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秦浩 《大众科技》2012,(7):265-266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旅游业的一种新兴产品形式.文章从焦作市刚刚起步的体育旅游入手,整合焦作市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探索“中原经济区”形势下焦作市体育旅游的新模式、新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依兰县具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但旅游资源开发相对落后,本文对依兰的旅游现状予以分析,同时给出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3.
吴力 《科技广场》2012,(6):230-232
海南省琼中县有奇巧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还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黎苗民族传统文化。应该用现代精品意识来开发琼中的旅游,依靠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优越的自然资源,实现琼中旅游的腾飞。  相似文献   

4.
民俗旅游是以欣赏各民族民俗风情为对象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方式,是近年来旅游活动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具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对满族民俗旅游文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分类探讨了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有利于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詹丽  杨昌明  李江风 《软科学》2005,19(5):94-96
初步阐述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唯一性”、“真实性”、“认识的不确定性”和“破坏的不可逆性”的含义,得出了文化旅游资源也是舒适型资源的结论,并采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对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湖北省博物馆2004年的国内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湖北省博物馆2004年的国内旅游价值为10,363万元。  相似文献   

6.
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时空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科学认定和评价资源是旅游开发利用的前提,其中资源旅游开发的时段选取和空间选定问题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贵州从江“稻田养鱼”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立足“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两方面、“时间—空间”双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时空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夏初(6月)和秋季(9月~10月)是从江县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最佳季节(月份);②东北部的“斗里-西山-雍里-丙妹-高增-贯洞-洛香-庆云”是目前进行旅游开发的最佳区域;受旅游可进入性差的影响,西南部各乡镇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适宜度较低;③提高下江镇遗产资源的景观优势度和完整度可贯通东北—西北部适宜区构筑旅游大区,提升全县的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尹泽生 《资源科学》1992,14(4):74-79
旅游资源地图属于专题地图性质,虽然应用范围较窄但很重要。它对于一个地区(或旅游地区)的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旅游事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这一问题,对当前我国即将开展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的旅游地图种类不少,像“导游图”、“旅游交通图”、“旅游景点分布图”  相似文献   

8.
河南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基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利 《中国科技信息》2007,18(17):196-197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逐渐兴起,并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对河南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基础进行分析研究,着重提出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设计的“双强”优势。  相似文献   

9.
孙业红  闵庆文  刘某承 《资源科学》2013,35(7):1526-1534
旅游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管理的重要举措,有针对性地、科学地掌握其旅游资源利用特征是成功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技术型(浙江青田)、景观型(云南红河)和遗址型(江西万年)农业文化遗产地为例,开展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对比研究.研究建立了以主体旅游资源特征、辅助旅游资源特征、外部因素特征以及客源与市场特征为内容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利用特征评价体系,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分析的“优势—劣势-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提出技术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市场带动资源模式”,景观型采用“资源带动市场模式”,遗址型采用“节事活动带动模式”,可为案例区及其它相似区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贺州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得天独厚,有着“粤港澳后花园”的美誉。由于其迷人的自然生态景观的宣传没有起到应有的效应,在网络普及化的今天,网络上相关贺州旅游资源的介绍大都是文字与图片且相对零散。如果能将零散的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制作成自动电子导游图,挂在贺州网站的旅游网页上,让电子导游将游客引导到不同的旅游景区,轻轻松松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必将使贺州旅游资源的宣传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1.
养生旅游是一种新兴旅游方式,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黑龙汪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强化品牌意识,塑造“冬有冰雪,夏能避暑,春秋如画,自然养生”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坎布拉风景区旅游开发需要一个鲜明的形象,以便围绕这个形象开发旅游产品,建立支持系统.本文在分析坎布拉旅游资源与市场的基础上,认为坎布拉的主题应从自然、人文两方面来凸现--观光、休闲高原的碧水丹山与森林草原,体验藏族的民俗风情,朝拜坎布拉、感受藏传佛教圣地.根据比附定位法,坎布拉的旅游形象定格为"南有香巴拉,北有坎布拉".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旅游资源潜力是遗产地旅游发展综合潜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性、动态性、脆弱性、原真性、独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主体-辅助,有形-无形”分类体系和“资源特征-旅游发展适宜性”的评价体系,突出强调遗产资源旅游可进入性方面的特征,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包括方山、山口、鹤城等9个乡镇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旅游发展可进入性高的东中部地区,也是该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优先区域。而西南部农业文化遗产主体资源(“稻鱼共生”系统)面积小,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该区配合全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浅谈体育与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之旅日渐成为旅游爱好者的新旅程,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要让运动自然地加入我们的生活,让运动乐趣充满生命的每个角落,让我们从体育与旅游中尽享生活“体”与“闲”的乐趣。体育与旅游的这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彼此扩张的个性,是体育与旅游必然加快联手的战略选择。体育旅游就是体育与旅游有机结合,它有益于开发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和拓展旅游产品,使旅游者寓健身于游乐之中,在旅游中强健体魄,在健身中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5.
2001年3月份,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在“十五”计划中提出了“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使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空前兴旺,给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合理利用、开发、整合文物资源,加快城市旅游发展,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文物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政府越来越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园艺产业和乡村旅游相互融合,为西藏乡村旅游提供潜在资源,不但能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西藏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已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地,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来藏地进行观光旅游。至2018年西藏的旅游发展还停留在奇特的自然奇观、神秘的宗教文化、悠久的人文历史等方面。2018年伊始,"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吹响祖国大地,在全国开展乡村振兴的大好形势下,西藏乡村的发展也迎来了春天。西藏乡村旅游不仅能凭借独有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独放异彩,还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当地农牧民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园艺产业,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带动全区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涂沁 《科技广场》2012,(11):193-196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无景点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青睐的一种旅游方式.无景点旅游是一种注重深度体验、呈现休闲性这一特征的反传统的旅游方式.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比,它一般不参团、不赶景点、不赶时间,更注重自由自在、轻松舒适地在目的地游览风光,体验当地生活和民俗风情.本文在分析无景点旅游兴起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谢海玲 《科教文汇》2013,(26):84-84,87
传统旅游英语教学,由于学生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场地技术等一系列条件限制,学生无法更好地学习运用交际性用语。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技术现代化改革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旅游英语学习身临其境,运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旅游英语教学的不足,寓教于乐,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是当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必要性不容置疑。北京市近年来由于自身旅游资源、产品、企业实力、服务体系、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局限性或不足,导致了其文化旅游产业出现竞争力减弱、后劲不足的现象。然而北京文化产业园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发展势头强劲,如何利用这些产业园的文化资源,使之与文化旅游融合并共同发展,成为一项全新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分析和归纳文化产业园旅游资源为基础,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构建大旅游协作区,是根据我国旅游资源的实际以及旅游产业所具有的特点而应该采取的旅游业结构调整战略,是通过凸显区域旅游资源的共性特征来整合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旅游活动区间布局的大手笔,其意义和深度都要远远超过所谓区域经济合作。同时,旅游区的打造不仅要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性举措,更是要以之为龙头,打造我国“旅游产业板块”,整合旅游企业的生产链,促进和引导微观企业市场活动的“自组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