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建筑业也呈现出日新月异、快速增长的态势,建筑的平面、立面造型也呈现出多样化,圆形、椭圆形、扇形、鸟巢等,这些建筑在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形象的同时,也给建筑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快速实现各种异型建筑的准确定位测量,尽可能不影响施工进度是各建筑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本技术是依据工程实践经验,用系统的观点把先进的仪器、软件与科学的管理手段结合起来的施工测量新技术.可将各种比较复杂的建筑物平面图形精确、迅速的定位下来,使测量的放样精度及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此方法操作简单明了,测量结果精度高,误差小,充分体现了全站仪与CAD结合应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在CCD测量系统的室外试验中 ,研制并验证了系统的管理程序和测量程序 ,重点对各项目的测量精度进行了校标工作 ,实测结果表明 ,该系统精度符合要求 ,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3.
实时动态测量(GPS-RTK)技术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是GPS测量技术的一个新的突破.本文详细介绍了GPS-RTK测量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某条公路的施测过程为例具体探讨了GPS-RTK测量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的带状地形图测量、中线敷设测量、横断面测量以及纵断面测量中的优点、施测的作业方法,说明了GPS-RTK技术是一种准确、快速和经济的实时动态测量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线阵CCD低噪声测量系统的结构,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处理系统噪声。 CCD输出的模拟信号传输至AD中,经过相关双采样处理降低复位噪声。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传输至FPGA中,经低通滤波器进一步去噪后,通过FPGA内部缓存器上传至上位机中。利用FPGA实现了CCD和AD的驱动,并结合Matlab软件设计低通滤波器。实验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三维影像分析是运动生物力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广泛地应用于运动技术分析和诊断中.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方法就是摄像机跟踪运动目标来记录运动的图像,并通过专门的图像解析系统解算得到运动目标空间实际三维坐标的方法.应用SIMI Motion的Pan/Tilt/Zoom功能来实现三维跟踪扫描录像分析,并对所得到的三维测量数据的精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坐标参考系下,由全站仪和影像分析测量得到的24个点的三维空间绝对坐标的平均相差值为0.018±0.003 m,三维跟踪扫描影像测量的相对误差可以达到1.97%,这样的测量精度可满足运动技术分析的要求.介绍了实现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的全过程,对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简述了在桥梁施工放样中工程测量的概述,结合桥梁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对工程测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介绍了工程测量在桥梁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三维运动影像分析通常采用的算法是直接线性变换法(DLT),而控制点的空间三维坐标是应用直接线性变换法进行标定基本参数,它目前是通过三维标定框架的已知控制点的坐标所获得的。由于三维标定框架所覆盖的空间有限,对于较大运动范围运动项目的三维运动影像分析会造成较大的误差。研究目的是在全站仪(Topcon GPT-3002 N)为硬件的基础上,以对象编程语言C#为开发工具开发了三维影像分析控制点测量与坐标转换软件系统。此系统为对运动空间任意布置的控制点,或标定框架上的控制点的三维坐标的精确测量提供了实用的工具,也为在运动技术诊断和分析中应用三维跟踪扫描影像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对控制点目标观测与坐标框架换算系统的需求、总体架构、数据库设计、算法设计、具体功能和应用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拓普康ES-600G系列全站仪为例,介绍了全站仪的SDR33数据记录格式,详细论述了利用Visual C#编程实现SDR33数据格式转换为南方CASS数字化成图软件所需数据格式的方法和软件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体育项目运动学参数测量系统的不同特点,该文对体育中常用的运动参数测量系统的原理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运动图像解析系统和光电运动检测系统各软件的特点。研究发现,各种运动参数测量系统有的向着高精度方向发展,满足科研人员对软件的要求;有的则向着普及化、智能化发展,对使用者要求较低。另外,软件兼容性也不断扩大。但目前软件的使用效率并不高,真正服务于日常运动技术分析的软件并不多。该研究期望为我国科研人员、教练员选择适合的运动参数测量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运动测量系统所涉及的坐标定义、姿态算法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人体运动测量方法,本人体运动测量系统主要应用微惯性测量单元(Micro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MIMU),按照姿态检测的要求,选取了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传感器来采集数据,其中包括一个三轴陀螺仪、一个三轴加速度计和一个三轴磁阻传感器;并利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单元来实现数据处理,通过串口通信实现上位机数据传输;用C语言编写上位机系统软件,检测识别人体动作。  相似文献   

11.
GPS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对高等级公路的勘测手段和作业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勘测精度和勘测效率,特别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将在公路勘测、施工和后期养护、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介绍了GPS系统中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自动化技术来改造身体成分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水下体重测量系统”。ST型自动化人体密度测量系统的特点:1.陆地体重、残气量和水下体重的测量在一个系统内完成,减小了由多系统测量过程所造成的误差。人体密度测量精度可达到5×10~(-4)克/毫升。2.采用万向轴连节结构来消除测量水下体重时产生侧向剪切力这一国际性难题。3.该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计算管理全部由微机完成,有效地提高了人体密度测量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而且反馈迅速,受试者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资料处理数字化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数字化绘图技术、GPS定位技术等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它能够有效测量精度,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值得在数字矿山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建筑规划竣工测量的内容,提出了在竣工测量内业编辑时的一种图表一体化思路,并介绍了具体实现方法.在建筑规划竣工测量中利用这种图表一体化方法能显著地提高测量人员的内业编辑工作效率,避免出现竣工测量成果图形与表格的不一致,提高成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公路工程中,对高程的测量贯穿了公路设计及施工的各个阶段,在进行公路测量和设计时,需要沿线路布设四等或等外水准路线,以满足设计和施工的需求。本文主要介绍了公路高程控制测量的特点、基本要求,主要从GPS控制网的布设方面对公路高程控制测量技术做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以青年田径运动员足型研究为背景,基于足部扫描仪输出的三维足部点云数据,设计和实现足型参数自动测量软件系统.系统定义了12个测点和18个测量参数,给出了无标记点的测点自动识别方法和足型参数自动测量的方法,其中,围度和面积测量采用基于平面散乱点集的区间B样条拟合方法.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和易用性等特点,实现了足型参数的全自动测量.同时,允许用户对测点位置进行交互调整,提供了自定义测点和测量参数的功能.实验结果说明,该测量方法在自动识别率和准确率上都已经能够满足足部测量的需要,并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已成功应用于田径运动员的足型参数测量.  相似文献   

17.
CCD测量系统的室内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CCD测量系统主要构件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如水平调试 ,视均角和测试范围进行了确定 ,并对CCD测量镜头进行了内校标工作 ,其目的是为室外测验作好理论上和一般操作功能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道路勘测定界过程中中线放样的精度,本文结合不同的施工环境,依据不同放样数据,利用GPS-RTK和全站仪进行施工放样,提高道路中线放样的精度的同时加速施工进程,合理安排施工节奏。  相似文献   

19.
在工程测量中,利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时,由于马虎粗心等原因,使得所测碎部点与实际方位存在偏差;或者在利用手工数字化仪采集数据时,数字化仪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不一致等,从而产生了误差;或者当需要将地方性独立控制网合并到国家网或其他新测量的控制网上时,亦需进行平面坐标转换。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基于Excel进行了坐标的转换与实现。  相似文献   

20.
系统回顾身体活动能耗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剖析各类能耗测量方法,重点介绍计算机视觉估算人体能耗的新技术,探索人工智能时代能耗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17世纪以来能耗测量技术以测热法为起点逐渐延伸出各种非测热法。17—18世纪测热理论的建立是能耗测量技术诞生的直接原因。19世纪,在代谢疾病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人体代谢系统研究的进步驱动了人体测热系统的开发。20世纪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飞跃以及对新陈代谢的深入研究助力能耗测量技术的革新,涌现出许多新方法。21世纪,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能耗测量技术实现无接触式测量的新突破。能耗测量技术在科研需求、理论和技术发展的驱动下不断推陈出新,现有的能耗测量技术各具特色,但在测量精度、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测热法成本高、操作复杂、实用性差,非测热法相对便捷但测量精度有待提高。智能化、无接触的测量技术可能成为重点发展趋势:在测热法方面应推进微型传感器的应用,实现远程数据传输,使设备更加便捷;在非测热法方面,应进一步探索更多运动相关生理指标,提高测量精度,完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