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政举 《红领巾》2005,(2):70-72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确立了反诉制度,但内容过于简略,理论界对反诉的诠释分歧较大,实践中掌握的标准也不统一,重构反诉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反诉与本诉的实质联系不同,可将反诉分为强制反诉和任意反诉.反诉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且反诉的事项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反诉只能存在于通常诉讼程序和一般诉讼案件中,在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中不存在反诉的可能,或虽可提起反诉,但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一、反诉制度概述 反诉,是民事诉讼诉的一种,是相对于本诉来说的一种诉.原告提起的诉,称为本诉.所谓反诉,是指在诉讼进行的过程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受理本诉的人民法院提出与本诉有牵连关系的,目的在于抵销或吞并本诉原告诉讼请求的独立的反请求.  相似文献   

3.
孙福利 《职业技术》2006,(8):114-114
一、反诉制度概述 反诉,是民事诉讼诉的一种,是相对于本诉来说的一种诉。原告提起的诉,称为本诉。所谓反诉,是指在诉讼进行的过程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受理本诉的人民法院提出与本诉有牵连关系的,目的在于抵销或吞并本诉原告诉讼请求的独立的反请求。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反诉制度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平等保护当事人权利、平衡法院职权和当事人诉讼权利.反诉制度是防止法院做出矛盾判决的重要制度,在理论上应当就反诉和本诉的牵连性、强制反诉、预备反诉、再反诉、反诉提起的时间等要点做深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司法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法院的判决则是法院行使国家司法权的具体体现,因此,任何国家法院的判决,应该只在法院地国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在目前国际交往十分频繁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其他国家的人或物,其判决结果要在他国境内得到协助执行才能实现,而一国法院的判决要具有域外效力,必须经过他国对其既判力和执行力的认可,从而在国际私法和国际民事诉讼法中提出了一个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什么是应该请求承认和执行的外国判决,承认外国判决和执行外国判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的规定过于粗疏。学界关于反诉的主流观点在审判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反诉的目的是当事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动摇、抵消、吞并本诉只是某些反诉可能起到的作用;适应反诉制度的立法意图,有条件地允许本诉当事人以外的人作为反诉的主体十分必要;不必把与本诉的牵连关系作为反诉成立的要件,可将与本诉是否具有牵连关系作为标准来划分反诉的类型,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强制反诉制度。  相似文献   

7.
对于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各国采用了不同的制度,作为承认或不承认外国判的依据和执行标准,在决定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的诸要素中,政治的和经济的因素对各国的政策导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法律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实际上,一个国家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的制度是综合考虑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我国法学界忽视的两个问题:反诉的构成要件和反诉管辖,并认为在此前提下,反诉应以关联性为构成要件.而关联性与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事实与证据以及攻击和防御方法有牵连.最后,鉴于强制反诉有诸多缺陷,我国至少目前不能引入该项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情况下,一国法院对案件实施管辖而作出的判决需要其他国家的协助(即获得外国法院的承认与执行),法院的司法权威才能实现。但是,由于各国实施管辖的标准不同,在民事责任竞合案件的管辖上各国容易产生间接管辖权的冲突从而影响判决的承认与执行。解决的方法包括两种,一是各国放弃对间接管辖的规定,二是通过条约的形式制定共同的管辖标准。  相似文献   

10.
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是一个很复杂的国际私法问题,不仅关涉个人利益的实现,亦关涉国家利益的维护。在我国对外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构建一套宽严相济,既严肃又便捷、既能捍卫国家司法主权又能实现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制度,这对完善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程序规则,推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真正维护涉外案件中内外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反诉概念,并从反诉概念出发论述了反诉区别于本诉、反驳、第三人独立请求的特征。澄清了对反诉的各种模糊认识,以利于法院准确适时受理反诉请求,使提起反诉的被告权益在民事诉讼中得到及时的确认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雅虎拍卖案”讨论在互联网下,国际私法传统的管辖权、法律冲突、外国法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所受到的冲击和挑战。互联网的全球化和非中心化使管辖权的确定应当有“真正的实质性的联系”,也使得在审理互联网侵权案件时,有时也当考虑其他国家公法的效力,判决要得到承认和执行以前两个问题的解决为前提,同时,也是前两个问题要适当解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管辖权问题历来是国际私法理论研究和国际民商事诉讼实务操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它将影响到从案件的受理,到法律的适用,直至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管辖权是法院审理争议问题的权利。法院获得管辖权的基础是基于被告在该辖区内的出现。在国际私法管辖权领域,“最低联系原则”是现代管辖权理念的一种理想主义,它有助于我国国际私法管辖权立法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现行立法对反诉制度没有系统科学的具有操作性的规定。目前有关反诉制度的司法解释不仅不能适应现实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适用上的混乱。因此,应建立强制反诉制度。从强制反诉的主体,时间,审理和判决方式等方面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间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跨国婚姻数量上升很快,与其他婚姻类型相比,跨国婚姻的离婚率最高。离婚案件的管辖权对离婚法律适用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也是离婚法律程序的起点,并对离婚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有直接影响,是涉外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法院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是内地与香港特区法律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安排》的签署及其司法解释出台,香港立法会审议对《内地判决(交互强制执行)条例》(草案)的审议通过,使得相互承认与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的机制在两地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7.
评“温州钢材受骗案”──兼与任永中同志商榷黄可人1988年5月瑞士工业资源公司(IRC公司)因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技公司)诉其侵权损害赔偿纠纷,不服上海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以中国已加入《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即“纽约公约”),原审法院无管辖...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目前实际以及广东司法实践情况,我们应注重加强涉外实务性教学观念,更好地适应广东处于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现实。加强涉外实务性教学观念应注意以下方面:1.涉外性与涉港澳案件;2.涉外案件管辖权的特别规定;3.特定的法律适用;4.涉外判决承认与执行的专门规定。  相似文献   

19.
内地与香港之间一直在民商协助领域进行积极的协商与探索,但是目前在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方面,双方还一直没有达成有关安排。随着香港与内地民商事活动的不断增多,两地法院审理的涉及对方居民或财产的案件也随之增加。这就对两会判决的互相承认与执行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但是,目前由于缺少可以共同遵循的协议机制,这使得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的程序繁琐,给两地民商事交往造成极大阻碍。因此针对关于两地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的模式选择提出一些设想,并结合“一国两制”的宪法框架和法律实践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20.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中一项提高效益、实现公正的平衡性机制,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化已不相适应,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反诉人的合法诉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反诉制度中诉讼权能失衡的原因主要有反诉立法的薄弱、反诉制度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审判实务中错误观念的制约、反诉的理论研究尚待深入、传统"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笔者以为在借鉴他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应构建我国反诉制度中的平衡性机制,确保本诉被告诉讼权利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