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制是一种结婚时选择居住形式的制度,是家庭文化的重要内容。依照家庭成员居住地为标准,居制可分为从妻居家庭、从夫居家庭、单居制家庭。从妻居家庭即婚后,丈夫和子女在妻家住;从夫居家庭即婚后妻子和子女在夫家住;单居制家庭即婚后丈夫和妻子不住妻家也不住夫家,单独居住。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力量。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道:"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本文从家庭变迁的视角,分析了家风作用从备受重视到逐渐淡化,家风培育场域从集中稳定性到分散流动性,家风传承方式从多元性到单一性,家风建设主体从权威性到民主性,家风内容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嬗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统家庭形态下的家风建设对当代家风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养老面临重重困境,亟待解决。儒家孝道思想中"孝"是和家庭紧密相关的,从儒家孝道思想出发,审视家庭养老的困境及其成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现代家庭养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脑科学的理论出发,探讨了家庭音乐教育环境创设、家庭音乐教育的突破口、家庭音乐教育内容选择、家庭音乐教育的常规以及父母的责任等,从多个维度来探讨家庭音乐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转型的日益深入,家庭稳定性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对于失独父母家庭而言,其家庭稳定性的大幅度下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课题首先从家庭结构失衡和家庭功能紊乱两个侧面总结了失独父母家庭稳定性的现状,然后从家庭动力学的视角出发,思考家庭内部各种力量的发生、演变、碰撞与家庭稳定性下降的关系,提出家庭凝聚力和个体离心力的概念,分析这两种力量“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模拟这两种力量变迁对失独父母家庭稳定性影响的理论模型,最后根据模型的运行逻辑,从减缓两种力量的变迁速率,延长家庭凝聚力超越个体离心力时间,缩小两种力量的差距等角度出发,提出让失独父母家庭从失衡走向平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论述家庭美育的定义出发,阐述了家庭美育的重要性,提出家庭美育的內容及实施家庭美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古代社会建立在宗法血缘家庭的基础之上,家国同构。家庭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道德关系,家庭道德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家庭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生活和运转。传统文化带着明显的家庭传统的特征,有人甚至称之为家族文化。本文即从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三个主要特征揭示家庭道德传统对它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家庭法的基本原则是家庭法立法的指导思想,又能体现家庭法规范的基本精神,它贯穿家庭法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以家庭法为主导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本质和特点。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英国家庭法实现了从父权至上到儿童权益最大化、由夫妻一体主义到夫妻别体主义、由永不离异到破裂主义离婚原则,并始终坚持了一夫一妻制原则。从家庭法基本原则的变迁,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英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9.
随着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型,我国家庭结构、家庭伦理关系相继发生了变化,家庭伦理价值观念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的转变,带来了个人价值、自立自强的新观念.然而,个性的过度张扬导致家庭责任感的缺失;婚姻自由维护和保证了个人选择家庭生活方式的自由权利,但无限制的自由也必然冲击家庭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功利价值观念对家庭的入侵,削弱着家庭应有的关怀、合作、协调、情感交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韩国的幼儿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育儿方式主要以家庭为核心,以母亲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的结构、家庭观念、家庭作用,以及夫妻间在家庭中的地位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家庭的结构上看,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幼儿出生率显著下降,那种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已逐渐消亡,所替代的则是一对夫妇一个孩,或二个孩的小家庭.从家庭观念上看,由于家庭观念的变化,离婚率逐年增加,单亲家庭、再婚家庭不断增多.此外,传统的妇女的“侍夫育儿”为荣的观念已被打破,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走向社会,谋求职业,自食其力已成为当今时尚.家庭的变化,职业女性的增加为幼儿  相似文献   

11.
赵阿华 《新课程研究》2007,(2):60-61,63
本文从家庭伦理的角度对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展开论述,对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调适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的伦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目标一致性出发,应当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交流与沟通体系,学校与社会的信息通报与反馈体系、舆论导向体系,家庭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传播体系、行为示范引导体系。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内容一致性出发,应当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教育与管理的协商体系,学校与社会的公共道德测评体系、社会行为监督和纠错惩处体系,家庭与社会的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学习型家庭的内涵及其个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动下,学习型家庭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正在逐步被人们所重视,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到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正顺应时代的潮流在不断推进和发展。   什么是学习型家庭 ?其评价标准是什么 ?台湾嘉义大学社会教育学系教授廖永静在《建构学习型家庭》一文中将学习型家庭归纳为两大要素:学习的家庭,指能够催化及有助于学习的"环境"。家庭的学习,乃指家庭的学习活动,尤其是大家聚在一起的"活动" (《家庭教育学》第 103页 )。学习的家庭即硬件建设;家庭的学习即软件建设。学习型家庭作为一种家庭文化,一种家庭…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随着重组家庭的增多,重组家庭幼儿的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心的棘手问题。为了让这些幼儿健康成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寻找和自己境遇相似的另一半结合成一个新的家庭,我们称此类家庭为重组家庭。重组家庭最主要的特点是:家庭成员关系复杂,而且相对来说,家庭成员也过于敏感。因此,重组家庭中的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重组家庭一般从单亲家庭演变而来。从单亲家庭到重组家庭使幼儿的心理一次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家庭变化引发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成人未必都能很好地适应,更…  相似文献   

15.
浅谈托班幼儿常规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岁半至3岁孩子入托前主要生活在家庭中,上托儿所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孩子从原来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来到陌生的环境,如何  相似文献   

16.
听觉障碍儿童的家庭应对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听觉障碍不仅是儿童的,也是家庭的,它会影响家庭所有的成员和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本着支持儿童必须从支持家庭开始的理念,综述了西方国家近年来有关听觉障碍儿童家庭应对以及以家庭为中心早期干预的研究和研究结果,总结了家庭应对儿童听觉障碍的困难、策略,介绍了以家庭为中心早期干预的主要特点,旨在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听觉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和家庭支持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家庭责任感方面入手,剖析大学生家庭责任现状和新时代的女生婚恋观,论述家庭责任感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密切关系。指出培养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应加强女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关注女大学生婚恋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河西学院学报》2022,(1):112-116
从家庭系统理论的视角剖析农村陪读家庭亲子冲突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功能的失衡与家庭关系危机的连带、家庭成员慢性焦虑的传递与不平衡三角关系的形成、子代自我分化的需要与父代对子代的过度关注等三个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借助家庭系统治疗模式,从关注家庭成员情感需要,提升家庭成员沟通能力;帮助家长自我成长,学会去三角化;建立接纳理解的家庭关系网络,重构健康家庭生态等三个方面指导农村陪读家庭化解亲子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建立家庭档案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家庭档案的内容,并介绍了如何建立家庭档案及有效的管理家庭档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人家庭思想观念的开放,美国家庭模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本广泛存在于20世纪上半叶的传统男主外女主内形式的家庭,在美国不再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未婚同居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异族通婚家庭以及同性恋家庭开始呈增长趋势。文章从社会的发展、科学和历史方面,论述了美国家庭模式变迁的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