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教育学史视角把脉当前我国教育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能够发现教育学学科发展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传承上的断裂。新文科是应对当前科技革命、社会需求的重要策略,是对传统文科的更新与升级。聚焦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在教育学发展历史中挖掘既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新的教育学发展路径,坚守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坚持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在坚持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形成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2.
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有助于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在新时代改革发展进程.我们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把握学科特点基础上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即服务实践需求以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分支学科建设、探寻自身学科逻辑以推动成熟化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内容形成、完善学科建制以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规范化建设;在强化理论实践交互生成基础上建设研究生教育学学术体系,即聚焦重大问题以演绎归纳生成学术成果、拓宽学术视野并扎根各学科研究生教育领域、呼唤多角色主体参与以打造学术共同体;在立足中国本土立场基础上建设研究生教育学话语体系,即推动适度借鉴与自主创建统一、坚持文化自信、争取国际认知和认同.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需要。中国教育学的三大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和国教育实践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格以中国魂;共和国教育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实践赋予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以实践脉;数字技术发展赋能中国教育学同步发展以动力源。构建中国教育学,亟须明确其总体定位、核心概念、重大命题和基本范畴,重点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微观逻辑主线,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为宏观逻辑主线,形成微观教育学和宏观教育学的基本雏形。在方法论上,需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继承与理论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学科立场与跨学科借鉴等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以学校教育为研究对象而确立了其学科地位,但这种微观的学术框架难以反映教育科学分化与综合的快速发展。经济学从微观融合宏观的成功发展道路表明,教育学的发展也只有将教育问题的微观与宏观有机地结合,才能适应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需要,走出传统微观视野下的“普通”教育学体系,形成更富有生命力的现代教育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学是中国传统教育学与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发展的产物,民族性作为它的主要属性,是中国教育学区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教育学的主要标志。对于中国教育学而言,它在继承中国传统教育学的同时,经历了一个借鉴、模仿甚至移植他者教育学的过程。尽管中国教育学在不断发展,但如何全面关注民族性依然是一个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中国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只有立足中国多元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不断关注中国多元文化的教育实践,才能凸显其民族性,中国教育学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话语的学科。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尚缺乏大教育学的建构视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学人,应进行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使教育学既成为面向所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又成为能涵盖各教育领域的大教育学,在每个教育领域,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进行大教育学建构亟待突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突破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突破教育学学科界限;突破西方话语;突破抽象形式。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应当通过四方面路径:聚焦终身教育体系;立足大教育学学科视野;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扎根中国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学史到教育学术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用”为目的、向西方倾斜而自我否定的学术心态、公式化的创作方式和形式化地追逐西方学术新潮以便迅速在中国加以运用等的结合,是中国现代教育学的重要传统,它导致了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上的双重隔绝:既隔绝于中国文化历史传统,也隔绝于西方文化历史传统。要改变这一状态并使教育学保持必要的文化张力,理应把传统教育学术纳入研究视野,从教育学史拓展到教育学术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比较教育学天然具有跨国性,学者们往往能在与别国学者的互动中获得参照,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品格。回溯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几代比较教育学人所形成的这一学术共同体具有以下三种鲜明的文化品格:第一,研究主体不仅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且表现出鲜明的“天下”志向;第二,研究内容反映“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服务中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将教育前沿领域的中国关切与世界需要相连接;第三,研究过程突出彰显了“和合共生”的方法准则,不仅关注多样的国别与问题,而且努力促进各种教育思想与实践的融通创新。新时代,继承并发展这些文化品格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核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而形成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教育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教育学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学科和学术话语发展、学科和学术人才培育、学科和学术治理等五个系统的灵魂、动力和关键,也是此五个子系统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成效的标准。政治方向和思想影响力都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成熟的标志、标准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有效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教育思想创新成果是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资源。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以教育思想创新为核心,努力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教材编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教材编写是一种科学研究,只有以科研的方法与精神去编写教材才能确保教材质量。教育观的变革是教材创新的根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思维方式是教材编写的灵魂。高师教育学教材编写应强调学术性,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借鉴、吸收、整合西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果,重视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特色,立足国情,在科学深入认识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及其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1.
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理论的原创研究是基于本土、面向本土的研究 ,解决本土现实的教育问题。由于各国的教育有着共通性 ,这种基于本土的原创性教育理论就必然地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我国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因历史的原因使原创的努力失去传统积淀的支撑 ;缺乏时代的精神文化氛围 ,学术批判力的弱化 ,问题意识的淡薄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疏离亦是其缺失的原因。而学术批判力的提高 ,教育研究问题意识的增强 ,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回归 ,树立教育研究的超功利关怀等 ,使提高教育理论的原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王景 《教育学术月刊》2010,(8):12-13,23
中国教育学的思维框架和理论来源基本上是因袭西方教育学或哲学。然而,中国教育学学术性格的成型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教育学在学术性格的形成中继承了圣贤哲人"圆融和合"的研究哲学和"六经注疏"的治学传统,同时,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也滋生出"自我矮化"学术情结。  相似文献   

13.
"文化高速公路"旨在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发现代旅游资源,实现文化站点的连接和站点文化的高速传播,探索开放大学背景下文化建设模式。研究从学术层面和教学层面切入,挖掘西柏坡至北京沿线的历史文化,力图还原历史。学术层面旨在挖掘西柏坡及沿途红色资源的学术价值,提升学术品位。教学层面重在普及红色知识,传承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结合当年中共中央的实际行程设计选取"西柏坡—北京"路线图,途经五处红色基地,组织多种学习活动。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同时开展社会调查,注重搜集口述史料、组织图片展等。在方案实施中,充分发挥电大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虚拟路线图",以提高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的广度与时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教学论是产生于中国教学实践并为中国教学实践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论,是已经形成的关于中国教学的概念系统、思想系统、方法系统和表达系统。中国当代教学论是理论思辩的结果,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国外教学理论的学习、吸收、改造和转化。中国当代教学论具有兼容并蓄的胸怀与海纳百川的气质,唯物辨证的指导思想与科学的方法论,扎实的实践基础与强烈的问题解决意识,勇于探索的意识与持续的创新精神,深厚的文化传统与悠久的历史传承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学术传统与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学术研究的传统是致力于人的发展和对教育真谛的把握。然而,随着近代以来西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传入,教育的学术传统被割裂,给教育学的发展带来诸多的困惑。继承传统是教育学创新的前提,也是教育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aims to present some interpret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school movement in Argentina, with special focus on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cesses and with the political currents of the 1920s and 1930s, on its elements of continuity and differentiation with regard to the pedagogic tradition of normal schools typical of the last few decade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on its impact on the renewal of the intellectual field of pedagogy.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article, a topography will be outlined throwing light on how this movement specifically developed in Argentina, trying to identify the most salient features of an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at combin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edagogic thinking with the creation of educational projects with local traits. The author’s hypothesis is that this movement deserves to be rerea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ts cultural importance, its experimental nature and its controversial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pedagogy in Argentina, as it embodies the set of tensions and contradictions typical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a cycle of expansion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social and 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dagogic thinking.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转型是现代化的深层内涵 ,它是指人的生存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在中国 ,文化转型的主导价值目标是用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启蒙和塑造中国人这一构成现代化的主体。要实现文化转型 ,必须批判地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研究与人类学的研究都是关于人的科学研究 ;一百多年以来 ,人类学研究所铸就的相对成熟的学术传统 ,特别是它的“整体性视角”、“田野作业”的方法原则、“交叉文化分析”及其“文化普同论” ,以及它关于“全球化”的解说与研究等 ,反映了人类学对人类现实的密切关注和与时俱进等特征 ,可以成为我们教育理论创新的“他山之石”。本文既论及人类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也联系和分析了当今中国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出版是以大学的孕育发展为依托的,它所形成的传播知识、促进教育、学习和研究的学术文化传统是其特立于其他类型出版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自近代开始创建大学并发展大学出版事业,长期以来为发展大学教育事业和促进学术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大学出版却存在对学术文化传统的某些偏离现象,造成学术出版特色淡化和质量下降等现实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刻反思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和精神特质,努力摈弃浮躁之气而回归大学出版的学术文化传统,从而形成大学出版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大学出版的本质目的和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