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 识的时期,也是学生的行为、思 想最具可塑性的时期,这一时期, 我们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外,更应 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而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 学生正确地理解美、欣赏美;正 确区分是非、真假、善恶、美丑 的重要手段。那么,语文教学中 应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首先必须帮助他们增 加知识,开拓视野。 因为审美能力是以认识能力 为基础的,而认识能力的提高, 又必须依赖知识的丰富。要让学 生学会欣赏作品的生活美和艺术 美,需要依靠对字、词、句、篇 和语…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具审美价值的学科,物理学科教学的审美构成,应包括物理教学内容美、物理教学结构美和物理教学媒体美等要素,融合了科学美、礼会美、自然美和教学艺术美的审美属性,这些审美凶素都遵循着简洁、对称、奇异、和谐统一的审美法则。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艺术形式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途径来达到的.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聆听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愉悦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  相似文献   

4.
荷马史诗和《格萨尔》是分别产生于古希腊和中国古藏区的两大英雄史诗,同具博大精深的历史内容和超类绝伦的艺术审美价值。魔幻美为它们重要的艺术美之一。魔幻美是浪漫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通过神魔、幻化、巫术、梦幻等艺术手段造成扑朔迷离的虚幻而又荒诞的意境;魔幻生成的心理基础是自然宗教观念和万物有灵论。  相似文献   

5.
许则变 《辅导员》2010,(14):86-86
语文美育就是借助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活动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这两种教育理论相互渗透而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学科——语文审美教育,而语文审美教育中最具审美化的教材当属唐诗宋词。诗词具有语言美、韵律美、情感美,巧妙挖掘诗词的美育因素,利用"诗词教学的美育因素"能拓宽审美教育的途径,是培育民族审美情趣的重要起步。  相似文献   

6.
营造美术课堂教学之美 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审美教学,而审美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深入钻研,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的各要素:"巧设情境之美"、"追求语言之美"、"展现创造之美","运用演示之美",在探索教学新模式、寻找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作思考、下功夫,在艺术化的教学中达到最美,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教育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觉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化生活,美化人格,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创造性的劳动,规范自己的生活行为,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最有效的形式,最直接,最简便又最为得力的手段,中学音乐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音乐教师也必须在音乐教学和艺术实践中,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是贯穿于任何一门学科中的,而语文是最具人文特性、最具诗意的学科。中国作为诗的国度,诗歌教学其实就是在进行审美教育。在诗歌教学中应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发现美、创造美,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陶冶自己的情操,是初中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富含美和丰富的情感,音乐课是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乐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该怎样培养学生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如颗颗珍珠,闪耀着美的光华。语文课最具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能够逐步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美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鉴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音乐鉴赏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让学生能够具备最起码的艺术情怀。  相似文献   

12.
泽吉 《西藏教育》2008,(7):37-37
我国的教育目的要求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在美的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而舞蹈形体课是主要形式之一,通过舞蹈形体课的教学,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和美好心灵的行为,舞蹈形体是一门综合艺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在这一方面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曹红波 《文教资料》2007,15(8):154-155
中学生审美教育必须抓住学生的爱美心理,由生活及艺术,从认识到创造,从认识美,欣赏美到创造美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而提高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有着丰富的美的因素,集中表现为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与奇异美等五个方面。它是客观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真实、概括和抽象的反应。数学美是数学教学中极具挖掘潜力的内容之一,数学中以美为媒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对启迪思维与开发潜力,对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都有极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美术是最古老、最具普通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美术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作为美术老师,不光是教学生画图画,让学生掌握构图、上色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艺术之美只有与生活中的美和谐统一,才能引发他的文化发展,才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就加强美的教育,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相似文献   

16.
孙美娜 《文教资料》2013,(28):72-74
语文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中开展美育,首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关;其次要引导学生欣赏美。因为没有审美能力,再美的事物也没有意义;最后要激发学生创造美。因为只有创造出新的美,才能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环境、美的行为、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祝汉茂 《文教资料》2007,(21):158-159
语文教学语言作为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语言的独特个性,则是为教材中文学因素所决定而应该具备的艺术性品格。就审美的视角而言,教师是审美主体(学生)与审美对象(教材)之间的中介,要出色地发挥审美中介的作用,富有美感地将课文世界中诸多美的因素传递给学生,就应当运用富于强烈艺术和诗意美的优质教学语言。那么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品格包括哪些方面?文章就笔者从教多年的体会作出总结,"形式美、情感美、理性美"这三美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语言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中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最具艺术魅力,它表现在人物内外美的和谐统一,情节的离奇幻美,环境背景的虚实相生等三个方面,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世界,传递着一种奇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尤慧娣 《考试周刊》2023,(10):159-162
舞蹈作为义务教育艺术新增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但在笔者的调研中发现,当前少儿舞蹈教学存在过度关注技能,忽视审美价值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少儿舞蹈基本艺术特征为导向,精心优化“肢体美”;精细雕琢“童趣美”;精确体悟“风格美”;精准发掘“情感美”,实现舞蹈教学的精准转变,由此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助推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中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最具艺术魅力,它表现在人物内外美的和谐统一,情节的离奇幻美,环境背景的虚实相生等三个方面,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世界,传递着一种奇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