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齐格蒙特·鲍曼的消费思想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置于流动的现代性的社会背景下予以初步探析,主要围绕着消费社会的降临、刺激消费的3个递进式的动力因素以及消费社会中整体性的丧失3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鲍曼的消费哲学.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省郑州、开封、平顶山3个地市的5所普通本科高校学生教育消费情况的调研表明:大学教育成为教育消费支出的主要方面,大学学费增幅远远超出居民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大学生教育消费成为居民生活的沉重负担;大学生教育消费的类型呈多元化态势,也存在一些盲目和非理性消费行为;城乡之间的教育消费存在差异,教育消费的职业阶层分化严重,且大学生教育消费的需求还在进一步扩大;大学生教育消费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人、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应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教育消费理念,完善各种资助体系,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等。  相似文献   

3.
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从获取物品、使用物品及消费物品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消费异化,进而提出要建立"人道主义的公有社会制"和树立"人道、健康的消费"以扬弃消费异化。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是针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病态消费而产生的,但他关注的异化消费现象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也广泛存在。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也存在着人情消费过多、炫耀性消费、盲目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异化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五个方面形成合力,以指导大学生消费向理性、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不道德消费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因此,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构建可持续消费道德规范,遵循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谐消费和循环消费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良好的当代大学生消费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社会消费形式多样化,信息消费方式逐渐成为消费主流。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特殊群体,其消费行为、消费观念影响着未来国家社会的发展。本文总结了大学生信息消费的方式及特征,最后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人四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实际,从家庭消费对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影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家庭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家庭消费应当适应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消费社会的出现,大众消费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转型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研究最为重要与复杂的问题之一。当代大众传播与大众消费之间关系紧密,正是由于这一紧密关系促使大众消费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进而促进了商品拜物教、幸福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等级等四个方面的当代文化观念转型。  相似文献   

8.
《达洛维夫人》体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休闲消费所折射的阶级问题的关注。立足休闲消费的三个特征(交往性,身份认同性,社会资本性),研究发现:"交往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建立人物关系网,呈现了休闲消费对不同阶级的影响;"身份认同性"以消费能力的差异构建个人身份,展现了不同阶级对消费的迥异态度及其因不同消费能力受到的差别对待;"社会资本性"构建了社交圈,揭示了休闲消费为人们带来的新机遇和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9.
鲍得里亚在《消费社会》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表面物质财富丰盛、以神话自视的消费社会,但在消费的眩目的光环下掩盖着一个个幻象,不过这些幻象是如此的巧妙,以至被认为是实现的乌托邦。本文着重考察了消费幻象——物品消费和符号消费背后的真相:消费的意识形态和争斗承认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消费对于个体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异化消费的出现又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复兴带来了负面影响。异化消费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满足自我欲求为目的的消费形式,它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异化消费具体体现在侧重物质消费、颓废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符号化消费等几个方面,它给社会、国家和个体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要走出异化消费带来的阴影,必须提倡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1.
战国秦汉时期是文化消费发展的一个重要演变阶段,从其消费结构上看,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文化娱乐消费内容丰富多样,世俗化的乐舞百戏是消费主流;文化教育消费的层面逐渐扩大,出现商品化趋势;绘画艺术消费是汉代社会的一种时尚文化消费,备受世人推崇。每个特点背后都有其复杂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了福建省2011年和2003年9个地市农村居民的8个生活消费指标。首先对8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了3个代表性因子:基本生存需求因子F1、改善生活因子F2和健康生活因子F3;其次利用对3个因子加权平均的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把9个地市分成了3类,并且计算了同类别内部的平均因子得分、平均综合得分和8个生活消费指标所占总消费的平均比例,最后比较了2011年相对2003年同类别内的平均综合得分和8个生活消费指标所占总消费的平均比例的变化特点,并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对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美丽、色情从消费、符号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其分析切中当下社会的现实,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笔者试从身体与消费、身体与媒介、身体与女性解放三个层面对他的身体消费理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郭燕  全莉娟 《文教资料》2010,(16):130-132
消费辅导是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具体内容涉及消费观念辅导、消费知识和消费技能辅导、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辅导、消费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辅导四个方面,具体实施可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多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社会不良消费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的影响,并且从营造科学消费的舆论环境和节约消费的文化环境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讨论媒体文化必然要讨论消费社会,后者不仅是前者赖以产生的氛围,也是前者的必要社会条件。媒体文化对社会消费的引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对具体的、个别的商品的购买和消费、生活方式消费的组织和引导以及开辟新的生活风尚所需的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17.
消费流行与消费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流行是对消费市场、消费者行为影响最突出、最直接的一种消费现象,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特点和社会行为倾向.消费流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发展过程中表现了消费者的诸多消费心理,消费价值观对消费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服装流行的三个典型变化、发展阶段的分析,论证了消费者的各种心理需求始终是促成消费流行的根本原因;消费流行的发展趋势必将造成对其自身的否定.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经济尚未独立,思想尚未成熟,容易被不良社会消费观念影响,重视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对社会消费行为的正确引导,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把消费文化归纳为三个层次:物的消费、身份象征、心理满足。当代社会无疑已经进入了消费文化的范畴之内,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物的消费,而是在寻求精神上得到快乐和梦幻的所谓实现。符号制造与消费塑造着社会的形态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但这种欲望未必对社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需要理解与控制它的张扬与懈怠。  相似文献   

20.
<正> 生产和消费,是构成社会生产过程四个环节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正确认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横行当道时期,肆意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和消费关系的基本原理,否认消费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甚至不准人们提消费,因而给我们的理论研究和经济工作带来了严重的祸害。粉碎“四人帮”以后,论述生产和消费关系、肯定消费在生产中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