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平叔教授受蔡元培先生生前的嘱托,搜集、整理蔡元培的著作,继八卷(蔡元培全集)、九种《选集》及十四卷《文集》出版之后,更以耄耋之年撰著了180万字的《蔡元培年谱长编》,上册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的。1919年1月1日,罗家伦、傅斯年等北大高年级学生出版了《新潮》杂志,得到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的大力支持,编辑部就设在李大钊任馆长的图书馆办公室。蔡元培特批每月3000元大洋办刊。《新潮》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他们要求辞退两个教师陈独秀和胡适,开除两个学生罗家伦和傅斯年。蔡元培坚持不肯。  相似文献   

3.
《生活教育》2010年第10期《回望大师》专栏刊出了晓风同志新作《蔡元培、黄炎培最早引进“生活教育论”》,使我眼睛一亮,启发良多。我在学习研究陶行知的同时,也长期学习研究蔡元培,有关专著去年译成朝鲜文在韩国首都出版,当地几家大报争先大幅报道。问题是我不能像晓风同志那样以敏锐眼光,  相似文献   

4.
由高平叔先生撰著的《蔡元培年谱长编(上)》已于近期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蔡元培先生自己的著述和研究蔡先生的专著,在海内外,特别是海峡两岸已经出版的,不在少数,一个公认的看法是高平叔教授在蔡先生生平研究方面处于无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先生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特别在教育界享有盛名。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但是,建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蔡元培研究一度处于沉寂状态。1979年以后,学术界对于蔡元培的研究大为改观。高平叔的《蔡元培年谱》,周天度、唐振常分别编撰的《蔡元培传》,梁柱的《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和聂振斌的《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等专著相继问世;报刊杂志发表的有关蔡元培的文章也已达百余篇。本文拟分几个方面,对1979年以来蔡元培研究的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王栋生 《教师博览》2013,(12):11-12
<正>福建教育出版社的这套《民国学生这样写作文》,是由1922年上海中央编译局出版的《全国高小国文成绩新文库(甲编)》翻印的,原书收414篇,由蔡元培先生亲自鉴定,文言白话,语体不拘,"惟精神思想是取",的确是蔡元培的眼光。读这些90年前小学生的作文,非常感慨。今日要编这样的文库,纵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1 2月 2 7日 ,第 5届国家图书奖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1 2卷本《应用心理学书系》荣获第 5届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是图书出版的国家级最高奖 ,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 ,每两年评选一次。本届国家图书奖共 31种 ,其中教育类图书仅 2种。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两年来第 2次获此殊荣 ;在上届国家图书奖评选中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4卷本《蔡元培年谱长编》 (高平叔著 )曾摘取桂冠。《应用心理学书系》共 1 2卷 ,包括《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十卷本于1935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赵家璧主其事。当是时,蔡元培在总序结尾处曾预言:“希望第二个十年与第三个十年时,有中国的拉飞尔与中国的莎士比亚应运而生。”中国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通过整理、编选和总结,已成了重要的文化积累。蔡元培的预言也不期而言中。《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作为“第二个十年”是“第一个十年”的赓续,由上  相似文献   

9.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月刊),从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1917年1月,陈独秀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陈独秀仍任主编。1920年初,编辑部又迁到上海。同年12月,陈独秀到广州,此期间由陈望道负责编辑部工作。该刊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由瞿秋白任主编,在广州出版四期,再次休刊。从1925年4月起为不定期出版,1926年7月停刊。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一位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教育家和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以其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地位,成为众多中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最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金林祥教授撰著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一书,作为《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之一,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凡二十六万余言,真实、全面、系统而深入地展示了蔡元培筚路蓝缕,勇于开拓,锐于创新,对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2010年第10期《回望大师》专栏刊出了晓风同志新作《蔡元培、黄炎培最早引进生活教育论》,使我眼睛一亮,启发良多。我在学习研究陶行知的同时,也长期学习研究蔡元培,有关专著去年译成朝鲜  相似文献   

12.
吴非 《今日教育》2013,(6):22-22
据说最近几家出版社都在弄"民国小学生作文",我没能力收集,只翻看了福建教育出版社的这套《民国学生这样写作文》。这套书是由1922年上海中央编译局出版的《全国高小国文成绩新文库(甲编)》翻印的,原书收414篇,由蔡元培先生亲自鉴定,文言白话,语体不拘,"惟精神思想是取",的确是  相似文献   

13.
徐金奎 《山东教育》2012,(32):60-61
最近,我仔细阅读了《南方周末》编辑蔡军剑先生赠阅的《跟蔡元培学当校长》一书,感受颇深: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期间的办学思想、办学策略、办学过程、办学效果,了解到蔡元培先生在国家动荡的年代里追求教育理想的艰难。蔡元培先生的形象也立  相似文献   

14.
陈西滢与凌叔华陈西滢曾留学英国,获博士学位,26岁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作为散文家,他主编过《现代评论》,和鲁迅打过笔仗。主要作品有《西滢闲话》《西滢后话》。凌叔华出身北京书香官宦人家,自小爱好绘画,曾在《现代评论》和《晨报》副刊上发表她的成名作《酒后》等作品。后出版作品集《花之寺》《女人》《小孩》等。她的小说受到鲁迅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正>二、蔡元培的大格局大格局亦即大胸怀,主要表现在教育实践上,而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管理和领导领域方面,具体点说,主要在他的北大校长任上。蔡元培的大格局,表现为八个字:"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919年4月,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在《公言报》上发表了《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函》一文,阐明了他在北大的办学主张:"至于弟在大学,则有两种主张如下:(一)对于学说,仿  相似文献   

16.
书讯     
《孔子·蔡元培·西南联大——中国教育的发展与转折》出版该书由华南师范大学袁征教授撰写,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上篇:先秦时期的儒家教育,主要内容有孔子和苏格拉底教学法的比较、孔子思想中的偏激倾向。中篇:中国古代教育从中期进入后期的转折,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10,(8)
编者:蔡元培研究会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书集涉及文化、哲学、历史、教育等领域,是蔡元培研究会近两年来的研究成果。主题包含蔡元培的生平活动、学术思想,美育思想、蔡元培与近代人物以及史料辑佚。这些研究成果总体上反映了近十年来有关蔡元培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杨贤江是我国无产阶级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的《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开创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体系。在日本世界教育史研究会出版的《世界教育史大系》里,就推举杨贤江和蔡元培、陶行知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代表,并且标明唯有杨贤江是共产党的教育家。在杨贤江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关于师范教育的论述,占着重要的位置,他提出的许多独到见解,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  相似文献   

19.
书架     
《教育》2013,(11):59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作者:胡适出版:新世界出版社1917年7月,胡适受蔡元培之邀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文科教授,讲授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名学、英文高等修辞学。胡适一边教学,一边编写教材。顾颉刚曾对同窗傅斯年推荐:"胡先生讲的的确不差,他有眼光、有胆量、有断制,确是一个有能力的哲学史家。"在其讲义内容基础上,胡适经过一年的删补修定,写成《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原书名《中国哲学史大纲》)。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后的第一件事,是物色北大新学的领军人物。他的好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汤尔和向他推荐了陈独秀,并将十余本《新青年》杂志交给他。他翻阅了《新青年》杂志后,马上决定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月薪300元,并立即徒步前往前门外煤市街的旅店拜访陈独秀。1905年,蔡元培和陈独秀曾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