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筱莹 《广西教育》2014,(25):63-6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数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确,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读懂学生,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课堂才有根,课堂才有效。而教学前测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此为目标,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一课的教学准备策略,笔者设计为两个步骤:一是研究教材意图确定教学起点;二是通过前测试卷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逻辑,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一、通读教材,了解教材意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关于分数加减法,人教版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确,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读懂学生,正确把握学生的探究起点,课堂才有根,课堂才有实效。而教学前测正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起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时需要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认知规律、思维障碍,才能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知识建构.教学设计时需要理解教材,理解教材内容、编排意图,重视教材的特色栏目,善于将教材内容"生长"开去,促进学生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丰富或调整原有认知建构,顺利进行知识建构.教学设计时需要理解教学,重视教学过程、教学方式、课堂提问的设计,才能优化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为了做到有效课堂,教学前准备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使学生能站在"起跳点"上"跳一跳",运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课堂中,由于找不准教学起点而影响教学效率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改善这种现象,教师可将认知冲突处、知识疑难处和课堂生成处作为教学起点,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习起点是指学生的现有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和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基础,抓住教学中的生成资源建构教学资源,使数学课堂生动、高效。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课堂,"边讲边问正在取代满堂灌","高密度提问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1],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本文根据《浙江省初中各学科教学建议》(简称《建议》),例谈基于学生理解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力求实现追求教学的"贴地而行".1追求教学的"贴地而行"的内涵从知识层面讲:"地"主要指新知识生长点,即知识的前后关系.新旧知识关系密切是数学学科最主要的特点,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组织必须以此为基准,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层面讲:"地"是指学生的认知起点和  相似文献   

8.
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的起点意义重大.那么针对一堂具体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起点究竟在哪里?面对不同学生认知起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怎样才能准确把握好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呢?为此,笔者曾两次试教<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一课,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深有感触,现通过本文梳理我的教学实践,并由此引发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进行教学.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然而,我们教师平时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情况分析,缺少对教学起点的研究,导致教学起点与学生的实际不相吻合,或过高,或过低,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科学地确定教学起点呢?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每天的学习内容对他们而言不一定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有些会有着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或生活经验的基础。只有把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或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感到亲切和自信,从而产生认知冲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建构知识。下面就如何把握教学起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笔者自己的认识。一、在备课中关注教学起点,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在备课中,教师要加强对关注教学起点作用的认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这个起点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使每位学生主动投入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中去。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研读教材,根据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倡导: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现实起点出发,学习的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储备.对学生学习起点能力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前概念、认知方式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基于对这一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从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来看,还存在着比较重视教材的分析、课件的准备,而忽视对学生的调研分析,造成在课堂推进知识教学的同时,把本来应该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局限在围绕“书本世界”展开的单一的传递知识与接受知识的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进行前测,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就不会把学生陷入被动,把自己陷入尴尬.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高例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要切实提高例题教学的有效性还得从课堂着手,寻找导致教学低效的原因,并不断优化例题教学过程. 1 例题教学的有效来自对教学起点的合理设置教师在例题教学中要选准教学起点,要把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不能任意拔高.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已  相似文献   

13.
傅青芹 《学子》2013,(5):71
一、有效地把握学生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学生认知基础也就是常说的认知起点,即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准备。而学生的起点可能分为两类: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生活起点。"加法的运算律"一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知识相对较简单,思维量不大,学生学习没有什么难度。学生逻辑起点是两个数相加求和的计算以及三  相似文献   

14.
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学生的现实起点在哪里?针对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的差别以及不同学生认知起点的多样性,如何进行教学调整?找准学生起点,并基于学生起点实施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教学中努力尝试,使数学课堂更具实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分数第一节例3为例,谈谈我们在教学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学生的现实起点在哪里?针对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的差别以及不同学生认知起点的多样性,如何进行教学调整?找准学生起点,并基于学生起点实施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教学中努力尝试,使数学课堂更具实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分数”第一节例3为例,谈谈我们在教学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可见,学生的学习起点已经不是从零开始了,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为基础,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要弄清楚学生  相似文献   

17.
学习起点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起点包括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教学中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认清几种不当的"关注学习起点"教学现状,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合理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才能使数学课堂真正彰显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一、认真发现认知理解起点 学习起点的定位是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结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底细,摸清学生的基础,才能有的放矢,组织教学,使学生获得新知,形成能力.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通过交流获得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发现学生间的差异,从实际出发,通过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在教学中我们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将在数学的学习中拨动、引发、激起学生认知理解的涟漪,并产生共鸣.在这里.我觉得采用分层式教学比较适合.也就是说,我们要试着把学生分层,把数学知识分层,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程度的知识进行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数学知识在不同层面上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再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理解层次再逐一加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关键,教师有必要把握住学生的知识起点和认知起点及其变化规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遵循教学逻辑实施教学,才能更好促进每个学生知识与认知结构的重组。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为了做到有效课堂,教学前准备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使学生能站在“起跳点”上“跳一跳”,运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