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动态活动。翻译作品的最终出炉除了译者的主体作用外,还受到各种规范的制约,这些规范是通过译者发挥作用的。本文将以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为例,分析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意识形态与赞助人;意向读者和翻译目的等规范在译者翻译策略抉择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翻译规范论为研究视角,分析西安市部分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误译现象,通过实证研究列举翻译质量上存在的问题,以小见大,旨在揭示旅游公示语译写过程中,应用语境构建、概念信息传达、交际目的等效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旅游文本翻译已成为向海外宣传和推介旅游景观的重要方式,在对外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翻译伦理对于研究旅游文本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是规范翻译行为的准则和依据,是规范翻译市场的重要砝码。优秀的翻译作品可以吸引读者,从而达到旅游宣传的目的。本文根据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以云南旅游文本的翻译为例,从伦理角度分析旅游文本的英译。  相似文献   

4.
德国功能派认为,翻译是人类的目的性行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照顾各翻译参与者的目的。然而翻译目的不仅考虑到各翻译参与者,还应关注到翻译规范。当翻译目的与翻译规范相冲突时,译文的功能便无法实现。清末译者的翻译目的是提升政治小说的地位、扩大读者群以改良民智,然而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译者并没有完全遵从当时的社会规范、文学规范以及市场规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依据切斯特曼的理论,探讨了翻译活动中翻译规范起作用的表现形式。在翻译活动中,翻译规范不仅制约译者对翻译过程的主体性运作,还影响人们对翻译产品的认识和评价。翻译规范理论解释了不少长期困扰我们、又得不到很好解释的翻译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依据切斯特曼的理论,探讨了翻译活动中翻译规范起作用的表现形式.在翻译活动中,翻译规范不仅制约译者对翻译过程的主体性运作,还影响人们对翻译产品的认识和评价.翻译规范理论解释了不少长期困扰我们、又得不到很好解释的翻译现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传统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翻译规范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描述性的翻译规范论应运而生.本文以图里的代表作<翻译中规范的性质与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图里翻译规范的主要思想加以分析,进而指出图里翻译规范论的贡献以及不足,希望能对当代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世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吉迪恩·图里所提出的翻译规范理论——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为基础,对《老人与海》三个中文译本进行描述性对比研究,探讨了翻译规范对翻译实践活动的重大影响,为《老人与海》的中译本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视角。此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对比三个中译本的优劣,而是进一步印证图里的理论"翻译规范虽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却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整个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9.
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提出了翻译模因和翻译规范论等重要理念,在指导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景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在语言失误和语用失误两个方面存在大量问题.本文以无锡灵山胜境为例,对两种翻译失误进行了饲析与规范,并提出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出台的<翻译服务规范>是中国翻译服务行业的首部国家规范,笔者在为这部<规范>的出台欢呼之余,也对这部<规范>产生了一些疑惑:<规范>中对于翻译服务的定义、对于翻译服务方条件的规定、署名以及对翻译质量保证四个方面.本文抛出笔者自己对这部<规范>的这些疑惑,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By analyzing the translation standards by Lin Yutang,this paper aims to give a brief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lation standards raised by Lin Yutang,thus making the translation standards more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i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2.
程镇球是我国杰出的政论文献翻译家,结合翻译实践来探讨程镇球的翻译策略以及是如何恰当地运用的,强调政论翻译的特点必须突出政治性,以忠实为本。  相似文献   

13.
简述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生平,分析他非凡的外语学习与翻译实践,着重就他有关翻译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翻译要忠实和尊重原作,翻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翻译要注重跨文化交际,以及质量是翻译的核心追求等翻译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回顾我国翻译史上直译意译之争,可知直译意译走向融合是必然的,同时,现代翻译应体现以下三个基本特征:民族性、时代性、通俗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图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探讨隐喻在文学作品、生活用语、书面语中的翻译,进一步从认知的角度欣赏隐喻,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的概念应用到隐喻的翻译中。  相似文献   

16.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依据。国内外翻译家对翻译标准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标准或原则,但争论颇多。本文通过回顾中西方翻译发展史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翻译标准不应该绝对单一,而应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自译性质及其自译者动机决定自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常采用变译策略。拟以关籍俄裔作家纳博科夫的英-俄自译作品Lolita为例来探讨变译问题,利于更深入地理解变译及其翻译实质,研究变译策略及其原则,思考变译者素质,同时也为自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翻译单位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研究对翻译教学、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翻译单位究竟是什么,研究者们意见并不一致。而翻译单位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系统,其选择受如下因素的影响,如文本类型、文本体裁、文本目的,译者主体性,译者对语言及文本的掌握,目标读者,源语和译语间差异等等。只有在具体情况下对翻译单位进行研究,才有实践和理论上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对科技英语句式进行意群分析,指出以意群为翻译单位来指导科技英语汉译的可行性和行之有效的汉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之作,迄今为止《论语》的英译本已达30多个版本。对于《论语》的英译,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目的。论文将安乐哲译本与理雅各译本进行对比,对安乐哲译本的翻译目的、翻译策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论已运用于语言学尤其是翻译学中,给翻译理论增添了新鲜血液,以其独特方式解释了翻译中的增词和减词现象.该文通过对上海译文出版社祝庆英和译林出版社黄源深的<简·爱>译本上的一些译例进行对照,旨在说明剩余信息理论在翻译中的增词和减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