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明朝中后期,广东地区的对日走私贸易比较活跃,形成南澳等走私贸易港口,很多商人还通过广东的港口前往日本贸易。广东地区对日贸易的活跃主要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一方面,正德时期,抽分政策首先在广州实行,这实际是变相承认私人贸易的合法性,中日贸易也乘机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随着葡萄牙人盘踞澳门,澳门成为广州的外港,大量的货物经由澳门输往日本,这也间接地促进了广东地区对日贸易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社会思潮是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思想潮流,一般产生于社会历史的大转折时期,晚明社会思潮的形成及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晚明的文人思想家们,对晚明文学思潮的产生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晚明社会思潮在《金瓶梅》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叶向高生活的时代,正是明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嘉靖倭乱”之后,东南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并逐渐走向繁荣,海洋社会经济也被整合到以东南亚为中心的环中国海贸易圈中去。叶向高作为一名政治家,一方面与陆地商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坚决支持明朝廷的海禁政策,主张严禁通倭走私贸易,打击走私海商。叶向高对商人认识的两重性,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的文史哲与艺术等学科的研究中,晚明时期被越来越清晰地描述成一个历史转型期。在书法史上,徐渭和黄道周为代表的书家的作品同样具有这种转型性特征。本文借鉴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勾勒了晚明时期中国社会早期近代化的特征并对应晚明书法的转型性特征,认为这股书法潮流与当时中国社会早期近代化的某些特征是相一致和互动的。  相似文献   

5.
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广州实行一口贸易管理体制后,受到了西方“自由贸易”势力的冲击。在对华贸易中通过鸦片走私逐渐发展壮大的英国散商为了打破垄断、争取自由贸易,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逃避和抵制广州贸易体制的管制和约束,实施了对广州贸易体制最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6.
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中国明代时期,朝鲜与明朝之间的使臣走私贸易曾经十分活跃,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藩属关系,两国使臣的走私贸易也具有了不平等性质。作为个人行为,明朝使臣的走私贸易虽然具有"掠夺"性质,给朝鲜政府和人民带来经济负担和痛苦,但这种个人行为却与有着政府背景的朝鲜使臣的走私贸易共同解决了朝鲜政府和人民在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客观上起到了互通有无,相互交流,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朝鲜社会的的开放。  相似文献   

7.
晚明时期的文化变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变动的核心是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转变和文化人格的转型。晚明士人自我意识转变和文化人格转型的社会基础是明中叶之后日益高涨的市民文化运动,其思想基础是阳明心学的崛起。晚明士人的文化人格突出表现为“狂”、“隐”两种类型。它为当时的文化变革所注入的资源是个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温州自唐代作为浙东重要的海洋贸易口岸以来,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前期,政府并未沿袭宋、元在温州设置市舶司,但温州在明前期的朝贡贸易中依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明中后期,尤其是嘉靖以后,随着朝贡贸易的衰落和私商势力的崛起,温州海上走私贸易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9.
读书     
《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出版杜:中华书局2008.08本书透过具体而细致的实证研究,探讨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的消费文化,希冀打开晚明消费史的多元面向,丰富这段历史。全书的两大主轴,其一是尝试把近代早期中国的消费史,放在世界史的脉络下,观察晚明时期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晚明已形成消费社会的现象,以修正英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戚继光的文化交游活动为视角,对戚继光的文化身份进行了解读,并藉此对晚明时期“武臣好文”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戚继光的文化交游活动是晚明社会“武臣好文”现象的典型代表,为晚明社会的多元文化增加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吏民田家莉>和<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壹)>的相继出版,为研究孙吴初期长沙郡吏民的社会生活习俗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素材.通过大量统计和分析发现,孙吴初期长沙郡吏民的社会生活习俗大体反映在百姓取名和婚姻关系这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2.
赣东北地区是连接闽、浙、皖、赣的重要区域,一口通商时期该地区曾出现过境贸易的繁荣,其社会经济相应得到了一定发展。五口通商之后,随着上海取代广州而成为全国进出口贸易中心,全国贸易格局和商路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以前南北纵向的贸易路线转变为以上海为中心的东西横向贸易路线,赣东北地区的区位优势开始丧失。与此相适应,该地区的商路、市镇和社会生活均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海外贸易方面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设置了市舶使,制定了有关海外贸易的管理规章和制度。泉州作为当时沿海四大贸易港口之一,未有文献明确记载其如同交州、广州一样设有市舶使,但据唐五代时期泉州港在海外贸易中的表现,及有关史料和考古资料相佐证:泉州在唐五代时期亦有了与市舶使职能相近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只是在设置时间和名称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赌博活动极为猖獗,形成了严峻的社会问题,引起徽州地方官府和民间社会的强烈关注.徽州地方官府、民间基层组织和宗族,对国家禁赌法令进行了有效的贯彻.  相似文献   

15.
五官掾探微     
自两汉至南北朝,五官掾是太守最重要的属吏之一,若干中央官员的衙署中也有五官掾。在郡级建制中,五官掾总揽各种事务,地位与权势仅功曹可与之相比。五官掾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隋代地方行政与中央官制大变革直接导致了五官掾的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16.
从清末开始,云南的私盐活动日益增多,到民国时期更有进一步泛滥的趋势.由于食盐上关国课,下系民食,故私盐的出现对民国时期云南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影响了地方的财政税收,也对原有的盐业生产和销售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积极方面的意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惠州单列成州,在公元917年,入宋在971年,向来为岭南重镇。惠州知州数目历来统计较多,但存在争议。来惠州之谪宦于惠州发展作用明显,与惠州守官之态度亦密切关联。而惠州守官与惠州经济、文化、教育等直接相关。宋代惠州守官大多来自福建,优劣不一。文章综合方志、正史,对北宋惠州守官做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8.
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推动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也使各级封建官员贪欲大增,他们不仅纷纷违禁插足国内经商牟利,而且染指对外贸易,大搞走私舞弊活动,以牟取更加丰厚的利润。他们的作为极大地妨害了当时对外经济交往的正常发展和整个国计民生的正常运转,加剧了官僚政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19.
南宋时期,太湖流域的镇级中心地和规模较大的草市,在空间规模上大多达到或超过了县级城市,并呈现出类似州县城市的社区结构和街区布局特点。在社会管理方面,也逐步形成了有别于一般乡村的行政、税收、治安、户籍、役法等制度。同时,市镇的文化教育日趋发达,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重商逐利、追求富裕的观念颇为流行,竞奢好侈、尚慕虚荣的风气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