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简要叙述彼得大帝的改革过程,来阐明他的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以及他的雄才传略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赫钦斯作为20世纪著名的人文主义高等学者,从自身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出发,对他所处时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改革设想。他对大学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就是这种设想的具体展现。赫钦斯以批判的视角,从大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大学学位制度和学院制度的改革,以及大学系科制度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提出了人文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下的大学制度构架。这些观点至今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这样考试好     
“这样考试好!以后要多进行这样的考试!”这是参加课程改革实验“开放性考试”的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心声与愿望。2002年1月24日,广西玉林市课程改革指导小组各学科成员分赴各县(市)、区,对课程改革开放性考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学生、家长、教师座谈会并作问卷调查,共同研讨新课程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具体问题,研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在调研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和教师对新的考试方式的支持,家长对课程改革的关注,这虽然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但是还是让我们感动和感激,因为他…  相似文献   

4.
彼得一世是俄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主,为了使国家富强起来,他在用人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积累了不同少成功经验,但他毕竟是贵族阶级的代言人,他的改革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留下了教训。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作为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一生以宣扬、实践“大中之道”为己任。他的思想博大精深,突出了改革这一主线。他主张“天人相分”,认为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提倡“德治”,贯彻法制;改革吏治,“吏为民役”,提出“民利民自利”的主张:构建至善至美的和谐社会。他的人格力量体现在追求理想、坚韧不拔;身处逆境、自强不息;忧国忧民、爱憎分明;“内方外圆”,外柔内刚;珍惜友谊、忠信真诚;勤政为民、为官清廉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模范校长”王本中,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校长,现任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在3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敢在基础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部位上“动土”,不断创新,尤见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改革精神。他在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上的“三个创新”,记录下一位改革者奋进不息的足迹。  相似文献   

7.
郭振有 《上海教育》2006,(10B):62-63
近日读了语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的《一位教育局长的课改日记》,很受感动。作陈进兴,福建省一个县级市南安市的教育局长。他当局长,正赶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2年8月,该市正式启动课程改革实验。这本《课改日记》是他从2002年8月南安市进入课改实验至2005年7月期间所写的课改日记中,精选200篇汇编而成的。该书以日记形式,记录了南安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三年间走过的不平常的路程,记录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学校生活所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也记录了作为一个教育局长,在领导这场改革中的坚强意志、探索精神、执追求和切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彼得一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改革家。他早年和西方文化的接触萌发了最初的改革思想;远征亚速的感受为他的改革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西欧之行又使得他受到更深刻的启迪,其改革思想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9.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认识到苏联农业落后的原因后实行了农业改革。他的农业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农业经营政策,二是改革农业管理体制。这场改革收到了显的效果,也产生了严重后果。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开创了苏联经济改革的先河,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古代社会改革的理论、经验、措施和主张改革的人物作的实事求是的记载和评价,表现了他的改革观:继承了“法后王”的改革理论,反对复古倒退,肯定进步的改革政策和措施,肯定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正确途径,赞扬了富于改革精神的历史人物,提出了人才是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