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垄断与创新,这个专利系统不得不面临的悖论难题使专利的专用权存在时空范围.这一特征在以复杂产品系统和累积创新为特征的高科技产业里造成专利丛林现象和互补性问题,从而限制了竞争和创新.为弥补单个专利专有权有限性的缺陷,应对“专利丛林现象”,避免侵权诉讼,确保专利设计自由,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关注的焦点从单个专利转移到专利群上,积极实施专利组合战略和专利联盟战略.  相似文献   

2.
专利转化中的"专利沉睡"及其治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利转化率低是阻碍中国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专利沉睡”是专利转化率低的重要体现。本文分析认为“专利沉睡”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各种制度条件的限制使专利持有人和专利需求方无法形成有效的专利转化收益预期,而且专利市场信息不完全、跨国公司的专利滥用和专利申请中的“泡沫”则进一步加剧了“专利沉睡”现象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解决中国“专利沉睡”问题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欣  余翔 《科研管理》2007,28(6):149-153,137
经济学者认为,若过多所有人对于同一资源拥有排他权,则无人可有效运用此资源,成为"反公地悲剧"。在专利药品涉及多项专利权、且专利授权难以进行的情况下,将因专利权人相互牵制或欠缺互补导致无人可有效实施,从而陷入专利药品"反公地悲剧"。本文分析了专利药品"反公地悲剧"的成因,并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利飞  陈辉  苏梦遥 《科研管理》2021,42(3):150-159
以中国AVS专利池作为实证对象,研究不同发展阶段下专利池创新的显著推动因素。研究表明,政府政策支持在AVS专利池组建期和成长期成为推动创新的显著因素,由于技术标准架构下的专利池具有公共品属性,早期专利池需要政府介入以避免市场“失灵”,同时减少各企业“等待和观望”行为。由于竞争性技术MPEG-2专利池与AVS专利池的发展周期不同步,以及MPEG-2专利池专利逐步到期等原因,致使竞争性技术的发展在AVS专利池成长期成为显著推动因素,而在成熟期却与AVS专利池创新呈负相关关系。产业发展需求在AVS专利池成熟期成为显著推动因素,这时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使用专利池技术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对"专利最优保护期"生命周期模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技术创新学》一书中关于“专利最优保护期”数学模型做了几点补充,在专利经济寿命曲线的分段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跳跃曲线示意模型,并从这个角度尝试提出了专利扩散过程中“社会效益飞跃”断层的概念。认为“专利最优保护期”的研究除了要寻找最优保护期外,更要在分析专利的个人效益补偿方面做一定的定量分析,使得专利权的保护和随后的社会推广应在政府的辅助下,由开放的技术交易市场发挥积极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技界流传着一个新词:垃圾专利。垃圾专利是说许多研究单位、课题组或个人对外宣称申请了多少多少件专利,而这些“专利”只是经过“申请”这一道手续,能否被授权、能否应用于生产、能否为别人购买都是无所谓的。专利申请人申请“垃圾专利”的目的只有一个:彰显自己成果的“创新性”。专利,本来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成果,一旦被国家授权,就表明了自己研究成果的新颖性、创造性。然而,当“专利”一词同“垃圾”一词结合后,便成为要丢弃之物,无用之物。一个研究机构如何防止产生“垃圾专利”?在这方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人纷纷出来,手拿“伪科学”大帽到处乱敲:涌现出一批“反伪科学斗士”喝令天下,弄得学术界人人自危.道路以目。现就“伪科学”大帽问题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公共品的供给使用中存在的数量不足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搞好公共品供给和使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关于先用权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权是一个对世权.其有“一人对万众”的性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任何公众都不得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该专利.否则就是侵犯了专利权。但是.在该专利申请日之前.如果有人“已经制造与专利技术相同的产品、使用与专利技术相同的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是否还被认为是侵犯了专利权呢?各国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革新》2002年第4期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历经坎坷终成道》。就在此间,我的又一项专利技术———一种全景特写近摄附件研制成功,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专利。这项发明纯属偶然,是在一次摆弄相机时不经意间发明的,我称它是一项“捡”来的专利。但就是这“捡”来的专利,却可以说是摄影史上关于近摄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将影响整个摄影界,意义重大。众所周知,拍摄小件物品必须使用一种近摄附件并靠近物体拍摄。目前常用的近摄附件有近摄镜、近摄接圈、近摄皮腔等。在使用这些近摄附件时,景深很浅,拍时需仔细对焦,而且只…  相似文献   

11.
由互补性专利形成的专利联盟能够克服“专利丛林”问题,提高纵向产业链的经济效率是对专利联盟的一般共识。这一论断是建立在古诺标价模型基础之上的。本文建立了更加符合现实的关于专利许可的两阶段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得出的结论是无论下游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还是寡头垄断市场,都存在一个弱占优战略均衡。均衡时,产业链联合利润达到最大,且产出等于专利联盟进行联合许可的产出,而总许可价格比专利联盟时的许可价格更低。 这意味着由传统的古诺互补品问题而引发的“古诺效应”并不成立,互补性专利的交易并不需要通过专利联盟许可来克服专利许可交易中出现的所谓诸如“专利丛林”、“费用叠加”、“专利挟持”、“反公地悲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毛昊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69-1176
立足于国际比较和制度实践,本文从专利研发周期与成本、专利实施与运用现状、创新主体专利保护强度诉求、专利诉讼机制运转等方面对我国专利制度实践进行了综述。同时在专利动机改变与制度异化,专利价值多元属性与质量评价,强弱专利诉讼机制等问题中进行了国际比较。进而提出借助专利调查平台拓展专利研究的思路,阐释了从专利制度、市场规律、政策绩效层面发掘中国专利调查学术价值的方法。本研究的政策指向在于呼吁政府开放基础调查资源,加强问卷设计科学性,优化组织管理流程,提升中国专利调查在学术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钱坤  张晓  黄忠全 《科学学研究》2020,38(9):1608-1620
从专利交易情景的角度出发,分析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对提升专利交易市场的效率和活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09-2016年江苏省技术交易合同整理获得的463份专利交易合同为基础,运用统计软件对手工搜集到的491条专利样本数据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专利的价值显著低于企业专利的价值,且依据专利权人类型的不同,专利属性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专利国际分类数和专利维持时间对高校专利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企业专利价值受专利权利要求数的影响较为显著。此外,交易合同中的附条件支付条款可以显著增加高校专利的价值,但对企业专利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企业专利钓饵战略的内涵,并从时间纬度出发将其分为专利获取、专利诉讼和专利赔偿三大战略。分析了企业专利钓饵战略的三大发展趋势,探讨其在企业战略层面和专利制度层面的双重影响。对企业专利战略的管理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计。  相似文献   

15.
标准和专利战的主角——专利池解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专利池已成为发达国家对我国发动标准和专利战的主角.在此,对专利池的概念作了界定,回顾了专利池的发展沿革,分析专利池形成的原因并对现代专利池的再度兴起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国际上典型的专利池为例,全面阐释现代专利池的组建与运作机制;分析比较了美、欧、日、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对专利池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并提出我国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专利战略变化:内涵、时空范围与类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缩短了技术生命周期,也造就了专利技术发展的动态性与突变性.因而,适时对原有的专利战略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将是企业必然选择的战略管理活动.专利战略变化是专利战略和战略变化两个交叉领域的新兴课题,在借鉴后两者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专利战略变化的内涵、作用的时空范围及呈现的类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建立对专利战略变化进行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学者对专利商业化困境的研究,得出技术因素、市场因素、服务因素、制度因素是制约我国专利商业化的主要因素。将专利商业化政策工具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大类,收集我国1994—2015年颁布的有关专利商业化的40份政策文本,根据专利商业化政策工具指标体系对40份政策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专利商业化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专利标准化为切入点,基于专利标准化演化的特点,将其分为,专利角逐标准、专利影响标准、专利占领标准、专利垄断标准四个演化阶段。并尝试从技术、市场、管理、政策、法律五大层面分析与探讨专利在标准化演化进程中的存在的核心问题,以期为专利标准化的顺利演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张古鹏  陈向东 《科研管理》2012,33(6):110-119
本文使用中国发明专利分析了1993和2001年两次专利制度变动对专利权人行为的影响。我们选取了较短的时间区间,即专利制度变动前后两年的发明专利为研究对象,以保证其他环境变量的稳定性。我们用三个变量描述专利权人行为特征及其对专利制度的信任程度:专利授权、临时寿命和实际寿命,并使用Log-rank检验和处理效应方法对专利制度变动前后专利权人行为特征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专利权人对专利制度的信任程度在两次专利制度变动后有一定增加,主要表现在专利授权率的提高和临时寿命的延长上。但专利的实际寿命并未有明显延长,说明专利制度为专利权人提供的保护仍旧不足,专利权人对专利制度的信任度仍旧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