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实现从民族国家到民主国家的转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主权在民是近代国家转型的基本理论基础。如果说西方的发展沿着民主—国家的路径,而中国的进步则是沿着国家—民主的路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国家权力如何更好地体现人民民主的问题。在经济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思想转型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国家转型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要把作为治理形式和民主形式的协商民主嵌入国家治理之中,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协商治理是大学治理的本质,大学善治是协商治理的目标。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具有紧密的内在契合性,即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共同的目标追求是实现利益均衡,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相同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公平正义,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同一的理念诉求是培育公民与公共精神。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需要协商民主提供承接载体,大学的协商民主建设与发展也需要大学治理现代化架设运作平台。一方面,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是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途径,健全协商民主机制有利于提高大学治理过程中的公共决策的质量,开展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大学治理过程中的公共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大学治理现代化为大学协商民主建设提供有利契机、创造稳定环境和提供坚强保障支持。因此,从逻辑上来看,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具有紧密的内在契合性,从结构上来看,它们又是一种互动与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治理现代化要求治理方式多元化,发展协商民主符合治理多元化的要求,是治理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内在需要。高校协商民主发展的现状尚不能适应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需要,高校应当树立协商共治的理念,打造协商治理文化,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拓宽协商民主的渠道和形式,发挥党委在发展协商民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扩大基层民主是国家与社会的共同诉求,满足这种诉求,关键在于深化基层民主,核心在于扩大其自治性和参与性。以公民为主体而展开的协商民主是建设基层民主的重要路径。要把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深化认识,健全机制,使其服务于当下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共同治理作为美国大学普遍的治理模式,强调民主、协商和合作,要求大学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大学的治理,尤其对于公立大学来说意义更为重要。明尼苏达大学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形成了董事会、大学评议会、评议会咨询委员会和分组委员会的共同治理框架,强调多元利益相关者民主管理、协商共治、决策透明的治理模式,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大学发展目标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度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共生性的关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指向对协商民主提出了制度化的诉求。协商民主制度化内涵着协商民主制度本身的建构和制度的认同两个维度,其中,前者是协商民主制度化的首要枢机,后者是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内在保障。针对协商民主存在的程序机制缺乏、制度权威性不足以及缺乏配套政治文化等问题,在协商民主制度化过程中既要进行党内协商、政治协商、行政协商和社会协商的程序性机制的建构,也要通过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协商民主制度权威和发挥人民政协的示范效应加强协商民主制度的认同和内化,从而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政治基础,也是高等教育治理改革的政治基础。扩大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参与,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基础作用,对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基层民主具有重要示范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提升,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都随之发生正向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特征。促进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广泛参与,实现高等教育良治,需要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机构共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是在批评现代民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着当代民主的新形态。它强调公民的平等参与、理性思考和协商对话,对公民提出了协商民主素养的要求。培养公民的协商民主素养,需要一种特殊类型的公民教育——协商民主教育。协商民主教育就是让教育体现协商民主的精神,建立一种以协商为核心的民主教育模式,包括建立以协商为核心的教育治理机制,建设以协商为核心的学校和班级治理组织,构建协商课程,开展协商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9.
高校协商民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以政治学上的协商民主理论、管理学上的参与式管理、经济学上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心理学上的人本主义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能奠定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基础,提高高校民主决策水平,促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校协商民主建设应提高认识,强化协商民主意识与理念;培育协商文化,营造良好的协商民主环境与氛围;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和健全协商民主的保障机制;创新协商平台,探索有效的高校协商民主模式;加强协商能力建设,夯实开展协商民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现行乡镇治理机制在职能配置、治理结构、社会监督等方面呈现出不适应性,有必要通过加快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予以优化。丽水市雅溪镇探索“联合治事、跨村理事、协商办事”的联合自治机制,通过构筑开放式组织化协商载体、创新融入式工作方法、畅通全方位协商渠道、健全系统化协商制度保障,保障了基层协商民主发展所需的平台开放性、行为集体性、机会均等性、决策协商性等要素,优化了乡镇治理。雅溪镇的探索对发展基层协商民主提供有益的个案思考,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1.
公共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政策协商主体的包容性、参与的广泛性以及议题的开放性,耦合了公共治理平等性、公共性和多元性的价值旨归,并与公共治理构成了实践互补。但是,长期存在的政府权力中心思维惯性、协商主体价值本位思想、多元文化冲突和分歧等问题所导致的主体间话语权不对称、政策公共性缺失以及对多元利益兼顾失败的情况,构成了对政策协商治理成效实现的现实考验。为此,需要从政府法律权威与制度规范构筑、社会民主氛围与公民社会培育、公民理性思维与协商能力提升三个方面,推动政策协商在公共治理实践中的自洽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国家建设的宏大框架下,农民合作社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政策安排,体现着国家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意图,也表明国家治理机制向农村社会渗透的目标。由于市场、法律与科技等现代化因素的不断进入,破坏了乡村社会原有的地方性治理规则,集体化时期的乡村社会基础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促成农民合作的公共性力量不复存在,导致农民合作社面临着合作能力低与组织成本高的双重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国家力量介入与农民合作能力培育的方式,增强农村的自治意识、责任意识与民主意识,使合作社的发展进入一个依靠机制诱导而非靠行政强制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成果,协商民主理论所主张的平等参与、公共协商等精神与我国农村社会基层民主本土资源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在中国宪政语境下赋予其新的涵义,将其普适性精神及合理内核运用于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实践,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及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应在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实践的基础上,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协商民主理论本土化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成为我国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面对协商民主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管理领域发展面临的困境,我们应沿着"协商"到"民主"路径,采取多种措施实现协商民主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主体表达功能及管理体制的转型。逐步确立在协商民主基础上以法治为基础的一系列治理规则及制度安排,使协商民主理论基础在对农村民主管理实施的现代性改造的实践在最本质意义上与国家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安排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切实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在中国宪政体制下的良性运行和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善治视域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是社会治理结构转型的需要、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的要求、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的关键和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必然。当前,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面临诸多实践难题,表现在缺少制度依据、机制不健全、与政府关系未理顺、自身协商能力不足等,需要构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提事、议事、理事、监事等各种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治理理论的兴起,反映了当代世界民主政治与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现代意义上的“治理”是建立在公民社会基础之上的,是以政府为主导,打破单一权利中心,实现政府、市场、NGO三方面互动与合作的管理。以治理及善治核心理念为突破口,在推动中国治理模式创新上认为应从提高政府自身执政能力及培育公民社会、发展第三部门两方面入手,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国家构建过程就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完善过程,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完善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西方民主政治建立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基础之上,我国国家权力的民主化也需要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现阶段,我国一些基本国家制度还没有建构好,过分强调国家权力民主化会导致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构和完善民主的政治沟通机制.一定意义上说,这种政治沟通的过程,是协商民主的发展过程.政治生活中,协商民主成为民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也是政治沟通的有效形式.协商民主的特征和功能表明,它能够充分发挥政治沟通的作用,有效维护权利、达成共识、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协商民主,使整个社会在管理、调节和控制方面更有组织,更加和谐,显然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为此,需要从培育社会资本,激发公共理性,加强制度建设,坚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共进发展等四个根本路径着力.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蓬勃发展过程中,民主形式在基层得到不断创新,也呈现出协商民主妁若干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是在明确中西方学界对协商民主含义解释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基层民主发展中出现的协商民主,分析其在中国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的可行性,并指出协商民主的进一步推进需要构建治理型政策网络。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本质在于推进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使党获取执政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使民众产生"基于认同的共识"。社会治理新力量的兴起、权威型治理面临的挑战、人民主权的原则、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的要求、协商民主的价值等是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机理。实现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围绕民生问题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将协商民主转化为适合群众认知的图式落实到日常政治活动之中,并构建形式多样的协商民主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关系到职业教育改革效果的基本理论问题。从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看,其可以分为层级式、分权式和协商式等三种类型。协商式治理体系既符合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也体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表征。因此,协商式治理体系成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发展方向,应该遵循明确资本、搭建平台、理性表达、民主决策、形成规则这个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