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说我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我的同事和朋友们着实大吃一惊!虽然不至于目瞪口呆,却已百思不得一解。老高年届六旬,平生连一个短篇都未曾写过,忽然要写长篇小说,没有感冒发烧吧?是为了出名吗?老高的官不大不小,在圈子里已小有影响,还要靠一本小说打场子?何况弄得不好,还会在本不大亮的牌子上,抹上一把稀泥!是为赚钱吗?老高虽是工薪阶层,但却己达温饱。何况挣钱的道儿有的是,何故偏偏选上这吃力不讨好的门径呢? 就连我的妻儿也很疑惑:工作忙得有时连晚饭都不想吃,还有时间写小说?老伴劝我说:“等退休了慢慢再说吧!” 不管…  相似文献   

2.
两手博     
我的顶头上司连一句“丫头你写不写博?”都不问,直接默认我一定会写。在我交代完工作后,他不动声色地说了句:“把你博客的地址给我,我来给你加个链接。”  相似文献   

3.
每当收到来新夏先生寄自天津南开园的新著,总有种该立马提笔写一写这个勤奋笔耕的老头儿的冲动。可冲动了好几年就是没有付诸行动,以致于雁斋书橱里积累下来的来自邃谷老人的赠书,眼见着已是书脊挨着书脊地排成班列成队了——积重难返的结果,是连通读一遍的决心都不敢有,遑论开笔评书了。偶然在外场邂逅鹤发童颜的老人家,只是在心中暗唤惭愧,连话都不敢朝那书事上多说。何以故?先生长我约四十岁,怕他出口那诙谐的话把自己给“挤”着了:“老朽我把整本书都写出来了,你这‘少壮’连篇文章都写不出来?”  相似文献   

4.
观点加例子,这是不少通讯员在写消息时常用的一种手法。用这一手法写出来的消息,不是内容单薄,就是呆板老套,看后让人觉得味同嚼蜡。这类消息究竟有啥毛病?毛病就出在缺少概括上。何谓概括?《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单扼要。写消息离不开概括。有了概括就使一篇消息既有骨头也有肉,既有点上经验也有面上成果,显得丰满厚实,简洁明快。概括,宛如衬托红花的绿叶,它能给消息增许多色彩。写消息时究竟如何概括呢?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概括新闻事实。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但新闻事实并非都是一个个完整…  相似文献   

5.
谢顾问:过去上学时因为没有练好字,现在学写稿子时常听人说:“看你写的字这么差劲,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不好,这怎么能采用你的稿子呢?”是呀,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字都写不好,还怎么能向报社投稿呢?我很烦恼,请谢顾问指点迷津。39312部队王问王峰同志:的确,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文章写得如何,字写得好不好往往也是个重要因素。但要知道,我什1平时所说的“某人很会写”,决不是指他很会写字,书法功底好,而是指他的文章写得好。一个人字写得好,只能当书法家,可只凭这一条,绝对当不了记者或作家。编辑看稿件,主要是看他的文…  相似文献   

6.
再写张建星     
两年前,我曾写过张建星。那时他刚刚捧得第二届范R江新闻奖奖杯.活脱脱的津门报坛一龙驹。两年后.再写张建星,颇有一种“经短汲深”的感觉。是写他如北方冬日般的旷阔、深造.还是写他与激情共存的练达和大度?是写他思想敏锐.善于策划组织重大报道、重大活动.还是写他血浓于水似的大众情结.关注以民生民情为内核的社会热点问题?直到我跳上赴天津的火车.都无法使自己的感觉更全面一些.客观一些,冷静一些。又见张建星.他还是那样精力充沛,利索痛快.当然.更忙了。这位《天津日报》最年轻的副总编辑、最年轻的高级记者.在与我…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06,(44):10-11
香港的女作家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是不是已处在一个鸡肋世纪?生活上有着太多食而无味、弃之可惜的人情与事物,上至婚姻、事业,下至中午时分匆匆吃下肚的盒饭,都可能是鸡肋。”  相似文献   

8.
教育系统通讯员绝大多数是人民教师,他们的字功底比较强,逻辑思维比较严密,写作水平比较高,写议论、通讯没有问题,但要写好新闻报道特别是写好报纸常用的消息,并非易事。我作为黄冈日报《科教周刊》的编辑,每天都收到大量的通讯员来稿,觉得教育系统通讯员来稿最为突出的是教育新闻不够新,消息中没有导语和时间,没有交待新闻背景材料。如何让教育新闻出彩呢?  相似文献   

9.
女儿你是在织布吗?毕淑敏正式写作十年以后,我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名为《红处方》。之前,我一直踌躇要不要写长篇小说?它对人的精神和体力,都是一场马拉松。我年轻的时候受过苦,从此落下毛病,对所有长途跋涉,都要三思而后行。有几位我所尊敬的作家,写完长篇后...  相似文献   

10.
教育系统的通讯员绝大多数是人民教师,可以说他们的文字功底比较强,逻辑思维比较严密,写作水平比较高,写议论文、写通讯没有问题,但要写好新闻报道特别是写好报纸常用的消息,并非易事。我担任《黄冈日报&;#183;科教周刊》的编辑,每天都收到大量的通讯员来稿,发现我们教育界通讯员来稿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育新闻不够新,新闻消息稿件中没有导语和时间,没有支持新闻背景的材料,如何让《科教周刊》出彩呢?  相似文献   

11.
于冰 《新闻知识》2001,(8):14-15
从事新闻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大概没有谁敢说没采访过会议的。单是经济方面的会议就有什么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及某一具体部门的行业会议等。采访会议的记者都知道,会议报道既好写,也难写。说好写,是指一般开会的部门或组委会的秘书处大都会给参加会的新闻单位发通稿,或者即使没有通稿,也会发些相关资料,记者要想偷懒,东抄抄西凑凑也能交差。说难写,是指会议报道要想出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什么呢?去的新闻单位多,新闻资源(会议资料、有关人员讲话等)共享,题材上的优势大家都没有,你要不想出些出奇制胜的点子,…  相似文献   

12.
干江东 《新闻窗》2007,(4):114-115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更具贴近性和可读性?如何才能更好地反映党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生活,吸引更多的读者?著名记者艾丰曾经说过: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我们的经济新闻,还愿意看,还能看明白,那样,经济报道就可算是写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谢顾问:常听一些编辑在评论我的稿子时说:“你的稿子写的都是好人好事,很难见报。”我不明白:为什么“好人好事”稿难以见报?(沈阳)海松海松同志:一般说来,写好人好事的稿子是难以见报的,特别是为全国全军性的大报投稿。这是为什么呢?据编辑们讲,凡写好人好事的稿件,往往有以下弱点:一是新闻事实不突出不显著。新闻媒介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应当是显著的能引起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尤其是全国性的报刊、电台、电视台,要求新闻事实更重大更显赫更过硬一些。倘若是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如扶老携幼、拾金(小量的)不昧、助人为乐等…  相似文献   

14.
常见小学生上课读书,有时候会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要是让他们看戏看电影呢?立时就精神起来看得津津有味。这现象里头包含着一个道理,那就是戏和电影一般都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生活化了的语言,生动曲折的情节,还有什么序幕呀、高潮呀、结局、尾声呀,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让文章写得都像戏和电影,那不合实际,但写得不要太平了,注意有些“戏”,应该说是并不过分的要求。有人说,农业喜欢坦荡的平原,文章喜欢起伏的高山。的确是这样,这话正同中国的一句古语相合:“文似春山不喜平。”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粗粗地想了想,文章要…  相似文献   

15.
如何正确看待开源软件的价值.如何正确看待基于开源软件的创新,需要说明白,一般人认为,开源软件的源代码开放.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写的.其中的“价值”都明摆在那里,我们还能做什么?比如:FreeBSD、Linux内核和Open Office.org办公软件包.都是开源(自由)软件.特别是.对于我们而言.它们的价值在哪里?实际上.面对这3个外来的“怪物”,我们往往只能发傻.  相似文献   

16.
在期刊界设立国家期刊奖项是1999年开始的,是国家在期刊界设立的最高奖项。最初取名中国期刊奖,后来正式取名国家期刊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去年年底举行的是第三届,我省有条件的期刊都积极申报,但评选结果不理想,比上两届获奖期刊的数量有所下降。四川是期刊大省,期刊质量也不错,管理部门监管得力,但为什么中奖率低?除了总结经验,还找找自身原因,既做得好又会说,写好参评资料。材料该怎样写?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我初学写作,什么题材都想写。可一位老报道员对我说,初学搞报道,应多写身边的兵的故事,不要写部队中心工作的稿子。对此,我迷惑不解,果真如此吗?清指点。81252$队荣吉民范奋民同志:我翻看了不少文件和有关规定,屯问过一些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从未见到或听到初学写稿者“必须写什么,不能写什么”的规定。因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也是讲新闻自由的。只要你写的稿子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利,内容又真实可靠,且不违反各种规定、法纪,写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完全由作者自己来决定。如果你对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题材…  相似文献   

18.
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真谛张平你对人生是怎么看的?如果有这么一道题,而且你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对任何人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人生是什么?或者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各种人有各种人的看法。我写《孤儿泪》这部作品的时候,就有这么个问题一直萦...  相似文献   

19.
少写应景稿     
有位初稿报道的战友向我们诉苦,“我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都有时效性,可就是见不了报,你说邪门不?”我随手翻了翻他保留的底稿后,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不是邪门,而是你把门走邪了。”也难怪,他写的稿子都是一些“应景稿”。比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他就写妇女生活;“五四”青年节时,他就写青年活动;春节前夕,他就写某某请假,正月十五前他又写起了闹花灯。底稿一大摞,真正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却不多。纪念节日的稿子,报纸需要,完全可以写。然而,这方面的稿件用量毕竟很少。再说你如果卡着“点”才往报社寄,弄不好就…  相似文献   

20.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1,(1):28-29
来稿一律不退 溪根爱写诗,经常投稿,但都被退回来了。 妻子说:“整天写七律,你就不能少写几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