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将石蜡不浮改为木块不浮在讲浮力产生的原因时 ,有些教师常常会提出“如果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水对物体下底表面向上的压力时 ,物体是否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通常用直径 2cm左右的蜡烛来做石蜡不浮实验 ,但是 ,可见度小 ,向容器中倒水时蜡烛易晃动实验不易成功。如果改用 4cm× 4cm× 7cm的木块 ,在木块的下底表面封上石蜡 ,可以避免以上两个问题。1 1 取 4cm× 4cm× 7cm的木块 ,用 4块平板玻璃贴紧木块的四个侧面 ,玻璃板露出木块下底约 1cm将木块下底表面向上平放。1 2 取 15g石蜡放在试管中熔化 ,将熔化了的石蜡液…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阿基米德定律及其公式,仅适用于存在浮力的条件下计算浮力的大小,不能用以判断有无浮力。而教学中,显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却不受浮力的实验比较难做,或常引起误解。比如,用经过表面加工的石蜡或木块,放在水底或水银底的实验,往往因物块虽经加工仍难与容器底的内表面密合,结果液体浸入而使实验失败。即使实验成功,也易使学生误解为物体所以不上浮,是分子间引力或液体的“粘滞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般情况下,当ρ物<ρ液时,物体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但这个结论未必恒成立. 例1 有一个柱形容器,它的底面是正方形,边长为20cm,容器内装满水,水深为8cm.现有一边长为15cm的正方体木块,密度为0.6×103kg/m3,将木块放入容器中,求木块静止时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g=10N/kg) 错解已知ρ木<ρ水,所以木块在水中漂  相似文献   

4.
在浮力教学中不少老师在讲解浮力产生原因时,为强调浮力是液体对浸入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常做这样一个实验:如图1,使石蜡块底部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将水缓缓倒入容器中,水不能进入石蜡块底部,不能产生向上的压力,即无浮力,石蜡块不上浮;用棒轻拨石蜡块,水浸入石蜡块底部,产生向上的压力,石蜡块受到浮力浮起.这个实验能很好地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但往往也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物体与容器底只要紧密接触,则不受浮力.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浮力和压强     
浮力和液体压强是一对孪生姐妹,有液体压强差就必定有浮力产生,当然有浮力就必定会有液体压强的相关计算。例1(2011年南充市中考题)体积为1.0×10-3m3的正方体木块,投入如图1所示装有水的容器中,静止后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10-2m,容器的底面积为0.04m2(g取10N/kg)。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投入木块后,容器底增加的压强;(3)若将此木块投入某液体,露出液面高度为4cm,求这种液体的密度。解析:(1)木块的边长:a=1.0×10-3m33姨=0.1m,木块浸入水的深度:h1=a-h=0.1m-5×10-2m=5×10-2m,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Sh1=1.0×103kg/m3×10N/kg×1.0×10-2×5×10-2m3=5N.  相似文献   

6.
刘卓同志在《江苏教育》1982年8期《介绍一个力学实验》中指出:“用手指将木块(底部镶有玻璃板)一直压到缸底后再抽去手指,木块就再也浮不上来了。”并说明,这时木块与缸底之间的水已被排开,没有水,也就谈不上木块底部的水对木块有任何向上的压力,也就不存在上下压力差,当然物体也就没有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了。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就实验来说还有其不足之处。木块压入水缸底后,镶在木块上的玻璃板与水缸底部玻璃之间的水会被排开,但毕竟不可能全部、彻底地被排开,实际操作中总还有一些水的存在,因此这个实验不易做好。现在有这样一个装置,可以避免以上不足之处,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搞好《浮力》一章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指导学生自制学具配合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浮力  说明浮力存在的3个实验。图1 11 小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见图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12 图2所示实验说明,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如电池、钩码等也受到浮力的作用。13 换用其它液体,如酒精、盐水做实验。  归纳这三个实验可得知所有液体对浮在它们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14 浮力产生原因验证实验。教材中图12-4图2 图3 分析说明了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向上和向下压力之差…  相似文献   

8.
一、“F浮=G物”的两种含义(1)物体悬浮的条件写作“F浮=G物”,它表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与向下的重力正好平衡,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的地方;这时V排=V物,如图1所示.(2)物体漂浮的条件也写作“F浮=G物”,它表示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与向下的重力正好平衡,物体在液面处平静止状态;这时V排<V物,如图2所示.一、“F浮=G物”的四种情况(1)F浮=G物例一个体积为5×10-4米3的木块浮在水面上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分析和解]木块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和一个向下的重力…  相似文献   

9.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之前,已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与物理有关的感性经验.其中由某些经验形成的认识往往有一定的错误和片面性,对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起着严重干扰作用.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误认为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即使学完阿基米德定律后,若问学生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哪个大?仍有学生回答是木块受到的浮力大,理由是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则沉在水底.……  相似文献   

10.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 :f浮力=ρ液 gv排 ,由于不同物体浸在不同液体中所处的状态不一样 ,其根源在于物体的密度不同 ,在此谈一谈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物质密度。1、用刻度尺、溢水杯、量筒、足够的水测一小长方体木块的密度。分析 :该木块是漂浮在水面上 ,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力 =ρ液gv排 ;又由于木块的重力G =mg =ρ液 gv(v为木块总体积 ) ,根据G =f浮 ,即 :ρ木 gv =ρ水 gv排 ,ρ木 …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中《浮力》这一章是教学的难点 ,虽然初中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浮力有粗浅的认识 ,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及什么情况下有浮力还是比较模糊的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我作了以下三步 :第一 ,从理论入手 ,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推导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 ,同时强调浮力的方向总是向上的 ,水中物体向左 ,向右的压力 ,向前 ,向后的压力是互相平衡的 ,由于上下表面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所以F向上 >F向下 ,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合力即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第二 ,演示实验 ,设置疑问 :①把蜡烛 ,木块放入烧杯中后加水 ,观察木块 ,蜡…  相似文献   

12.
有文章为了证实“如果物体下表面与液体不接触,不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就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即为了演示浮力产生于液体压力差设计了一个实验: 将一个剪去底的塑料高检瓶倒置,用一个开有细槽的软木塞把瓶口轻轻堵上.向瓶内注入水如图1所示,虽然软木塞排开一定量水,但并不浮起,说明不受浮力作用. 然后,用瓶盖将瓶口盖上(或用手掌堵住瓶口),让从细槽流出的水聚积在木塞底部,使其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木塞一下就浮起来了(如图2所示).我们重复做这个实验发现,文献[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不够细致和准确,其实验设计思…  相似文献   

13.
当物体部分或全部地浸入流体时,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不相等,压力也就不相等,于是产生向上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定律F浮=ρ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流体里的体积有关.当物体逐渐浸入流体时,浮力逐渐变大,待全部体积浸入流体后,浮力不变.求流体对物体做的功,必须分段讨论.  相似文献   

14.
浮力(一)     
·考点复习·一、浮力的概念1 一切浸在液体 (或气体 )里的物体 ,都受到液体 (或气体 )对它     的浮力 .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 (或气体 )对物体     的压力差产生的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浮力的方向总是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当F浮    G物 时 ,上浮 ;当F浮    G物 时 ,下沉 ;当F浮    G物 时 ,悬浮 .(2 )当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时 ,F浮    G物 .(3)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如果是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物体 ,那么也可根据 ρ液 和 ρ物 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浮沉 .当 …  相似文献   

15.
《水的浮力》(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自然第五册)一课,按教材要求,第一部分要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水的浮力。这部分内容分四层进行教学: 1.用泡沫塑料做实验,感知水的浮力。 2.用其它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做实验,感知水的浮力。 3.思考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4.指出物体在水中受  相似文献   

16.
初中二年级学生初学浮力时,很容易认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只要排开液体就会受到浮力。用这个片面认识解释不了附图—(a)所示的现象:物体A和物体B的重力都比各自同体积的水轻,都浸没在水中且排开了水,当物体A和物体B的底与容器的底完全密合时,为什么浮不起来?原因是物体A和物体B的底与容器的底完全密合时,水对物体A和物体B向上的压力为零,水对物体A和物体B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分别为一负值。  相似文献   

17.
我们总是要在某种物理状态下来讨论物理对象的 .以初中“浮力”问题为例 ,物体有漂浮、悬浮、沉底等状态 ,也有其他特殊状态出现的可能 .确认物体所处的状态往往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 .可也有一些题目 ,其被研究物体的状态不是已知的 ,须经分析方能判断 .本文通过实例 ,简叙解这类问题的思路 .图 1例 1 如图 1所示 ,将一个长、宽、高分别为 3cm、2cm、 1 5cm ,密度为0 9× 1 0 3kg/m3的长方体木块直立放在溢水杯底(木块与杯底不密合 ) .向溢水杯内缓慢注水 ,当溢水杯被灌满水时 ,水深为 1 0cm ,则木块的质量是   kg ,所受的浮力为   …  相似文献   

18.
1.根据V排比较F浮的大小 两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要比较它们所受的浮力大小,只需比较V排的大小. 例1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大小.  相似文献   

19.
在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浮力和阿基米德定律两个课题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并把课本中验证性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浮力规律——阿基米德定律。 先让学生观察静止在桌面上的木块,说明它由于受到重力和桌面的向上托力的作用平衡。然后,进行类比,说明静止在水面上的物体也受到重力和水的向上的托力作用。进而比较木块浮在水面上和船浮在水面上等事例,找出其共性,归纳、概括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液体)向上托它的力,这种力叫做浮力”。接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引导他们进行探索研究的出发点,启发他们联  相似文献   

20.
题目将一个实心物体先后投入到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后,所受的浮力分别为6N和5N.则物体的密度是多少?(p酒精=0.8×103kg/m3,g取10N/kg) 分析根据p=m/V,要求物体的密度,应先求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如果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根据二力平衡:F浮=G,从浮力的大小可知道重力,根据m=G/g,便可求出物体的质量m;如果物体在液体中被浸没,V排=V物,物体的体积可转化为求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P液 gV排,V排=F浮/P液g,若知道浮力的大小便可求出物体体积V.故关键是判别物体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状态.我们可以用假设筛选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