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编者按:2012年3月23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主办的"广播新时代.自媒体时代的广播"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央电台副台长赵子忠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中国之声总监蔡小林主持研讨会。来自新浪网、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中央电台中国之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时代,广播应该如何彰显自己的魅力,以保持媒体市场份额的“基本盘”,并扩大“势力范围”,是所有广播人最关心的问题,换言之,是广播如何在自媒体时代生存、发展、繁荣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抛砖引玉,提出一些应对的举措:广播更要顺应时代传播趋势,充分尊重并搭建听众对信息传播“自我与自主”的权利平台,为听众创造更为自主、便捷参与互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姚苏晟 《传媒》2015,(2):45-47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概念的深入人心,国内一些行业开始了以自媒体为基础的业务转型探索.借助自媒体平台“短而精”“传播快捷”“受众多元化”等方面的优势,我国传统的传媒产业在其转型之路上迎来了春天.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对我国广播产业的自媒体转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充分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以期在自媒体背景下,为我国广播产业的转型变革给出—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2008,(6):53-53
5月14日,全国广播媒体区域整合发展与崛起方略研讨会在杭州开幕,会议邀请国内广播业界的专家学者及30多家全国广播媒体的代表,共谋广播的区域整合发展策略。这次研讨会由杭州文广集团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浙江传媒学院主办,西湖之声、余杭广播电视台承办。据了解,会议  相似文献   

5.
在多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如何实现跨地区、跨媒体合作,以方便快捷之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完成宣传任务?城市广播媒体如何探索发展新路径,发掘合作的深层潜力来扩大市场份额?全国城市广播协作体《飞越城市》节目运行十多年来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融媒体”“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打了广播等传统媒体一个措手不及,收听收视率逐年下降。地方广播面临的挑战更加巨大,也开始寻求融媒体的发展道路。在融媒体条件下,地方广播如何才能快速步入融媒体时代成了众多广播人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节目内容优质且贴合受众需求、立足传统释放“短音频”惊人力量、发挥人才优势让优秀广播人才为新媒体站台、打造优秀的融媒体团队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期望给大家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熊丽 《新闻实践》2005,(6):47-48
在广播已进入超电波生存的时代,随着各广播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在广告客户的推动与广播听众需求的拉动之下,广播媒体的品牌意识普遍觉醒。探讨广播媒体的品牌塑造之道,对于广播媒体的差异化竞争、经营目标实现、日常规范转型、干部队伍再造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品牌”与“传播”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广播媒体区域整合发展与崛起方略研讨会"上,与西湖之声开展合作的余杭电台"丽人广播"的定位受到了许多与会专家和代表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丁霞 《声屏世界》2008,(12):46-46
在广播频率众多、广播受众与市场日益分化的今天,中小城市的广播媒体竞争尤为残酷与激烈。于是,“错位”竞争、“类型化、专业化”电台成为传媒业尤其是中小城市广播媒体关注和考虑的问题。笔者所在的新余市总人口110万人,城区人口50万,全市大小车辆13万辆左右,可接收到的广播频率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综合台、音乐之声、经济之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频率、交通频率、文艺频率,的新闻频率、交通频率、文艺频率,周边地市的宜春台、吉安台,同一城市的交通广播、城市广播、渝水车电台。  相似文献   

10.
张蕾 《青年记者》2020,(5):47-48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广播业态产生巨大冲击,“媒体融合”成为时代命题。虽然目前广播业界在媒体融合的思维与路径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以声音为介质的媒体必然不会消亡,广播将沿着“广播融媒体”之路在艰辛探索中迎来嫗变与新生。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广播不得不思新求变。作者以近十年来佳木斯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在融媒体领域涅槃般地探索出了碎片化传播时代,取新媒体之长,补传统媒体之短,找到了逆风飞扬、融合共生的发展之道为例,对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破茧化蝶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精心打造中国广播的“新闻旗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核心传媒和重量级新闻总汇的“中国之声”开播百日,获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好评,她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对国内外媒体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央台一套节目改版的预期。“中国之声”郑重承诺“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大步跻身国际传媒市场,使中国广播受众一夜之间获得了“收听中国之声,遍知天下事”的人文知情权;她的  相似文献   

13.
熊科伟  张涛摄影 《中国广播》2013,(12):I0005-I0005
第四届中国广播学术研讨会12月1日在广州花都召开,本届研讨会总议题为“新媒体时代中国广播创新与发展”。下设“新媒体时代区域广播发展研究”“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和经营”“广播与新媒体的产业联盟发展战略”“网络广播的营利模式研究”“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内容创新”“新媒体时代广播发展的困惑与问题”“媒介融合时代中国广播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节目创优”等九大子议题。来自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等机构及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媒体的近80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参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16年传统广播媒体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盘点,认为2016年广播媒体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拼内容争用户,新频率建设与老频率改版并举;第二,多平台细分发,全媒体报道筑广播报道“新常态”;第三,融媒体寻共赢,纵横合作与联盟持续展开;第四,破传统求转型,多层次创意模式助推“广播4.0”时代;第五,重社交强互动,VR直播开启广播用户新入口;第六,回本质找初心,广播“声音”价值获得再发现;第七,转机制抓技术,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付纯 《中国广播》2014,(6):69-71
当前,互联网平台、手机终端服务以超速发展的态势,催生了多种新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新的信息即时传播方式,为大众营造出一个全新的自媒体时代。探索广播节目在自媒体环境中的特点,了解自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新要求,对广播未来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浅谈广播语言的想象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是听觉媒体,它通过有声语言向人们传递信息。与报纸、电视等媒体相比,它具有稍纵即逝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弱点,但从有声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来说,却又具有“以声取胜、以情感人”、激发听众思维、给听众以极大想象空间的优势。因此,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研究如何增强广播语言的想象魅力,  相似文献   

17.
在融媒体时代下,对传统广播媒体转型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对于推进传统广播媒体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从传统广播媒体内容品质、用户意识、媒体布局、盈利模式等方面,对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突围之道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拓展传统广播媒体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陈婷 《视听界》2010,(2):96-96
2009年4月-5月,江苏新闻综合广播、江苏新闻广播、金陵之声广播电台、苏州新闻广播联合新加坡新传媒广播频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同组织了“苏州工业园十五周年”大型新闻行动。这是江苏广播首次与境外媒体双向交流、联合采访、联动播出。  相似文献   

19.
关注中国之声对全国两会的报道,几乎所有和广播媒体可以实现融合的成熟新媒体都与央广实现了合作。通过网络收听参与广播节目的听众已经超过用收音机收听的人数,社交新媒体和手机APP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多元的选择,广播媒体的发展也需要新媒体弥补自身的局限性,这样广播媒体和其它媒体的融合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基层广播媒体不尽快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迟早还会被日益发展壮大的媒体挤到边缘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魏诠  王剑 《新闻知识》2012,(1):57-58,110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出现,以几何速度提升了信息数量和信息传递速度,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以"快"为优势的广播新闻。在微博时代,广播新闻需要扬长避短,并适时适度借助微博平台,才能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