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语道:“意在笔先。”写文章贵在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立,就是确定;意,就是中心思想。我们写一篇文章,总有一个目的,通过文章,我们要告诉别人一点什么东西.就是表示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这就是写文章的目的.回答“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问题,这就是文章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中材料的取爵、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以表现中心思想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决定了文章的体裁。具体地说,即记叙文的要素要完整,要求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主要运用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而应用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符合行文的格式。  相似文献   

3.
吴龙 《教育革新》2009,(11):35-35
对话,就是文章中人物所说的话,它主要指两个人的对答.包括一个人的“独自”和几个人的“会话”。在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里,对话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有了好的对话。文章不仅会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显得更加真实自然。现就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的对话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对话艺术的作用及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掌握恰当的抒情方式是写好真情文章的前提。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也即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露倾吐感情。间接抒情是“依附于事、景、物、理,借助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感情的表述法”。由此可见.间接抒情可分为寓情于叙事、寓情于写景、寓情于议理三种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5.
黄大权 《广东教育》2006,(12):53-53
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带有作者的情感色彩,字里行间都传达着作者的独特个陛。学生要提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就要学会突破理解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一瓶颈。笔者认为首先要抓住文中的“奇”字“异”词;其次,抓文中的“妙”语“绝”句;最后抓文章的“巧”思“住”构。  相似文献   

6.
写作(书面表达)是学习英语的一项基本内容。作为表达思想的主要方式,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英语与汉语一样,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作为中学生,在练习写英语文章时,必须瞄准“地道的英语”,把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和语言习  相似文献   

7.
描写与说明是常见的两种表达方式。在初中课文中,描写经常出现在以叙述为主的散文、小说里面.而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出现在说明文里.但是.有时两种表达又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里面.这样就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的困难.学生搞不清是以记叙类还是以说明类的思路去完成文章的阅读.从而造成理解的错误。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提供的读写记叙文的许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但其中一些内容讲得似不准确,特提出若干疑点就教于方家与同行。一、记叙是“一种”表达方式还是“两种”表达方式?第三册课本《说明》中“第二阶段……着重培养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中的“各类文章的能力”在一、二册课本《说明》中原为“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说明》又说:“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式。”所谓“三种表达方式”,显然是指“记叙、说明、议论”。就是说,记叙是“三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记叙是“一种”表达方式之说不但与一般写作…  相似文献   

9.
【考点解说】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是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不同的文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也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对文章表达方式这一考点考查重点是对各种表达方式的理解辨别,能在阅读中分析体味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效果。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  相似文献   

10.
曾读过有关用“靠近法”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文章,很受启发。文章中举例说明了用“靠近法”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找到单位“1”,而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学生普遍认为分数应用题难学的现状下,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探索。但数学问题千变万化,对分数应用题的不同表达方式,死套“靠近法”也会出现错误,对此笔者有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11.
表达方式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也是文章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但是传统文章学对表达方式的认识一直处于经验的理解,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例如,记叙和叙述是什么关系?叙述和说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很难从语言形式上对文章表达方式作出明确的区分?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于表达,人们一般只从文章学的角度进行了界说,但并未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因为,文章作为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既是文章学的。也是语言学的,而文章表达方式则具有文章学和语言学的二重性。传统文章学讲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表达方式的混合物。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表达方式,这是两个彼此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节校际间的交流研讨课。《看云识天气》是一篇多次入选教材的说明文。由于人们对“说明文”这种文体的提法提出了质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此采取了回避的策略,将《看云识天气》这类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归入到“科技作品”,人教版语文新教材将其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学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如何教好这篇文章,使学生一方面真正有所得,另一方面还能产生学习此类文章的兴趣,我颇费了一番思量。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社会各种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其中包括社会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哲学、美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社科类文章虽是科学知识.考查的却不是对科学知识的阐释.考查的仍然是“语文”学科的能力.只要我们具备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社科类文章同样具有可以鉴赏的“东风”和“绿水”。  相似文献   

14.
白干杰 《教师》2011,(25):35-35
尽管一个人懂得很多写作方面的知识.掌握丰富的语汇,以及多种表达方式。如果没有丰富的素材,那也只能写一些堆砌辞藻的空洞无物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是毫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是考纲中对现代文阅读“理解”这一能力的考查,也是学生解题中的难点之一。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对文章的主旨、结构、情感、手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含义丰富,或结构复杂,或所用的表达方式独特。学生解此类题时常是花费时间、精力不少,收效却甚微。如何帮助学生做到解题有针对性,答题全面,笔者对此作了些探究。  相似文献   

16.
一位秀才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天下文章属三江.三江文章在吾乡。吾乡文章数舍弟,舍弟向我学文章。”这首诗的本意在于吹嘘自我.可作者并不着意于自我,而是夸奖别人,由“天下”到“三江”,由“三江”到“吾乡”.由“吾乡”到“舍弟”,层层比照优选,“舍弟”拔得头筹,然而,结尾却突然一转.  相似文献   

17.
<正>【技法导航】记叙、议论、抒情是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作文中,几种表达方式往往可以同时运用在一种文体或一篇作文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达特长,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写出别具新意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8.
一、缘起 为了践行“让学”理念,笔者从四年前开始在数学课上让学生“讲题”,收获甚大,相关操作要义整理成文章发表后,许多同行与笔者在网上利用QQ、邮件等方式进行交流,他们都在自己的班级上积极实践学生“讲题”活动,这给笔者继续并深入研究这项课型带来了信心与力量.一年来,笔者鼓励、指导所带九年级(2)班学生在“讲题”后开展数学“反思小文章”的撰写,学生数学文章写作能力提升之快、数学兴趣的充分激发、数学能力的快速提高……都是出乎意料的.笔者愿意将所做、所感、所思整理出来,与同行们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19.
程鸣  王玲  郁素秋 《初中生》2010,(3):69-72
【作文原题展示】 请以“师生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文章写作,往往偏重于对事或物的意念和感悟这种感性经验的表达,重抒情而轻理性思考,对实践和思维过程的训练重视不够,尤其是淡化文体训练之后,学生的作文往往成了“四不象”。相比之下,美国的写作教学则要求建立一套有序的方法,特别强调写作步骤的推进程序,也涉及到有关表达方式等术语的内涵。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进行文体意识和表达方式训练,训练学生的记叙、描写、议论和劝说能力,指导学生写作研究报告、传记文章和指导类说明文,从四年级开始指导学生写作带有个人观点的文章,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