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国祥老师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中指出,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在于教师失去了解读文本的能力,进而丧失了鉴别、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起先匍匐于教学参考书之下,后来迷失于网络的无边信息之中。然而,没有独立的解读能力,信息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知识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说:信息不等于理解。网络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我们每天都要耳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 一、明确地理概念的本质 地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地理信息的一种抽象.地理信息的呈现是互相叠加的,获得知识的过程首先是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对纷繁“无序”的信息进行抽象程序化的过程,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现在教学侧重于学习行为过程,在四个考核目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直接与地理概念和原理有关.所谓地理信息,就是用文字、图像、数字等表达的一些地理现象和特征,调用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地理概念和原理.当我们理解了地理概念和原理背后的地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后,就能有效地实现“调动和运用知识”去解读信息.  相似文献   

3.
刘昌武 《地理教育》2012,(10):37-38
提供大量信息,设置问题情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历来是地理试题的显著特色,而如何让学生充分准确解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始终是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那么,面对各种各样的材料信息,如何准确解读以充分获取信息?一、解读文字材料信息1.咬文嚼字,去粗取精,化暗为明  相似文献   

4.
针对《“诺曼底”号遇难记》,以往的解读多集中在几次场景的描绘、哈尔威船长的表现及形象解读.作为文学大师的作品,仅仅解读到此就够了吗? 当然不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通过咬文嚼字对文本进行细读,从文中获取更多信息,从而深入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5.
<正>在高考英语中,阅读分值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且其它题型都或多或少地与阅读有关。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学的主要部分。因为一个独立高效的阅读者会进行快速的、有目的性的阅读、理解信息点之间相互联系,理解观点思想并能在语篇中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呢?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思考以及问题的发现1.1文本解读层次和方法欠缺目前的多数阅读课堂仍是由梳理文章信息到语言知识讲解这一模式,对文本信息的处理往往是程序  相似文献   

6.
陈锋 《辅导员》2013,(6):58-59
2011年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统计图表的阅读、制作和运用能力"。统计图表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往往具有"一图胜千言"的效果。那么,在教学统计图表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统计图表"的绘制能力和解读能力呢?一、通过提示语言,加强统计图表解读的指导在初中阶段统计知识常常以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呈现.统计表又分为简单表、复式统计表;统计图又分为折线统计图、条形图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所以培养学生读图、读表的能力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吴会见 《考试周刊》2011,(55):163-163
新课改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能力考核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解读信息一准确理解一灵活运用一解答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2011年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统计图表的阅读、制作和运用能力".统计图表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往往具有"一图胜千言"的效果.那么,在教学统计图表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统计图表"的绘制能力和解读能力呢? 一、通过提示语言,加强统计图表解读的指导 在初中阶段统计知识常常以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呈现,统计表又分为简单表、复式统计表;统计图又分为折线统计图、条形图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所以培养学生读图、读表的能力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小学高年级,语篇阅读越来越多,语篇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但是,从我们听课、研讨中发现,语篇教学多数都还流于形式,多数教师对于语篇的解读都还停留在词句和文本的理解上,对语篇的处理不到位,总是浮于表面,走马观花.笔者认为,教师可借助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更可较好地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引导学生们深入解读文本呢?  相似文献   

10.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已成为考生答题正确率高低的重要一环。但初中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急待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笔者结合多年毕业班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获取、解读有效信息以提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三读"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很强的学生。为此,2005年高考文综《考纲说明》把“获取和解读信息”规定为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强化信息教学理念,拓展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渠道,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21):4-5
<正>在高考四项基本能力中,"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解读信息"三项能力的基础。如何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呢?笔者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分析如下。一、研读高考试题,了解地理信息呈现的特点1.试题信息出自教材之外,具有新颖性。地理试题或出自实际热点问题,或基于合理的假设和推理,或源于高校地理课题研究。试题往往使用崭新的材料和情境,将地理知识与"生  相似文献   

14.
陈锋 《辅导员》2013,(4):58-59
<正>2011年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统计图表的阅读、制作和运用能力"。统计图表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往往具有"一图胜千言"的效果。那么,在教学统计图表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统计图表"的绘制能力和解读能力呢?一、通过提示语言,加强统计图表解读的指导在初中阶段统计知识常常以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呈现.统计表又分为简单表、复式统计表;统计图又分为折线统计图、条形图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所以培养学生读图、读表的能力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高中历史教学与评价的基本依据。从教学角度来讲,研究“课程标准”,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教育价值,整体规划教学,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选准教学角度。从评价角度来讲,钻研“课程标准”,有助于我们打通模块融会贯通,准确理解课程理念,明确范围限定与能力要求。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对“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并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解读。我的解读可能是肤浅的,甚至是有偏差的,不揣简陋呈现于此,旨在与同行交流学习心得、讨论解读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正>初中数学教学中,动态几何常被用来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以函数为背景的动态几何,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严密性.准确解读函数图象信息,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动态几何问题,而且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本文举例说明函数图形信息的解读策略,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越来越多的试卷在阅读和写作上加大了考查力度,特别是文章阅读的考查更为明显,从分值的设定到能力的考查,均超过了以往的大纲卷中的比例。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来应对高考对文本解读能力的考查呢?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认为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加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的培养是  相似文献   

18.
正一对创新能力的理解什么是创新能力?国内外研究者的理解不尽相同,我们综观近十年的研究成果,我们倾向于这样的认识:创新能力是个体或团队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或发明、发现某种新思维、新技能、新技术、新产品等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从人才培养的理念出发,仅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不能算是创新人才,我们不能用传统的人才观念来解读现时代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其成长与发展的前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在对学生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上,情况不容乐观.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往往不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解读信息能力进行培养:有的教师仅仅停留在利用考试题目的分析来引导学生解读信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效果不佳;有的教师在学生分析社会现象时引导不够,解读现象时举例分析较多,活动开展偏少.从学生的角度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了解解读信息的目标、不知道解读信息的方法、没有养成解读信息的习惯等问题.基于这样的现实,笔者以为,要培养学生政治课解读信息的能力,就要告知学生解读信息的主要目标,激发学生解读信息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信息解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师研究教材文本是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还有着特殊的决策意义。因为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把握能力却不容乐观。从解释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教师对于同样的文本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论意义上的文本解读应当是有定数的。如何能比较到位地理解课文并在教学中以恰当的方式解读出来?我们特邀现场听课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方智范教授结合三篇具体的课文进行阐述,给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