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今天,新建地方师范本科院校应积极创新未来教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高质量的未来教师.分析传统物理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沿着“学术性”“师范性”与当前教师专业性的内在要求相结合这一视角,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方式和方法、评价体系这几方面对物理学师范本科专业“三性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研究,以提供借鉴,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师培养层面的基本矛盾,“师范性”与“学术性”之矛盾是作为师范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存在的,它只可能在作用点或维度上发生转移,而不是消失。就生发逻辑来看,这一矛盾因基础教育与师范教育围绕教师求与供的互动而起,逐层向下投射到培养主体选择、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学设置等方面,并具体表现为培养主体的“师”“综”之争、培养模式的内在结构重组、“教师教育课程”与学科课程比例的调整、实践活动设置的改革等。随着教师培养落到“师范专业”上,培养主体的“师”“综”之争烟消云散,“师范性”与“学术性”之矛盾的作用点也将聚焦到“好老师”造就上。在“好老师”内涵不断丰富的背景下,“师范性”与“学术性”矛盾将会进一步推动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标准与制度体系的完善、“师范教育—基础教育”共同体的内涵式建设、“职前教育—在职教育”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教师培养模式创新是时代的呼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原因,教师供求状况是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直接动力,学校自身的办学基础和办学优势则是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可采取4+2模式,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为培养高学历、研究型教师积累经验;普通高师院校宜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具备条件的地方向一级过渡,实现小学教师本科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本科层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0所院校的192份本科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或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发现,当前师范专业培养人才的类型、胜任工作类型和适于任职单位都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不同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培养方案对教师培养的认识存在差异,尤其是对未来教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能力、职业道德存在不同的理解,对未来教师是否需要掌握这些内容也有不同的认识;培养方案没有借鉴当前教师培养、教师知识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对培养方案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提出针对地方院校中文师范本科生的“读”、“说”、“写”、“教”的潜能发掘问题,有其现实针对性。这里所说的能力是指适应中文师范本科生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读书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和师范技能。“读”、“写”、“说”、“教”能力的培养与发掘,可从课程设置的改革、能力培养的个性化、创设新的培养模式、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6.
选择教师培养模式应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师资供求状况及学校自身的基础。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可以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为培养高学历、研究型教师进行先导性探索;普通本科高师院校宜采取“宽口径、厚基础、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应积极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具备条件的地方向一级过渡,实现小学教师本科化;以终身教育理念统领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教育平台和依托。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师教育正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高转型,走质量提高型的教师培养之路,综合性大学承担教师教育的任务便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实现教师教育的大学化。教师教育的大学化是一种大学加师范的培养模式。也是以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统一为基本理念的一种培养模式。综合性大学利用学校拥有多样化的学科专业结构、较高的学术发展平台与资源、深厚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共享和团队异质性理论,构建师范在校生-在职教师混合虚拟学习社区,结合各自优势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是有待验证的积极探索.本文在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师范在校生-在职教师”混合虚拟学习社区模式,并就其互动学习机制和培养优势特点做了细致分析.最后对基于此模式的实现案例——好看簿“未来教育家”小组从访谈结果、成员活动参与度和社会网络等角度做了论证分析,提出了该类社区在搭建、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师范特色的关键。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秉承优势,探索了幼儿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本文阐述了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的背景、界定、意义以及“理论的实践化”、“实践的理念化”、“反思的常态化”的渗透式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的实践一反思价值取向理念,以期克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割裂的弊端,改变传统封闭型的理智取向教师培养模式,为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探索有效途径,走出一条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幼儿教师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有着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传统,这一传统折射出其注重“博雅教育”、实施“包班教学”的理念.以此为背景,本文选取荣林斯学院作为研究个案,探讨了美国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课程制度和实习制度,对其实践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是否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取决于现实的教育需求,关键在于提升未来教师的教学效能;小学阶段的教师培养更需要关注“实践性知识”的养成,要强化“师范性”科目的学习;小学阶段的教师培养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养成,这是帮助未来教师胜任小学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官卫星  舒海燕 《文教资料》2014,(20):123-124
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打好师范学生的心理基础,关系到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合理设置课程,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营造师范性校园文化,以增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为培养未来的合格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潘妍宏 《广西教育》2022,(15):80-83
本文针对当前育人模式下教学、竞赛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三者相互孤立的现状,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索以教师岗位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艺术类师范专业集群“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凸显共建、共享、共用,提出构建“课赛证融合”教改模式,完善艺术类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推进专业群“课证融合”共享课程体系建设,共享教师、教学资源;建用结合,推进专业群“助学辅教”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法,以实现助“课”、促“赛”、获“证”,提高艺术类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俊 《文教资料》2008,(18):165-167
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和特有的行为规范.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未来教师,关注高师学生师范人格的培养是师范育人教育的重点.本文对高师学生师范人格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加强校风建设、学科建设、师德教育、自我教育、社会标定等方面提出了师范人格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针对传统教师培养模式的弊端,我国部分高师院校对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验。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升级式”的,即由四年本科学士学位教师的培养向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晋升;还有一些院校采取完善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等措施,进行学士学位教师培养的改革,以增强师范教育的师范性。  相似文献   

15.
贺菲 《文教资料》2014,(2):81-83
教师教育一直面临着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的问题,而且始终未能较好地协调这一对关系。随着综合性大学开办教师教育,这一矛盾又成为争论的热点。文章从现状着手,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综合性大学开办教师教育融合师范性和学术性的途径。首先借鉴国际教师教育变革的基本经验,探索学术性和师范性相统一的“大学+师范”的培养模式;其次坚持“大师范”办学宗旨,利用综合性大学门类齐全的优势力争使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多样化;最后在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一体化,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师范院校是对未来中等学校教师进行定向职业培养训练的基地,素有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之称。而师范专科学校,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层次,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这不仅是师范专科学校的性质使然,更为我国发展基础教育的战略任务所决定.不言而喻,师范专科学校与初级中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的联系是何等的密  相似文献   

17.
教师培养模式创新是时代的呼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原因,教师供求状况是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直接动力,学校自身的办学基础和办学优势则是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高水平师范大学和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可采取4+2模式,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为培养高学历、研究型教师积累经验;普通高师院校宜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具备条件的地方向一级过渡,实现小学教师本科化.  相似文献   

18.
卓越教师培养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必由之路,如何培养中学卓越生物学教师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以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卓越中学生物学教师培养为例,探讨并提出了中学卓越生物学教师需具备的“KPDIS”五位一体必备能力,建议以OBE成果导向教育作指导,参照“一践行三学会”的师范认证毕业要求,以实施“UGSS”人才培养模式和“五个一”工程,全方位培养具备“KPDIS”能力的卓越中学生物学教师。  相似文献   

19.
高素质人才培养依靠教师,为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恰逢其时。本文基于OBE理念的专业认证,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师范生培养为例,参照认证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构建了以“毕业要求为核心”的师范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结合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和提升培养质量的初衷,提出了“多维协同培养”模式。希冀该模式对完善师范专业建设、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肖强 《教育教学论坛》2013,(46):214-216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基础教育改革对未来教师的基本要求,中学教学模式必须从"经验型"转向"研究型",教师角色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为适合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满足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需求、职业特色鲜明的未来教师,我们以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例,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师队构建、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践环节创新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