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西北五省区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地理邻近和经济距离两种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对该区域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西北五省区金融集聚和科技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明显正向影响;分行业来看,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证券业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则显著为负。此外,经济发展、政府科技投入以及人力资本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外开放度对区域科技创新则有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搜集整理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7—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金融业及教育行业的集聚度及其协调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第一,金融业和教育行业的集聚度均与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存在正向关系,但结果不显著;第二,制造业集聚度的提升能够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金融业为制造企业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从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第四,金融业、制造业及教育行业协调发展良好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制造业、金融业及教育行业相互协调和渗透,才能有效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将能源和环境作为投入要素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工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工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差异显著;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工业集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存在环境规制、工业企业规模和政府支持力度的门槛效应.基于此,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全面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为世界级城市群,由于我国存在“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水平和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泰尔指数来测度2005—2014年粤港澳大湾区碳生产率的差异,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国两制”制度对碳生产率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5以来粤地区的碳生产率远远低于港澳地区的碳生产率;2)2005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区间碳生产率差异较小,区内碳生产率差异较大,且大湾区碳生产率总差异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仍然较大;3)粤港澳大湾区碳生产率的总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港澳地区差异所引起,且港澳地区的碳生产率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在逐年增大;4)“一国两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碳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合作申请专利的计量信息为依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法,探究大湾区11个城市协同技术创新的时序、技术领域、区域空间分布、协同主体等现状和特征,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大湾区协同技术创新呈持续增长态势,正逐渐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大湾区城市间的协同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具有地域邻近特征,且各城市的核心技术有所差异,新兴核心技术领域的空间集聚效应越趋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大湾区各城市应结合自身技术创新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协作和技术吸收与转化,促进大湾区内核心技术和新兴技术不断生长、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间的邻近性是影响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重要因素.本文界定了区域间的认知邻近性、制度邻近性、地理邻近性,提出了多维邻近性对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关系的概念模型,基于1999-2009年中国30个区域间的共同申请专利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认知邻近性、制度邻近性、地理邻近性是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国区域间认知邻近性过高,制约了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发展;区域间制度邻近性对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有促进作用,而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影响已不显著;地理邻近性仍然是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重要促进因素;区域创新能力相似性对多维邻近性与跨区域技术创新合作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创新链与创新网络,从创新链的纵向过程联系与横向区域网络联系两个维度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网络的复杂性特征。基于2005—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内“9+2”与外部30个省份的专利转移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与负二项回归、引力模型等实证城市创新网络及其创新链协同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内外联系日益紧密,创新扩散能力增强;(2)大湾区城市创新网络的外部联系强于内部联系,对外需求大于对外供给,主要城市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内外功能不同;(3)基础研究溢出能力与产业结构相似度对城市创新网络及其创新链各个环节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市场化指数差异和地理距离对创新各个环节影响表现为负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校企网络的技术开发环节表现为正相关,在企业网络的产业转化环节是负相关。基于城市创新网与创新链协同关系的短板和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以“强链与补链”为着力点提升创新链协同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申请专利计量信息为依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法对大湾区11个城市协同技术创新的时序、技术领域、区域空间分布、协同主体等现状特征进行了探究,并对其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1)大湾区协同技术创新呈持续增长态势,正逐渐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大湾区城市间的协同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具有地域邻近特征。(3)各城市间协同技术创新的核心技术有所差异,新兴核心技术领域空间集聚效应越趋明显。(4)各城市应该结合技术创新优势,增强对创新技术研发的协作、吸收和转化,促进核心技术和新兴技术不断生长、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间的知识流动逐步发展成为在空间层面上配置创新资源、推进国家创新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利用2008-2014年以来城市间专利权转移的来源地-目的地“流数据”,避免专利引文研究的文献分析缺陷,应用空间交互模型,在区域层面上把单一地理邻近性扩展为包含技术总体水平邻近、技术结构类别邻近和制度邻近的复合邻近性,对城市个体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参数估计,计算得到中国大城市的区域吸收能力水平。实证结果表明,1000-1500公里之间存在着我国知识流动中空间相互作用的临界点,技术邻近性在总体水平和结构类别两个维度上对知识流动的促进作用得到验证,高吸收能力城市呈现出圈带状集聚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0.
徐德英  韩伯棠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55-1563
通过拓展多维邻近的概念,引入信息化邻近与交通便利度两个邻近维度,基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1995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方法,对地理邻近、信息化邻近与交通便利度单维度及其交互邻近下中国研发创新的省际知识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相关性逐渐增强;研发资本对创新产出的贡献要高于研发人员;除信息化邻近外各邻近下的省际溢出效应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单维度邻近下,地理邻近的作用效果最大,但是在信息化与交通便利度交互邻近下,地理距离将不再是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三维度交互邻近下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并没有显著增强。最后讨论了上述结果背后可能的发生机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OLS模型和交互模型,对产业升级、人才集聚对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产业升级、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升级和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产业升级对创新能力的作用大于人才集聚;产业升级、制造业升级会增强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贡献,但服务业升级不利于强化人才集聚对创新效益的贡献;市场化程度、城市化、人力资本均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出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相协调、产业升级与产业专业化相协调、城市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协调、人才引进和培养本土人才相协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董春  梁银鹤 《科研管理》2016,37(6):28-36
本文运用双固定效应SDM模型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解方法,在构建关于集聚效应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对市场潜能、城镇化与集聚效应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市场潜能对地区集聚经济的影响显著为正,并且邻近区域存在竞争的特点。通过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可以看出,三种城镇化因素对集聚效应的发展有正向影响,但是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其中,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只通过直接效应对本地区集聚效应产生正向作用,而土地城镇化通过三种效应对本地区和周围地区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最后,在实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R&D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创新体系中地理媒介知识溢出,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等学科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依据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框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我国高等院校R&D知识溢出的空间范围和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等院校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是正向的、显著的,但溢出程度较低;相邻区域之间的高技术创新具有空间依存性,一个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知识生产不仅增加自身区域的知识存量,而且会溢出到邻近区域,引起邻近区域知识存量的增加.依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强化知识生产与溢出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大都市圈这一精准的空间范畴内,地理邻近、经济关联紧密、创新资源集聚、技术转化体系发达等基本特征,为城市间的创新协同创造了条件。而大都市圈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技术溢出,则是大都市圈创新协同的重要形态。论文在分析大都市圈邻近性因素对创新技术溢出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利用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群2005-2019年面板数据,从多维邻近性视角,对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上海向周边城市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大都市圈内,空间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对技术溢出都有显著影响,而经济邻近性对技术溢出的作用不显著。(2)运用门槛效应模型识别检验发现,空间邻近性和经济邻近性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具有单一门槛值,存在空间、经济突变点。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强化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互动、优化提升都市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大都市圈城市群的整体创新能力与创新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众创空间在成长中显露出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过度依赖政府补贴,二是孵化效率亟待提高。文章考察了地理邻近性对众创空间资金绩效与孵化效率的影响,同时将众创空间自身特征与环境因素纳入研究框架,分析了众创空间自身资源优势与所处区域创新能力对地理邻近性与众创空间成长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与众创空间资金绩效呈倒U型关系;地理邻近性促进众创空间孵化效率的提升;资源优势正向调节地理邻近性对众创空间孵化效率的促进作用;区域创新能力正向调节地理邻近性与众创空间资金绩效的倒U型关系;区域创新能力正向调节地理邻近性对众创空间孵化效率的促进作用。文章对众创空间如何利用自身与外部优势促进资金绩效增长与孵化效率提升,解决成长难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1-2019年间的科技创新数据,通过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来测度科技创新协同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区域间、部门间的科技创新协同度较低但发展趋势呈上升态势,各子系统有序度的差异性是导致协同度较低的重要因素;第二,在新经济地理的3D框架下,经济密度、交通便利、通信设施、市场化、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等的发展都对科技创新协同度产生积极影响,但人口密度的增加没有提高其协同度,这些经济地理要素构成协同机制系统,同时呈现空间个体异质性;第三,在拓展分析中,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个体间具有自主技术创新临近特征.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系统又全面地研究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论将给粤港澳探索推进协同创新为科技湾区建设加添动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广东省2009—2014年2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引入空间效应,对广东省金融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地区差异进行空间计量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对本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分区域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非珠三角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空间集聚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7-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实证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空间自相关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人力资本可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人力资本-区域创新能力的结构还未形成;进一步研究时将广东分为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实证结果表明:与粤东西北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无论是在珠三角还是在粤东西北,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广东省2009—2014年2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引入空间效应,对广东省金融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地区差异进行了空间计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对本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分区域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非珠三角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空间集聚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