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给出了收敛群SU(1,n;C)的定义,研究了其性质,主要考虑了SU(1,n;C)的极大性质.将-Rn上收敛群的元素的一些性质,推广到了Cn空间上,得到了Cn上收敛群的一些性质,并且利用这些性质证明了收敛群中某些子群的一些极大性质.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收敛群SU(1,n;C)的定义,研究了其性质,主要考虑了SU(1,n;C)的极大性质.将R^-n上收敛群的元素的一些性质,推广到了C^-n空间上,得到了C^-n上收敛群的一些性质,并且利用这些性质证明了收敛群中某些子群的一些极大性质.  相似文献   

3.
给出U(3)群与SU(3)群的定义及关系,强子按味SU(3)群的不可约表示(多重态)分类,准确地预言了一些新的粒子,说明了强子的自旋、宇称、电荷、奇异数及质量等一系列性质的规律性.强子遵从相应的费米和波色统计,每一种夸克含有内部空间自由度,不同色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通过传递带色的胶子而发生.而这一物理过程也需要用SU(3)群来描写.揭示了SU(3)对称性在强子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性,关于SU(3)对称性的分析,对未知规律的探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矩阵的QR分解证明了C上n阶对角酉阵群和n阶非奇异对角矩阵群的一个商群是同构的。并且利用矩阵的LR分解和QR分解,给出了某些运用。  相似文献   

5.
本利用矩阵的QR分解证明了C上的n阶对角酉阵群和n阶非奇异对角矩阵群的一个商群是同构的,并且利用矩阵的LR分解和QR分解,给出了某些运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全部初等因子两两互素的矩阵A ,讨论了A的中心化子C(A)的结构性质 :(1)C(A)是环Pn×n 的交换子环 ,且C(A) =P [A];(2 )C(A)是向量空间Pn×n 的n维子空间 .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规范势可分解理论和具有内部结构的理论基础.使用李代数方法对SU(2)规范势进行了完全分解,将SU(2)规范势用单位矢量场进行表示,进一步研究了SU(2)规范势的几何意义,并使用几何投影方法分解了SU(2)规范势,建立了SU(2)规范势用矢量场分解的一般表达式.最后,研究了当→n取规范平行三维矢量时SU(2)规范场强和Yang-Mills作用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群表示的不同观点,可以消除存在于群C4v酉表示中的佯谬.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SU(2)群及同位旋、同位旋守恒定律,讨论了SU(2)对称性的意义和作用,给出了同位旋守恒定律可以解决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群的方次数是群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反映了群的元素阶的性质特征.通过对群的方次数的初步探讨,得到结论:若群G的元素阶均有限,且sup|a|a∈G=sup|a|a∈G(G),则群G的方次数expG=sue|a|a∈C(G).并进一步用方次数刻划了群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苏轼接受的是中国禅宗,而摈弃的是印度佛教的外形。他对禅宗的接受有三个时期最为重要,分别是倅杭时期、黄州时期和惠儋时期。苏轼人生经历的这些变化,恰恰与中国佛教禅宗史以及中国文化史的历史沿革,有着某种内在的吻合和联系。这些吻合与联系,从宏观背景上促进了苏轼对佛禅的基本态度的形成。苏轼凤翔时期主要接受佛教艺术史,倅杭之后开始渐次深入到中国禅宗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中。这种转变既有苏轼个人人生经历的必然性,也有与苏轼贬谪所在地域佛禅情况的吻合,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苏轼由佛向禅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2.
苏轼与米芾交往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芾是与苏轼有着长达二十年交往的宋代名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和学家,他以为人疏狂,不合流俗称,但对苏轼十分尊敬,师事之甚谨,是苏门的成员之一,本根据有关资料,对米芾的出生年代,定居地点,仕途经历作了辩证,对西园雅集的真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分析了苏轼与米芾关系密切和感情深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前哲与今贤为苏轼诗词文系年之作颇多,其嘉惠学林亦自不待言,然亦偶有千虑一失处。今举其数端予以考辨并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关于赤壁的诗词歌赋吟咏颇多,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词中隐括的故事元素、情绪和史观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吴宇森电影《赤壁》剧本改编的重要精神依据。诗意表达的充分利用提升了影片《赤壁》的表现张力,使古典意味更浓重,并使影片在人物塑造、故事构思、声画效果、主题思想上都得到了更为便捷有力且深刻的阐释,同时也开拓了新时代对于词境活用的新领域和词学接受的新范畴。  相似文献   

15.
只用一对玻色子的产生和湮灭算子α∧ 、α实现了SU(2)和SU(1,1)代数;只用一对q玻色子的产生和湮灭算子α∧ q、αq实现了SU2(2)和SU2(1,1)代数。  相似文献   

16.
The higher-order fluctuations in the SU(1,1)generalized coherent states are discussed.The definition of higher-order SU(1,1)squeezing is introduced in terms of higher-order uncertainty relation.For two possible bosonic realizations of SU(1,1)Lie algebra,the second-,fourth-and sixth-order SU(1,1)squeezing are examined in detail.It is shown that the SU(1,1)generalized coherent states can be squeezed to not only second-order,but also fourth-and sixth-order.Hence,it follows that the higher-order squeezing will occur for the fluctuations of the square of amplitude in squeezed vacuum.SU(1,1)higher-order squeezing is a kind of non-classical property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second-order squeezing.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苏轼贬寓惠州后的思想、人格和业绩都要比韩愈贬寓潮州强。可是,韩愈贬潮后的影响却比苏轼贬惠后的影响大得多。原因是什么?文章从苏轼对韩愈的推崇、遭贬后的地位、韩愈维护正统的儒家思想以及后世历代官员对文物的保护和宣传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事实的结论和历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Cultural adaptation may influence Latino youth substance use (SU) development, yet few longitudinal studies have examined cultural change over time and adolescent SU outcomes. Using longitudinal data collected annually across ages 10–16 from 674 Mexican‐origin youth (50% female), the authors characterized cultural adaptation patterns for language use (English and Spanish use), values (American values and familism values), and identity (ethnic pride), and examined whether these cultural adaptation patterns we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ial SU risk. Youth with increasing bilingualism and high/stable family values had lower SU risk compared to youth who primarily spoke English and endorsed decreasing family values, respectively. Ethnic pride trajectorie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SU.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cultural change related to Latino youth SU.  相似文献   

19.
在苏轼浩繁复杂的散体文章中,论说散文是一大类,而在其论说散文集群中有关历史人物论又是一类抢眼的文章。苏轼一生先后有四篇文章专门议论评价管仲,其议论评价的重点及表现手法都有差异。比较这些文章的差异,可以发现它实际上显示出苏轼早期论说散文与后期论说散文审美价值演变的一些特征。这些演变特征是其人生阅历磨励的结果,是其文学思想的新变与发展的产物,体现出从“有为而作”到“以意为主”、从“有所师法”到“苏氏法门”的价值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