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于正统考据学派,《文史通义》辨道器,以六经皆器而通达于道;溯流别,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倡文德,临文必敬,论古必恕;明文理,阐明文章的规律。章学诚打破学术壁垒,贯通文史理论,体现了学术融通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2013年3期所发表的《再论学术考辨与文史涵养不可或缺》一文,其方法与结论仍存在着诸多错误,其中又以方法之错误尤甚。文章以其"再论"的10个问题为例,就其错误进行了逐一揭示,如在方法上惯用拉郎配、信口开河、肆意断言、自说自说等,并且不谙四声平仄,文史常识一片空白等。而所有这一切,均为该文作者"无知者无畏"的一种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3.
纵观近10年来的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内容以文史、科技知识为主。高考为何偏爱文史、科技类文章?大概是从高校招生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大学里的专业大体上可分为文理两类,考生如果能读懂文史、科技类文章,便可适应大学深造的要求。殊不知,这种想法完全忽视了中学语...  相似文献   

4.
文论:古今歧义,审美贯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在今天就是文学论、文章论的意思。然而,对于中国古代的文论作如此理解,就有削足适履之嫌了。因为中国古代的文论不仅仅是文学论、文章论,而是包括文学论、文章论在内的审美论、形式论或文化论,其涵义比今天要宽泛得多。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对“文”这个古老范畴的涵义及其历史演变要有真正的了解,要进行必要的历史考察,才能说得清楚。 一、“文”比“文学”、“文章”古老而涵义宽泛 “文”是中国古代使用很普遍的一个审美范畴,其  相似文献   

5.
《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一文,对要选好目标,要制订好计划,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这些观点,都未予置论,而是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这里的“自学成才”用的是全称肯定,其外延及于一切自学成才者,就是说,各行各业的一切自学成才者都毫无例外地先要具备文史知识;如果据此逆向推理,那结论必然是:不具备必要的文史知识,就不能自学成才。在行文中,  相似文献   

6.
名家书架     
陈嘉映(大学教授)《三国史话》,吕思勉著大学问家写给青少年的读物。我的中国文史知识差不多一直停留在青少年时代,读来颇长见识。论史论人亦多卓见,例如说到曹操一路上得到很多能人扶助,作者评论说: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有着多种解读方式:直观解读、宗教隐喻解读、女性主义解读等等。文章从来自中国报纸的两篇报道入手,提出在中国文化语境下,《老人与海》另有一种独特的解读方式。这种方式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史合一的观点,从而有其不可忽略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议论文知识选:认各议论文简介篇,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科学的春天论“费厄泼赖” 应该万轰行论“费厄泼赖” 应该实行论气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咬文嚼罕散文创作谈谈如长浒》的人物和结构论语一}一则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谏太宗十思疏朋党论答司马谏议书 (书信) 作者 邓小平《人民日报》 郭沫若鲁迅王蒙日寸于弋 当代 当代现当代 现代文体属性 语录 社论 演讲稿 作者简介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建国后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杂文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  相似文献   

9.
3月18日下午,由广西写作学会和我院中文系联合主办的"陈学璞教授《写作论》暨学会活动规律研讨会"在学院教育大厦18楼多功能会议厅举行。我院院长、广西写作学会会长容本镇教授及杨炳忠、王建平、凡一平、郭金世等近40名写作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自治区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陈  相似文献   

10.
本刊自去年第4期起推出“古诗文珍赏”专栏,恭请著名高校专家撰写。这些文章选题广泛,语言规范,文风清丽,读来亲切、流畅。特别是作为“学者型”文章,除了鉴赏古文,还兼涉文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气息,这对中学生朋友确有不小裨益。本期文章即涉及“新儒学”、“六经”、“韦编三绝”等文史知识,其中尤以对“入世”、“出世”这两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取向的评介、阐释最为详实。读者可根据自身实际予以体会、感悟,相信定会有所启迪。——编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一个逻辑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主题论、领导论、属性论、本质论、特征论、原则论、动力论、目标论、阶段论、保障论等十大基础理论。这些要素结合构成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章从理论与实践双重逻辑入手,重点研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内部各理论之间的学术框架与逻辑体系,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胡传志教授的《元好问传论》于2021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成果的显著特征是对“文史互证”研究方法的融会贯通,既详尽剖释“古典今典”,又具备“了解之同情”,还着重立足文学本位,修正了“文史互证”之法中“重史轻文”的不足,充分做到了思前人之所识,发前人之所未发。这是元好问研究的最前沿成果,其关于“文史互证”重新“发现”,为未来的元好问研究指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顺应论已经普遍被翻译界接受,运用顺应论探讨各种翻译的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是涉及文学翻译的文章相对较少。论文运用顺应论,结合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探讨文学翻译的问题,主要讨论在文学翻译中如何运用顺应论来解决语言、风格、文化三个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文史学家。《文史通义》为其代表作。关于其中思想的研究论著颇多。有从史学角度、经学角度研究者。也有从文学角度切入者,也还有从文章学角度进行探讨者。文书档案作为文章的一部分。也是文章学或实用文体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然而迄今为止,少有从此角度予以透视者。现由章学诚《文史通义》来看,他应该是较早提出了“文书档案”这一术语者。一方面,章氏于《文史通义》中不仅提及了多种文书档案的种类。章氏还于许多文章中提及文书档案的工作内容。这些内容多属史志档案工作的范围。在《文史通义》中章氏明言史志档案有“实用”与“经世用”的功能、政教功能、凭籍作用。章氏关于文书档案的不少见解值得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顺应论由Jef Verschueren在《语用学新解》中提出后在我国语言学界掀起了研究的热潮。学者们介绍、评论和应用顺应论的文章及专著相继面世,然而甚少有文章就顺应论对国内的翻译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的介绍。本文在中国知网上选取了在此领域颇具代表性的文章,回顾顺应论在中国近十年的翻译研究,归纳我国学者主要的研究成果,分析此领域的研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以期帮助读者了解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编写中国文学史是一项涉及众多因素、异常庞杂的工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著者所持的文学史观。文章通过粗略梳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史观——通变论、进化论、退化论、钟摆论、再现论、共时论等,在比照中以求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史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古诗歌与历史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古诗歌与历史教学杨如何发掘中国传统诗教的合理内涵,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力图对古代诗歌引入历史教学的几个全局性问题作一阐释和探讨。一、古典诗歌引入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性(一)古典诗歌的历史资料性“文史相通”一直是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在文化方面突出表现为文学的自觉和史学的独立。文学和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文史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分野。文史分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中间历经反复,但各自独立并最终分道扬镳,确实是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文学、史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史分野问题进行了考论。  相似文献   

19.
“太史公曰”是《史记》文章之独创结构,是史家发言之特殊形式,是司马迁“一家之言”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著书见意之重要手段.向为治文史者所重.对“太史公日”之创构、称谓、特色、作用与影响的分析研究,关系到对《史记》文章之理解,关系着对司马迁“一家之言”的认识,也牵涉到如何看待“太史公曰”这种特殊发言形式对后世史传、文籍的影响.而以往对其分析研究、犹嫌不足.近年来,差不多所有《史记》研究者,均以为“太史公曰”由《左传》“君子曰”发展而来,甚至有区分“大史公曰”为“篇前论“、“篇中论”、“篇后论”者,总不离一个“论”字:正是在其创构、称谓、特色、作用与影响等方面,思之未慎,论之未详,故本文陈述浅见,祈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文史相通古已有之,如何充分认识文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掌握正确的文史结合的方法,实乃提升历史教学品位的有效途径,文章拟就上述两方面进行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