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确立了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这一政策的确立是欧盟政治一体化逐步发展的结果。然而,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欧盟内部却出现了"主战"和"主和"两个声音,使欧盟多年来极力呼唤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严重受挫。主要探讨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性质、运作机制,并从各成员国对伊拉克战争的不同态度及欧盟东扩来深入分析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难以实现的一系列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诞生并实施欧盟东扩战略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欧盟东扩有其深刻的动因,但目前欧盟东扩还将遇到种种困难、阻碍和挑战。长远看来,欧盟的发展无法阻挡,而且欧盟的发展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抑制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对我国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通过对欧盟东扩的背景、动因剖析的基础上,对欧盟东扩过程中面临的弊病及挑战进行分析,并对欧盟东扩后的“大欧盟”的前途及影响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机构改革是欧盟东扩的必要前提,也是2000年《尼斯条约》的核心内容。今年6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欧盟宪法条约草案,巩固并升华了《尼斯条约》的改革成果,为欧洲联合奠定了新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欧盟东扩的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东扩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东扩是无数个力相互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这些“力”主要有: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推动欧洲经济发展;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古典文明和基督教为欧盟东扩提供了内聚力;早期一体化的实践为欧盟东扩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法德的轴心作用。以上这些“力”分别构成了欧盟东扩的经济动力、政治动力、文化动力和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欧洲正在酝酿进行着两件大事:一是欧盟东扩,一是北约东扩。同时东扩,于是有人将其比喻为一个车头拉着两个车厢。但仔细推敲“此东扩”却非“彼东扩”。谁最愿意欧盟东扩?欧洲自己。今天的欧盟已经是一个高度一体化的、拥有15个成员国的超  相似文献   

6.
欧盟东扩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东扩是欧洲一体化至20世纪50年代启动以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大,给欧盟自身以及国际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欧盟东扩给欧盟一体化进程带来的主要正负面影响:东扩有利于欧盟实现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政治愿望,并进一步促进新老成员的经济增长,也利于一体化的深化。同时,欧盟东扩也使拥有25国的欧盟的整合更困难,并淡化了老欧盟成员国人民的集体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欧盟东扩与结构基金的再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东扩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扩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欧盟东扩后,地区差距和聚合问题将更加突出。在现有欧盟地区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加入欧盟的所有中东欧国家都将处于结构基金中的目标1地位,逻辑上也将接受聚合基金的援助。结构基金的再分配将使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平衡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8.
欧盟成立以后,先后建成了经济货币联盟,统一了各成员国的货币,推进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实施,成功实现了欧盟东扩,使欧洲联盟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大。随着欧盟实力的提高特剐是欧元的诞生,欧盟整体增强了对美、日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一套区域性集团的发展模式,参与世界经济决策的自主性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由于欧盟成员国对世界政治的传统影响,以及欧盟作为整体的政治潜能的逐步发挥和对世界热点问题的开始介入。欧盟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也越采越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2004年5月1日,欧盟实现了其一体化进程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大。欧盟东扩不仅对欧盟既有成员国和新加入成员国具有深刻意义,而且对欧盟周边地区和整个世界也具有重要意义。欧盟和中国互为重要的战略伙伴,东扩对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东扩既为中欧经贸关系和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许多机遇,同时也应意识到其中所蕴含的潜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祝耀侦  李斐 《文教资料》2006,(36):193-194
欧盟新一轮的东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东扩不仅对欧盟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被排斥欧盟之外的俄罗斯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东扩的当事方为研究点简要分析了欧盟东扩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东扩给俄罗斯带来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困境与安全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冷战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安全因素从过去的军事对抗向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综合安全领域转化,安全问题也从过去的单维度向多维度转化,军事安全威胁的因素大大降低,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不断加大。各种跨国犯罪不断冲击着边疆安全,使西南边疆预防跨国犯罪和毒品走私的成本在不断增加,边疆安全的脆弱性不断凸显,西南边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困境和安全压力。如何应对西南边疆的安全困境和有效治理边疆安全环境已是当务之急,也是该文力图探讨的内容和目的。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传统军事安全因素对国际社会秩序的威胁程度大大降低,而由非传统安全威胁引发地区性骚乱和冲突的危险性明显上升。在从“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进程中,各相关国家在成功解决共同面临的军事安全问题后,即转入到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等恶势力的打击,并推动相互间的合作向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更广泛的领域中扩展。非传统安全的特征,要求“上海合作组织”树立综合安全观,发展以互利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国家关系,逐渐成为一个更具开放性的组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运用使得很多高校办公实现了网络化,从整体上提高了高校办公人员的办事效率。但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化的平台,加上中国网络信息技术起步比较晚,使得高校信息安全存在很多潜在的威胁。随着非法入侵行为的不断增多,对网络信息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也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国家安全概念侧重于国与国之间的威胁、武力冲突及利益冲突问题。随着生态平衡的改变、环境压力的增加,不少国家已开始关注来自自然的威胁.特别是因人类自身活动的失当而导致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灾难,即所谓国家生态安全问题。国家“十五”计划强调要“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从根本上来讲.“十五”生态建设的重点应加强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相互关联的生态网络控制体系和生态维护与重建机制,并保证各级生态站点之间的生态链结、生态畅通及生态延展.从而保障宏观生态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关于非法移民,国内学术界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对象是中国向外非法移民问题.罗刚教授《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非法移民问题及其治理研究:以河口瑶族自治县为例》一书,将“非法移民”研究的侧重点从传统研究中国公民非法移居外国,转向研究外国人非法移居中国,并将外来非法移民问题放置到主权国家非传统安全的框架结构下进行考察.该书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将“三非人员”纳入外来非法移民范围、总结了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非法移民的基本特征、提炼了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外来非法移民的成因并分析了民族(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吴迪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40-142,169
印度独立后,为追求大国地位,确保战略安全及国内稳定,尼赫鲁政府奉行英帝国的做法,继承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试图在中印之间建立一条"安全边界".此线把中印边界从喜马拉雅南麓山脚向北一直推进了100多英里,直到山脊.尼赫鲁不顾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强烈反对,蛮横地要求以"麦克马洪线"为中印东段边界,强占该线以南的中国领土.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苏联出于保卫自身领土安全的目的,先后通过战争、武力强迫的方式占领了邻国的大片领土,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然而"东方战线"并没能给苏联带来真正的安全,反而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这不仅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不利,也给苏联自身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成人高校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许多非法、有害信息在校园网络中进出,对高校信息安全的管理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规避网络系统的应用风险,提出划分信息安全域,部署身份认证和管理系统,建立应急处理和定期评估制度等策略,加强内部的安全管理和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实现网络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19.
从2005年1月起,纺织品服装配额将被彻底取消,对于长期在配额体制下的全球纺织品贸易将进入到"无配额时代",谁将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各发展中国家将如何取得共赢?世界纺织服装业将呈现何种局势?都已成为了当前的热点.本文首先结合配额的概念及作用引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中取消配额限制的相关规定的背景,进而详尽分析面对"无配额时代",中国、美国、欧盟的反应及相应的政策调整,最后指出企业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采取何种措施来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