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浅谈被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工,也是最常见的句式之一,本文式从被字句与被动句,被与叫、让、给、被字句的谓语动词,被字句的宾语和被、把同现的句子等方面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2.
"被"字句是在实际语言运用过程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句式,如果从动词方面来看,"被"字句更是当之无愧的高频率句式。当然,"被"字句的出现频率远高于和它有相似语法意义的"把"字句。本文从"被"字句历史发展出发,论述了"被"字句与"叫、让、给"的关系及"被"字句和"被"动句的区别,最后对中职语文语篇层面的"被"字句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被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典型句式,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句式语法理论看,被字句是一个完型。由于施事N2的作用,受事N1以VP的方式运行,使N1实现了变化,整个句子存在着受动性和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被"字句是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一直受到语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新世纪以来,"被"字句研究在"被"字的性质和语法地位、"被"字句的结构特点、"被"字句的语义归纳、"被"字句语用等各个角度都有所突破,但随之也出现了理论生搬硬套,语法教学脱离实际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动词带宾语"被"字句可分为两类.文章从动词带保留宾语"被"字句和动词带非保留宾语"被"字句两类不同句式分别探讨,认为这两类句式各有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被”字句是表达被动语态的一种句式,是被动句的一种.它产生于战国末期,两汉时期逐步发展,魏晋以后逐步取代了其他被动标记,成为汉语被动式的范式.“被”字句的使用从句法、语义到语用都有很多限制,与英语、日语等语言不同,汉语是一种较少使用带被动标记的被动句式的语言,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被”字句的教学成为难点,也成为很多外国学生规避使用的对象.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北大CCL语料库中的“被”字句偏误语料,进而总结出偏误原因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料库的外国学生“被”字句习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字句可按"被"后有无宾语以及动词后带何种成分划分为六种基本句式.从语料考察来看,外国学生"被"字句的使用频率远低于本族人,倾向于使用的句式也与本族人不同.学生在使用中出现了大量不该用被动句而用"被"字的情况,"被"字句的偏误类型也多种多样,说明外国学生对"被"字句的掌握情况不好.而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被"字句教学都没有分层次,其教学顺序安排与学生的实际习得情况不一致,应进行相应调整,以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作为汉语中的一类特殊句式,"被"字句一直以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热点与难点。不少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被字句进行过多方位的剖析,得出了被字句本身的语义特点和不同留学生习得特点。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留学生的汉语"被"字句习得研究进行归类分析,试图为"被"字句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试论"被"的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字句是汉语的基本句式之一,历来受方家重视。被字句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被”的词性研究。被的词性认定汉语学界出现过“介词说”、“动词说(助动介词二分说)”、“助词说(助介二分说、助介合一说)”等观点,这些看法都是在对被句句从不同的角度作静态分析时得出的结论,似乎还缺乏令人信服的理据。从语义信息传递的角度作动态的分析可知,被字句是汉语交际中典型的话题-述题语义表达式。被字句的语义信息符号分布表明,无论是否带施动名词N2,句中只能有一个“被”,这个“被”是个副词。副词说能合理地解释被字句中的“被”及施动名词N2是否脱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被就业现象的语言学代称是被就业式,这种句式继承了被字句表被动的语义特征和"主语+被+动词"的结构形式,使得"被"字的"遭受"义及语体色彩得到部分回归,它在主语施受同体、谓词绝大多数为非及物动词、施事者无法引进和感知困难、所表事实虚假等方面突破了被字句的固有特征,并使得被字句重新分类有了可能。被就业式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对语言的要求和语言系统自身调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被"字句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然而以前还没有上升到主观性和主观化的高度。从主观性的角度对"被"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至少应该从"被"字句主观性意义、"被"字句主观性的指向、"被"字句主观性意义的制约因素等几个方面入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各种句法成分和语境一起形成的整个"被"动句式,它决定了"被"字句最终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在句法和语义上都紧密联系的两种句式,但二者在自然语言中又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差异的原因在于两种句式本身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以及"把"和"被"的标记作用不同。要解释两种句式的差异,需要从语义入手来探讨两种句式中论元成分和语义角色的不同,进而对比两种句式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汉语"被"字句的自然焦点在句首还是句尾这一问题,存在着争议。结合"被"字句句式语义,将句尾分析作焦点比较合理。但是,即使承认"被"字句焦点为句尾VP,鉴于"被"字句句法形式复杂多样,对于句尾的哪个成分作为焦点,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尤其是"被"字句中的动词V是否作为焦点的一部分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结合"被"字句语义,对"被"字句焦点问题进行了重新分析。通过分类对比,讨论了不同类别的"被"字句的焦点情况。从而使"被"字句的焦点问题在句法、语义方面得到一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现代汉语里的两种特殊句式.一般认为,句中的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其后应有其他成分对其进行补充说明.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某些动词的特殊性质, "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动词后没有其他成分的情况下依然成立.本文试从这些动词前后成分的特征、动词的重叠形式以及动词内部结构出发,对这类"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汉语的"被XX"表达式一出现在网络上就迅速传播并被大量地创造性套用。之所以称其为"新型‘被’字句",是因为该表达式通过仿拟以前的"被"字句构式,使旧的结构具有了新的构建模型,即"被+N",其呈现的原型不同于传统的"被"字句,也有别与英语被动句式。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中的构式语法理论对该句式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产生的机理及与英语被动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被”字句是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预科生使用汉语过程中出现偏误较多的句式.维吾尔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各有独特之处.受语言负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预科生在使用汉语“被”字句时常出现偏误是一个普遍现象.结合例句,对维吾尔族预科生在使用汉语“被”字句时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鉴别,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汉语“被”字句的特点,进而达到正确使用汉语“被”字句的目的,以期对其他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汉语教学也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被”字句是汉语中通过调整句子句法结构而突出重要信息的句式,其使用的对象,成分都有限制,因而对于留学生而言是一个语法学习的难点。通过对留学生使用被字句偏误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汉语本体的研究,也为对外汉语过程中提供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零主语“被”字句是《金瓶梅》中较为特殊的句式,它的句法结构、表意类型较“N被”句复杂多样。它产生的原因除了由于主语承前省略以外,还与“被”字“遭受”义的保留有关。这种句式产生于唐五代,发展到《金瓶梅》时代已渐趋消亡和萎缩。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动词带宾语"被"字句分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词带宾语“被”字句是近代汉语才出现的新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用得很普遍。文章运用空语类理论把该句式分作两大类,并找出了两大类句式的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代汉语中的否定词位于"被"字之后是一种特殊否定式"被"字句,即NP1+被(+NP2)+Neg+VP格式的句子,这种句式的产生与"被"字的虚化程度和焦点表达有关。这种句式的消亡可以归结为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以及"被"字的现实标记性与否定词的非现实标记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