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从古代起就同西方各国建立了联系,不断地将自己创造的光辉文化献给西方;同时也从西方吸收大量优秀文化成果,作为丰富发展自己文化的养料。长期来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不足,而西方学者却又多所歪曲。本文现就上古时期我国与西方各国的交往历史作一探索,对西方学者的某些谬论作些分析批判。不当之处,望指正。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与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这种文化现象在我国思想文化等领域扩展、蔓延。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领域内逐渐渗透,对他们的精神结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着深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大量涌入我国,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本土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一经接触到西方系统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就不加批判甄别地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拿来,移植到我国的民族教育之中。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几乎全是西方的或是西方式的,这种所谓的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只是在不加批评地接受与承袭西方的问题、理论与方法。要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必须让理论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教育与民族关系历史脉络之中,具有高度的本土契合性,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促进其本土性转化,以便丰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同样的西方广告市场冲击着中国本土广告市场,是西化还是固我?鲁迅先生曾说过:“取之精华,去其糟粕,要学会‘拿来”’。我们应少一些自满,多一些研究和批判,更快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更深层次地挖掘本土文化之人文精神,吸取西方广告的经验和创作方式,结合我国五千年文化基础,发展我国广告创意特色。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文化批判逐渐被国际社会学术机构确定为一种重要的甚至是独特的文化批评模式。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判,以否定和颠覆西方新旧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为宗旨,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批判和颠覆殖民主义所确立的"黑人/白人"、"自我/他者"和"男性/女性"等三组二元对立的文化模式,利用后殖民理论最终在"西方/东方"、"支配/被支配"的二元对立模式中对西方文化殖民现象作出解答,反对用西方殖民主义统治所构造的知识形式来框定和分析自己民族的文化而使其民族精神深处被殖民化和奴隶化。但是,这三组文化批判模式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即都是在殖民主义话语体系下对殖民主义文化及种族主义所进行的并不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在这里,我要谈谈人文教育。就算是赶个时髦,我也得谈一谈。当然,由于我的身上没有怀揣着闪光的教育真理,所以,我谈的东西只能算是一知半解。诚然,多数教育者都认为人文教育是重要的。许多人一开口,就能总结出几条“目的”或“意义”。但是,我一直以为,人文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文人。我这里说的“文人”,是中国和西方人文传统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其内涵包括对社会文化、价值、道义和良知具有批判能力和建设能力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不是《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的意思:“指会做文章的读书人”。“文人”的内涵在当代的枯萎…  相似文献   

7.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随着开放,西方形形色色的理论、思潮和品类不一的文化现象纷纷涌入我国。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一度曾淡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都缺乏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批判能力,因此导致他们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一味否定我国传统文化。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新文化,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怎样批判继承我国传统文化。鲁迅为我们树立  相似文献   

8.
1、跨文化交际的产生。不同的人们在交际与合作中,常常会发生误解甚至冲突,究其原因大多是源于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跨文化交际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其间必然存在文化差异。有的情况下这一差异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如西方文化之间);但有的情况下这一差异就很明显(如东、西方文化之间)。不同文化在生活方式、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交际障碍,产生的后果比语法使用不当严重得多。语法错误往往是可以被原谅的,而文化失误会引起文化的碰撞,有时甚至看成是一种冒犯,所以绝不可轻视。如果我们能够多注意和多比较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不仅能增进中西方文化的彼此了解,而且有助于交流时消除误解,准确深刻地理解对方和得体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9.
霍克海默尔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实质上是对整个西方文化尤其是哲学的批判,这一批判,与尼采的"上帝之死"所开启的批判是一致的,它是对现代西方社会文化焦虑﹑文化困境的逻辑反映.这一批判,高扬了主体性,人的自由﹑幸福和解放,因而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其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理应实事求是地指出.  相似文献   

10.
袁晓军 《文教资料》2007,(11):74-76
西方的文化研究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被陆续介绍到中国,同时也被不同程度地运用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成为90年代文化批判的主要话语资源之一。应当说,西方的文化研究理论与方法在进入中国以后,不少的中国文化研究者对于不同的语境缺乏应有的反思和警醒,致使西方理论在中国本土产生了极大的错位与变形,甚至违背了西方文化研究的精髓与灵魂。本文拟从西方文化研究话语资源的中国化入手,探讨中国文化研究及文化批判的引进,发展现状及其前途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入世” ,对中国的影响决不仅仅囿于经济生活层面 ,它对政治、文化、教育等上层建筑领域的辐射作用日趋凸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它将制约、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包括小学语文教学。由此 ,我以为“入世”后的小语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系的协调。民族性和世界性入世后 ,西方科技大量引进 ,西方文化也会随之向各个领域渗进。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一面接受先进科技带来的便利 ,一面对西方价值观念产生认同 ,特别是青少年学生 ,他们接受新鲜东西快 ,可塑性强 ,极容易对祖国文化产生疏离感。如果在世界大背景下看这一…  相似文献   

12.
文化殖民是政治殖民和经济殖民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在资本进行全球扩张的不同阶段,殖民的主要形式也在发生改变。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文化全球化显然带有强烈的文化殖民色彩。文化殖民采取知识与权力的融合,进行理性伪装下的知识生成,造就"内殖民"的文化陷阱。后殖民理论虽然对东方主义这一文化殖民理论进行了批判,但批判的软弱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后殖民国家所超越。后殖民国家要想防范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除了要完善话语防御策略,还要切换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13.
“入世”,对中国的影响决不仅仅囿于经济生活层面,它对政治、文化、教育等上层建筑领域的辐射作用日趋凸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将制约、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包括小学语文教学。由此,我以为“入世”后的小语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系的协调。一、民族性和世界性。“入世”后,西方科技大量引进,西方文化也会随之向各个领域渗进。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先进科技带来的便利,这方面对西方价值观念产生认同,特别是少年儿童,他们接受新鲜东西快,可塑性强,极容易对祖国文化产生疏离感。如果在世界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14.
澳门是我国被西方国家最早侵入并盘踞下来的地区,也最早汇聚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和信息。通过澳门,林则徐对西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动态进行了关注、探求。林则徐以务实的态度倡导了解西方、学习西方,首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它在中国走红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移植西方学术界的话语.在这个热点当中,新马克思主义是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论域.与一般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的是,戴维·哈维研究后现代主义的著作,既没有走思想批判的道路,也没有走文化批判的道路,而是坚持从政治-经济批判的经典思路,得出了全然不同于新马克思主义的结论,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批判概念的涵义,在西方思想界是自明的,但在中国一直晦暗不明;而且批判概念在中国曾被歪曲误解得面目全非,人们甚至把被误解的批判当作本来涵义的批判,至今对批判概念的本来涵义懵懵懂懂.而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亟需我们恢复哲学批判概念本来的、合理的内涵,开展正常的批判和发挥哲学的批判功用.哲学的批判是一种形上批判或元批判,其涵义是批判的本来涵义.对哲学的批判概念的本来涵义作了探讨性的诠说,大致廓清了哲学批判概念的基本义域,并由此对这一概念作了界说.诠说和把握哲学的批判概念,对于合理、恰适地发挥哲学的批判功用,进而开展其他领域的批判,以及促进和繁荣学术事业,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点传递     
警惕西方社会科学的“文化霸权”邓正来在2005年2月26日《新京报》上撰文认为,中国学术欲发展,会涉及中国学术研究场域在当下世界结构下,如何自主于西方社会科学场域"文化霸权"的问题。在中国学术当下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即论者们在研究中往往未经批判性的审视,就把西方的一些概念或理论框架套用于中国社会的分析,实际上给西方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理论示范”注入了某种合法的“暴力”意义。也正是在这种暴力性的示范下,中国知识分子毫无批判地向西方舶取经验和引进理论的做法,便被视为合理的甚或正当的。这种实践的展开,…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多诺的否定性艺术观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以及技术理性进行了成功批判,但其以否定作为逻辑起点却使自己陷入否定的循环和言说的悖论中,导致了审美主体的缺失和艺术空间的自我封闭,并最终走向了艺术超越的自我否定,艺术仍无法摆脱被大量复制的命运,这也是当下大众文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相对主义破除了理性至上、权威论、西方中心论等神话,用一种怀疑、批判的精神去看待世界,主张认识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差异性,以特定的语境来看待某一概念、道德或文化现象。相对主义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相对主义强调特定文化中的特定群体及特定事件或人物,会导致文化决定论;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性的强调也会造成不同文化框架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同文化之间不可互相理解,从而走向文化隔绝;但是,相对主义并不完全否认客观性与人类公认的道德准则。因此,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上个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探索方向,就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过程。通过批判,进行反思,得出一系列的启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者对资本主义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批判的内容不仅仅是经济层面,还涉及到了对上层建筑的批判。批判也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批判,是从历史逐渐地向现实靠近。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批判,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以此为基础,来显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超前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更像是一种解读,对于如何对资本主义进行根本性的"治疗",没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无法产生很大的现实效应。但是,通过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路径,对于促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有重大作用,可以促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更加具有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