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小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课程,也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教育教学以人为本,当然须关注小学生作为生活中的人对于劳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而目前学校小学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却不够理想。课程内容缺乏丰富性,主要表现为劳动与技术教学内容没有重视与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说过,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应当怎样理解这一科学论断呢?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就是把劳动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看作是一个思想觉悟和劳动态度问题,而同劳动是谋生的手段对立起来。这种意见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除极少数先进分子外,绝大多数人的思想觉悟还不足以自觉地把劳动当作生活第一需要,而只是把它作为谋生手段。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有了极大的提高,这时,劳动才不再是谋生手段,而变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我认为这种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就有类似的说法。他认为,劳动是一个健康人的自然需要,是人们活动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是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大脑,改造发音器官,逐步具备可说话的能力。共同的劳动又有了交流思想的必要,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于是,语言就在劳动中“并且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由此可以说“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与生活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幼儿时期是幼儿认知世界与周围事物,培养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劳动教育则是实现幼儿生活力培育的重要途径,以主题式的劳动教育实现幼儿生活力的提升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趋势。生活力视域下的幼儿园主题式劳动教育是一项关注儿童生活体验、培养实际技能和促进综合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生活力视域下幼儿园主题式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将生活力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完善评价方式,从而使主题式劳动教育保有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合唱是一种声乐演唱形式,指的是由两组以上的歌唱者,按照不同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音乐产生于劳动生产和生活斗争中。最初的音乐是与劳动结合一体的在古代集体劳动生活中,人们为了协调劳动动作,为了减少在劳动中疲劳,以及因感受到劳动的欢乐而发出某种劳动呼声,那就是初期的歌唱。  相似文献   

6.
劳动技术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劳技课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劳动联系紧密、实践操作性强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和劳动习惯为目的,为他们今后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参加生产劳动打下基础。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这门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面临许多困境。一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现存困境  相似文献   

7.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劳动是个体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劳动能力的发展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幼儿处于成长早期,在此阶段要多让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积累成长所需的经验。马鞍中心幼儿园注重开展“耕读教育”,提倡让幼儿参与种植劳动,通过家园共育创设“家庭试验田”,以此为基础实施幼儿劳动教育,引导幼儿在自然中体会劳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柏拉图、斯宾塞到马克思和杜威,对教育之生活价值的关注一直贯穿于西方教育哲学的传统之中。劳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与现代劳动生活相联系和结合的产物,本身内蕴着十分丰富的生活价值。然而,一直以来,传统劳动观念、现代劳动实践以及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所造成的各种困扰,导致劳动教育的生活价值一直隐而不彰。而现当代社会生活不断增长的闲暇时间增多与生活空心化、社会竞争加剧与生活消极化、消费主义泛滥与生活物欲化以及媒介技术失范与生活娱乐化等困境则使得通过劳动教育来引领和解决现实生活难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劳动教育的生活价值呼之欲出。学会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美德等,既是劳动教育关涉美好生活的必要方向,也是劳动教育引领青少年成功应对当下及未来生活挑战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9.
邵洁 《现代教育》2011,(Z2):40-41
一、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1.人力资源是自然资源转换为社会财富的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源是自然界长期演变而形成的客观存在物,但它还不能直接构成社会财富。社会财富是由对人类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构成的。从自然物变成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必须通过人的劳动。劳动就是人力资源的使用和消耗过程,没有人对自然资源的劳动,没有消耗自  相似文献   

10.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民间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其作品深刻而真实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1.
一、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劳动技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打下初步基础.劳动技术课中选择工农业生产、服务性劳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作为教学内容.为此,选择了生活中必须的、生产中最基本的、使用率最高而适应性广的生产劳动项目作为技术载体,进行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大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这是孩提时里老师教唱的一首儿歌,曾给我们幼小的心灵镀上劳动光荣的烙印,如今依然记忆犹新。时序更替,物换星移,生活伴随着漫长与沧桑的岁月,因为劳动而和谐美好,因为劳动而芬芳动人。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4):9-10
据调查显示,中国中学生的劳动时间远低于其他国家。中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过于片面化,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课程设计也过于形式化,而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教育要回归生活,中学生的创造力才会被激发,幸福生活的能力才会被唤醒。因此,本文跳出班本课程的构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设计劳动调查、劳动体验、劳动创新、劳动赏识,以及劳动幸福等劳动教育活动,搭建渐进式的"劳动教育"生活化体系,帮助中学生在认识劳动、经历劳动、思考劳动、评价劳动、内化劳动中掌握劳动技能,塑造正确的劳动观,从而点燃他们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4.
生活意味着工作。劳动是人的生命。—伏尔泰 劳动常是快乐之父。—伏尔泰 灵感只由劳动而诞生,只为劳动而降临。—柴科夫斯基 劳动使体魄强健,懒散使穷体底弱。—泽尔士 劳动甚至能把平凡的日常生活变成欢乐的节日。—莱尼斯 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挣得的财富是克服痛苦和贫困、反对无所事卒的恶习的唯一良药。—皮萨列夫 通向光荣的道路由劳动铺成。—布勃利里·西尔 体力劳动在一定条件下,乃是一种“肌肉的欢乐”。—巴甫洛夫 只要习惯于劳动,不劳动就反而无法生活。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有赖于劳动。—帕斯卡尔 人凭籍劳动的帮助才日臻…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活与劳动》是一门学习日常生活与简单劳动的常识、技能课程。由“生活”和“劳动”两部分组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和劳动习惯。这是学生应掌握的最起码和最基本的知识。而在学校诸多的教学内容中。这方面的知识又往往容易被忽视。在加强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动脑动手能力的今天,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育,把劳动和家庭生活、学校生  相似文献   

16.
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目前,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然而,对于异地频繁流动人员而言,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还达不到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的主要目的,原因在于养老保险异地转移还存在统筹层次、地方利益保护的障碍。那么解决的办法主要是提高统筹层次,打破地方保护的狭隘思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的建设、加强立法等。  相似文献   

17.
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新阐释,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历史,而社会生产力性质的变化则表现为生产力三要素在生产力系统中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变化。本文从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的现实意义、基本内涵以及主要措施三个方面,对这一命题展开分析和阐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青年地理教师需要注重研读教材,观察生活,见贤思齐,倾听学生,记录课堂,逐渐成长为资深教师。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着,拼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时明确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习总书记的讲话,吹响了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同心同德建功立业的号角。  相似文献   

20.
<正>劳动与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主要目标再也不是单纯的劳动了,而在于加强基础教育中劳动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和进行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态度和能力,以适应受技术深刻影响的社会及家庭生活的需要。由此可见,在整个劳技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