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巨变,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种新的家庭模式已经出现,即“421”家庭模式.这种新的家庭模式的产生实质上标志着家庭发展的新的阶段的到来,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对“1”的教育成为“421”家庭中最受“4”和“2”关注的问题,对于“4”的赡养问题也给“2”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压力,而对于“2”这对作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手心里捧大的一代来说能否同时扛起两头重担也是非常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调查目的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和节制人口增长措施的逐步落实,在儿童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急剧上升,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亦逐渐引起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但到目前为止,对独生子女的消费特点及引导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提出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在具有独生子女结构的家庭中,“小皇帝”越来越享有特殊的地位,其标志之一就是“小皇帝”的消费水平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各自家庭的人均生活水平,他们的花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目前正以每年数以百万计的规模渐次步人生儿育女的生命周期。由昔日的“小皇帝”变成今天的“责任人”,这种“角色转换”在中国构成了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将这一群体定义为一个新词汇——“独生父母”。“独生父母”使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人口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包括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独生父母”家庭在中国至少会达到上千万个,并将成为社会主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基本品德,然而,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了社会的主体,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的自我膨胀意识,致使多数孩子在一切活动中都以自己为中心,幼儿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自私、霸道、任性、脆弱缺乏同情心与爱心。  相似文献   

5.
张凌俊 《贵州教育》2011,(14):19-20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幼儿园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  相似文献   

6.
"留守中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我国人口流动的学者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中有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家庭称之为“留守家庭”,将该家庭子女称之为“留守子女”。本文将正在上中学的这些“留守子女”称之为“留守中学生”。“留守中学生”思想、学业及品行状况令人堪忧,笔者认为,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留守中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是加强和改进这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巴珠 《成才之路》2010,(34):I0005-I0006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大量增加,引起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情况特殊,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有些人甚至把一些独生子女称为“小皇帝”,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陆晓瑜 《教育》2014,(4):72-73
在“独生化”的时代,心理健康已成社会关注的问题。这些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都是无数个家庭中的“小太阳”。他们生活在一个个精心布置的“暖巢”中,  相似文献   

9.
实施已有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家庭中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也已初现端倪。文章从目前城市独生子父母养老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分析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深层次体制根源,并从体制角度对如何解决未来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问题加以探讨,且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知恩于心、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乌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些千年古训世代相传,泽被后世。我国目前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为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新生代的自我意识,不知感恩和回报、有恩不报,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7.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