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教育内在的生命力。当下,研究生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活力不足,学术理想淡漠,校园生活功利等现象;从生命哲学视角辨析,研究生教育应当具有发展性、创造性和情感性特质;而富于生命活力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坚持学术理想,包容多元价值并重拾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硬性规定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现象,这种规定分散了研究生的学习精力,效果不理想,要从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入手来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地学的复苏和油气勘探的快速发展,有相当大规模的外专业学生报考地学和油气勘探方向的研究生。但今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研究生找工作出现了困难,对于跨专业研究生更是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坚持理想与发挥复合型人才的优势、经济衰退下的工作机遇与挑战、跨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定位和实践等角度探讨了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学科齐全、类型多样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研究生的战略目标。早在2005 年,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超过100 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但是,近年来伴随着规模扩张而教育质量却出现了下降趋势,受到了媒体愈来愈多的质疑。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约有三个方面:其一,研究生教育资源跟不上招生规模的扩张。其二,研究生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不适应。其三,研究生教育重外在功利需求而轻内在修养需求。对此,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颁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并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对研究生教育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虽然《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优化类型结构”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但依然是基于研究生教育外在功利需求而不是内在修养需求的。其实,研究生教育改革应该更加重视对研究生个体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内在修养需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比较分析与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研发现,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总体上较为融洽,大多数导师对研究生比较关心,但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培养层次和学科类别对研究生师生关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设"亦师亦友型"师生关系,导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理念上认清自己的职责,在行动上坚持和研究生定期交流,在科研指导之外关心研究生的全面成长;研究生要发挥能动作用,积极主动和导师交...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国调研数据,从培养过程、培养产出两个维度对比分析工程硕士研究生与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然差异以及各自与应然的差距。研究发现,两者分类培养逐渐凸显,关键培养环节差异显著。工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性教学方式更多,专业训练与导师指导符合培养规格,但工学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前沿性与综合性的评价低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实践性与职业性的评价高于工学硕士研究生,但在实践性教学方式、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导师配备、实践时间等凸显专业学位特色的方面与培养要求相距甚远,知识生产动力机制仍不完善。两者培养产出相对符合目标导向,但工程硕士毕业生的培养产出仍与研究型专业人才为导向的知识生产者角色定位存在偏差,知识生产过程中关键要素的匮乏使其培养产出不够理想。根据研究发现,提出深化新时代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走向一体化,研究生课题组逐渐成为研究生培养的有效载体。在社会技术系统理论视角下,采用个案研究,揭示了研究生课题组呈现出的结构性特征,展现了研究生课题组在任务、结构、技术、人四个组织系统下研究生培养的内部机理。研究表明:研究生课题组本质上是一个学术任务组织系统;研究生课题组应确立组织角色与正式制度;研究生课题组的资源保障系统不可或缺;研究生课题组的理想状态应是研究生组织化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轨的决策进程考察入手,厘清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社会意义,探究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轨的社会需求、并轨应坚持的标准及并轨过程中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向。明确提出通过突出在职人员培养的主体地位、深化完善非全日制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切实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拥有相同的社会地位与权益、改进非全日制毕业出口和提升通道等手段,实现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深度并轨。  相似文献   

9.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课程教学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现状,认为教师思想上不重视是导致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呼吁要正确认识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改进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略谈新世纪女研究生的独立人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学校园中 ,有一个令人瞩目的特殊女性群体——女研究生。新世纪的女研究生该如何去寻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这无疑需要外在和内在的多种条件 ,其中 ,独立人格的确立对女研究生走上成才之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独立分有形的独立与无形的独立 ,有形的独立是指物质上的独立 ,即“在经济上不仰仗他人”;无形的独立是指精神上的独立 ,即“不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和行动 ,自己有辨别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女研究生而言 ,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理上的独立。健康、成熟、独立的人格是一个人充分发挥潜力、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事业成功和生活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