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爱我校”是反映学校悠久历史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栏目。欢迎广大学生通过镜头捕捉学校的悠久历史、革命传统或者浓郁的文化环境,展现学校风采,参与到展示校园文化的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2.
如今,校园文化这个词不再是一个名词或某种实体,而是一个动词、一个过程,赋予了时代精神与发展特征。校园文化建设集中反映在五个方面:校长文化、学校制度文化、特色文化、校园环境文化、学校管理文化。优秀的学校,一定富有先进的校园文化,关注校园文化建设,面对已成“化外之民”的学校,正视校园文化建设滞后的事实,应对已碰露出来的“泛文化”和“假文化”等迹象,  相似文献   

3.
我理解的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体现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方面。显性课程无疑是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隐性课程则指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美化、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其中学校的文化生活、校园风气、道德氛围、人际关系又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那么,农村中学如何建设富有特点的校园文化?北京市顺义区南彩中学创新学校环境,努力营造全面育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打造出富有魅力的“南彩”校园文化。校长认为:学校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潜移…  相似文献   

4.
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文化繁荣,推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德育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有重要作用。正因如此,永荣中学确立了“文化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开展“五色石”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包括了“校园物质文化”、“课堂文化”、“课外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校园舆论”等在内的附属于学校载体并通过这一载体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囊括了学校系统的各结构因素,因此,“校园文化”亦即一个学校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一个尚未取得共认的概念.它是根据该文化行为主体的不同社会性来划分而产生的,对校园文化这一概念的阐说和界定众说纷纭,未有定论.人们一般把校园文化的界说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校园文化,指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广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即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的“硬件”和精神文化建设的“软件”两个方面.狭义的校园文化,指校园的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都不遗余力。在“文化热”的大潮流下,不少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泛”、“乱”等现象。校园文化不是随意可以“创造”出来的,它需要“孕育”。我校通过国学经典来孕育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长廊”是学生的精神走廊,学校校长应明确责任、夯实内容、开发资源、开展活动,抓好“校园文化长廊”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底蕴和不懈的动力,是培育师生最好的隐形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作为校领导的我致力于学校文化的植入与培育,使学校优秀的文化能在无形中统摄师生的思想,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对身在其中的每个人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笔者就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表现在学校范畴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对学校的发展和完善起着积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地位被提到了从来没有过的高度。这既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但也给校园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就高校校园文化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期引起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入手,对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通过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平台“、移植”优秀企业文化,让企业专业人士参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来融合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以期对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与改革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教育之间有许多妙用,懂得它,便如周伯通懂得了双手互搏,一体二用。惠州人显然是深谙其中的道理。惠州乃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东江文化”、“东坡文化”、“东征文化”、“东纵文化”等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惠州人把文化与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文明、健康、平安、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展示出迷人的惠州风采。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结构层次的组合。物质文化囊括师生共同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及校园内开展的群体性的文化实践活动,制度文化涵盖学校组织机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校规校纪、人际关系及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及办学理念、群体目标及各种思想意识等。惠州人正是从这三个层面来精心经营校园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将在未来几年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向更高境界。最近,惠州市提出:通过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和创新、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逐步建构具有惠州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基础上,促使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美、艺术氛围浓、文化底蕴厚、各项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惠州市教育局局长范中杰说:“文化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吴举宏 《中国德育》2010,(10):46-47
传统学校管理,是通过经验管理来监管学校;现代学校管理,是通过制度管理来经营学校:未来学校管理,是通过文化管理来培养人才。根据学校管理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提出,重启“校园文化”话题,再建“校园文化”架构,以“博雅文化”为旗帜,突出重点,探索创新,打造学校文化建设品牌,重点致力于诚信文化、生活文化、博雅文化、亲情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14.
学校承担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教育人,培养人的光荣使命,“文化育人”的关键是学校自身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形成。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孙丽华 《江苏高教》2002,(4):131-131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旨和精神校园文化是社会各种文化形态在学校教育中的综合反映 ,是社会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来源于社会 ,发展于学校 ,最终目的还是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四个层面来认识和掌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旨和精神 :1 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构校园文化精神。校园文化精神是一所高校总体的校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的集中表现 ,是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价值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精神代表着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人生信仰、生活追求和道德、行为规范 ,是全体师生员工凝…  相似文献   

16.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6):I0001-I0001
一、创新校园文化,铸办学之魂 学校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办学思想,确立了“和谐、务实、团结、拼搏、创新”的立校之魂,将校园文化建设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实际工作中,从健全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入手,革故鼎新,着力打造“尽责、奋进、协作、创新’’的教师文化和“积极进取、团结互助、文明健康”的学生文化。经过两年的努力,学校业已形成富有个性魅力,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发展的灵魂.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地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内涵欠缺、特色不明显、投入不足等问题.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从建设本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着手,围绕“文化、职业、三农”等要素丰富校园文化,以做“特”精神文化、做“精”活动文化、做“新”制度文化和做“优”环境文化为途径,打造其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李红 《教育与职业》2012,(11):31-32
高职院校应当将校本文化、行业文化及企业文化三者有机耦合,实现“三元一体化”,以适应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文章对“三元一体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建立“三元一体化”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的途径:校园环境与企业环境的有机对接、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的有机耦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校企文化耦合的理念.并指出校企文化实现耦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学校品牌的重要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有别于其他类别学校的校园文化,具备自身鲜明的“职业性”特色。只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系中,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育人过程中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校企文化对接的必要性,探讨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也是彰显学校个性魅力、办学特色乃至综合办学水平的“一面镜子”.近年来,我区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管理和内涵发展的有效载体.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为基、特色为轴”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思路,以管理文化、物态文化、精种文化“三种文化”为抓手,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夯实了教育内涵发展基础提高了整体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