽已过去六十年了,但起义者的英勇果敢行为,是永远值得纪念的,1985年11月20日邓小平同志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现辑录有关史料,供研究我党历史及中国现代革命史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苗体君 《档案》2023,(10):52-58
渭华起义革命精神就是以刘志丹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培育、铸造出的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其内涵包括: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刘志丹不仅是渭华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发动者,还是渭华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而且还自始至终参加了渭华起义的全过程,并用革命的实践培育并铸造出了伟大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辛亥革命运动中,云南是最先响应武昌起义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而张文光组织发动的腾越起义,则是云南辛亥革命的先锋,它吹响了云南辛亥革命的号角,打响了云南辛亥革命胜利的第一枪. 腾越起义的成功,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云南辛亥革命的进程,省城昆明继腾越起义三天之后,发动了"重九起义",全省各地也积极响应,纷纷反正.腾越起义为云南辛亥革命的胜利立了首功,为有力地声援和促进了全国的辛亥革命的胜利立了首功,有力地声授和促进了全国的辛亥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7.
冯昕 《档案与建设》2018,(3):47-50,66
1927年12月11日凌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打响.次日,时任广州起义总指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太雷,在指挥战斗中光荣牺牲.本文总结了广州起义的特点和教训,以纪念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张太雷等烈士. 广州起义的鲜明特点 张太雷等领导的广州起义,是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敢于斗争的胆略和气魄,用实际行动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其斗争之英勇、声势之浩大、规模之壮观,堪称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壮举.笔者以为: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三大起义中,广州起义较前面举行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至少有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武昌起义也称辛亥革命,主要指1911年3月广州起义到1912年4月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事件过程。狭义是指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1月中华临时革命政府成立,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这  相似文献   

19.
王中天 《档案时空》2012,(5):10-13,1
1949年8月4日,由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第1兵团司令官陈明仁领衔发出起义通电。宣布率领全湘军民,正式脱离南京政府,加入中共领导之人民民主政权。虽然程潜、陈明仁通电起义,但事情远未结束。由于白崇禧的策反,到8月7日,短短几天时间,起义通电中所列30多名将领大部率部叛逃,长沙起义部队由通电发表之前的7.7万人,锐减到3.6万人。这次叛逃风波是怎样发生的?《陈明仁起义部队的叛逃风波》真实地还原了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0.
高潮 《陕西档案》2002,(6):42-42
渭华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共产党领导的第四大起义,是中国西北地区革命武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最大反击。邓小平同志与这次起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