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行动研究简介   行动研究是一种最初应用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可以采用此研究方法.20世纪50年代,经前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考瑞(S.Cony)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进入了美国教育研究领域,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家长以及社区支持教育的人都参与到了对学校教育的研究之中。对于什么是行动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称行动研究是“教师的研究”或“实践者的探索”;Geoffrey E.Mills在《行动研究》一书中称行动研究是“一直由教师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2.
“校本教研”实际上是用行动研究的方式研究教育和教学问题,早期的教育行动的倡导者就明确地将教育行动研究称为“校本行动研究”(school-based action research).“亲自参与”、“亲自创作”便是行动研究的原始特征.它的根本追求是让教师不再成为教育研究的旁观者或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让中小学教师亲自参与,让教师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和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周洪宇教授认为,“阳光教育”是一种相互感染、呵护和促进的教育.包含了关爱教育.合作教育、挫折教育.理解教育、赏识教育等内容。提出学校教育阳光化的三个方面.五大行动和五大法则。其中,“孝亲教育”、”意商”及“合育”的提出颇具新意。孝亲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髓,孝是道德  相似文献   

4.
詹捷慧 《今日教育》2007,(2S):21-22
近几年.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育叙事”逐渐走进教师的视野.并在教师中呈流行之势.俨然已成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深入认识这一研究方法有利于在研究中推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走向批判:教育行动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判理论被大量地植入教育行动研究,导致“批判的行动研究”成为行动研究的“新方向”。但不同的行动研究者在如何理解“教育制度”的问题上出现了种种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参考》2005,(6):62-62
安徽省教育部门开始开展7项行动,推动全省的教育公平工作。主要包括:维护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权益,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贫困生资助行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艾滋病(家庭)儿童、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保障他们教育权益的“关爱行动”;通过卫星接收站、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点等建设.把“名师教学”、优秀课程送到乡村.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电波行动”;使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教育权”,维护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的“蓝天行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建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育叙事”逐渐走进教师的视野,并在教师中间呈流行之势,俨然已成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深入认识这一研究方法有利于在研究中推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链接—行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教育研究处于一个比较繁荣的阶段,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长期困扰学术界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行动研究”是“行动”与“研究”共同参与研究并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方法。行动研究自产生以来,受到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极大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研究观念的转变,也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带来了一些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雨梅 《中国德育》2005,(1):76-77,80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遵照专题教育活动“主体探究.关注社会,合作体验,创新发展”16字原则,推出了“绿丝带行动”的系列教育活动。。绿丝带行动”的寓意是:树环保意识,做环保卫士,佩戴绿丝带,把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连接起来。力争让学校环境教育做到:一个主题,四项活动。两个延伸。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2003,(3):18-21
现在.“数字化”这个词.在长宁区,从区长到企业经理甚至居民区的干部.都在频频使用。上世纪的“长宁效应“.到两年前的“数字长宁”的提出.“数字长宁.教育先行”已经浑入人心。去年.长宁区区长薛潮调研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工作时,对全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要求.总结了完善长宁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大规划所要考虑的问题:1、校园网“校校通”未来三年如何运转。2、教育平台资源库如何充实。3、多媒体教育和上海多媒体产业园如何相结合。4、如何推广“多网合一”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的行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的教育研究存在着片面追求“一般知识”和“普遍规律”、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等问题。行动研究的引入将有利于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行动研究在研究主体、研究过程和研究目的上与以往的教育研究不同,它使教师成为研究,使教育研究成为一种教育理论工作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平等对话和共同促进的过程,一种改善教师教育行为和提高教育实践活动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行动研究:是什么与不是什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行动研究是什么的追问,吸引人们到它“所不是”的内容中、到它的对立面中去寻找行动研究与另类研究如“正规的研究”的区别。“区别”对待的目的原本是为行动研究保留自己合法的地盘,可惜不少研究者在畅谈“区别”时,往往采取抬高“正规的研究”而贬抑行动研究的方式,其结果不仅使“正规的研究”神秘化,也使行动研究蒙羞,引出双重的误解。一、行动研究:不是什么在谈论行动研究时,人们总是不得不考虑教育行动研究与其他教育研究法的“区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是推进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之一。“行动研究”是教师教育的新路,“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使教师能更快地接受新教学理念,是适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形式。文章详细阐述了“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4.
行动研究法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共同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行动研究探究的是行动者的“实践理性”和“实践智能”,目的是研究他们的决策方式和过程。鉴于行动研究法比较适合在中小学教育研究中运用的特点,而在中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又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研究行动研究法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到底是如何应用的、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行动研究”是一种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提倡“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强调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结合。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会对教育及教育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主体、研究场域、研究目的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行动研究具有自身内在的逻辑,即“行动一研究”逻辑、“反思一行动”逻辑、“理性一反思”逻辑。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走向融合是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教育研究处于一个比较繁荣的阶段,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长期困扰学术界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行动研究”是指“行动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研究并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方法。行动研究自产生以来,受到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极大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研究观念的转变,也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带来了一些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1 申报课题的缘由 长期以来,我们不能否认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的无形的屏障.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专利,只有教育理论工作者才能做教育研究,也只有他们做的研究才称得上是教育研究.这样一来,一线教师退避三舍,教育理论工作者掌握着教育理论的话语权;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生活的实践者和情境的体验者,只能停留于教育实践的操作层面,无缘涉足教育理论研究的圣地.庆幸的是,近来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学叙事”逐渐走进中小学.它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恰好我在浙师大攻读教育硕士学位,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接触了不少新的教育理论,其中就有关于叙事研究的,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19.
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是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的实践创新,是教育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对教育部网站235份公开文献和262篇新闻报道的文本分析发现,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行动举措升级、行动能力升级、风险防控升级和行动成果升级来实现。其中,行动举措升级从行动机制、研究交流、资源配置和对外传播四个方面展开,同时需要通过行动能力升级作支撑,风险防控升级作保障,最终实现行动成果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实现“四个升级”,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需要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要素流动型开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机制建设与对接,突出品牌引领,加快标准研发、转化与推广,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进一步提升教育行动的精准化、机制化、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2005年5月12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刘良伟教授题为《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文章指出,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之后,中小学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否则,“科研兴校”、“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之类的教育倡导.便有些可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