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江雪娇 《南昌教育》2005,(11):22-22
哲人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语文老师说:“学生也是有思想的芦苇。”科学技术日益精湛,人类物质力量也渐趋强大,但是人的生命人的精神还是有脆弱的时候,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秋风中的芦苇,但不是枯萎的芦苇,而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芦苇。俗语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语文老师说:“教师只是郭橐驼(柳宗元笔下的遵从树木本性种树养树的园艺大师)。”  相似文献   

2.
《风中的芦苇在思索》中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而教师就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当新课程改革蓬勃开展的时候,作为教师则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新课程改革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面整合。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整合是近期我一直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南汇的泥城地处东海之滨,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素有“浦东延安”的美誉。在泥城小学周围,芦苇随处可见,并且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而在这片芦苇荡中,有近五十位烈士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生命。泥城小学根据这一背景,提出了“魅力芦苇”这一拓展型课程的设想,积极研究编制教材,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4.
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在其散文哲学著作《沉思录》中提到:“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这句话中所传达的讯息是,人虽然脆弱如芦苇,但是独立的思想能够让人坚强地面对一切.这句话同时也意味着,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如芦苇般弱不禁风、随风飘摇。  相似文献   

5.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脚踏一颗芦苇,轻松渡过宽阔湍急的长江。深溺于题海挣扎的同学们,并不需要豪华游轮或者潜水艇来营救,只要一颗芦苇就足够。“错题本”就可以充当渡过题海的芦苇。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6.
他说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行者.因为他始终信奉帕斯卡说过的那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成为这样的一枝芦苇真不容易,许多年以后。这枝芦苇终于绽放出思想的花穗,使他从当年的一位历史系大专生成长为今天语文教学的排头兵。他就是江苏省泰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姜堰市第四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徐宏寿。  相似文献   

7.
我当然不是帕斯卡尔所指意义上的“会思想的芦苇”,但我愿做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相似文献   

8.
王振权 《师道》2012,(12):47-48
“会思想的芦苇”源自西方三大经典散文之一的《思想录》。该文的作者——法国17世纪科学家、思想家布莱兹·帕斯卡尔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相似文献   

9.
临近毕业,学生请我给他们写几句毕业留言,在留言中,我写道:“智者的一生,应该是怀疑的、冷静的,并且是自由的。你能成为一名智者。”“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愿陈寅恪的这句名言伴你一路同行!”一学生看到留言后对我说,老师,谢谢你这三年里告诉我“思想”两字。是啊,“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人的生命如芦苇般脆弱,但人之所以显得高贵,全在于他有思想。我想应让学生成为一名具独立意识的人、一名思想者。而我们有些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  相似文献   

10.
原文法国人帕斯卡说:“人是一根脆弱却有思想的芦苇。”确实,在命运的洪流之前,人不是一块岩石,只是一根柔弱的芦苇。然而,人又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思考,是这根芦苇与命运对抗的方式,亦是人与万物的根本差别,那么,你还能说思考不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吗?  相似文献   

11.
帕斯卡尔说:“人是大自然里最弱的一根芦苇,但是他是根会思考的芦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已成为新课改中教师们的共识。为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笔者设计了一份力求全面反映课堂教学情况、操作简单的“课堂教学反思录”。试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特录下来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2.
提及“思想”一词.法国著名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脆弱却有思想的芦苇”这一经典言论.便会灵光一闪地浮上脑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题记:人只是一根芦苇,是所有生物中最脆弱的生物,但这是会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  相似文献   

14.
触摸名言     
苗淋 《师道》2006,(9):1-1
人是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的经典回答是:“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个比喻借助芦苇的特征,揭示了人的脆弱与渺小,也蕴含着人的韧性与伟大。它内涵丰富,如同芦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作为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思想录》中的经典语句,这句话不断被人引用、阐释、发挥,  相似文献   

15.
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最迎风摇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 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用途最广的,是芦苇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筐、簸箕,…  相似文献   

16.
秋苇     
在江南除了我外,我想秋天的芦苇是最美的了。荡舟在洞庭湖中,秋风送爽,心旷神怡。泊船在无名岛上,去欣赏南洞庭一大别景:秋天芦苇。没有春天的勃勃生机,也没有夏天的狂野奔放,更没有冬天的银装素裹,余下的仅仅是黄色的、略有些枯萎的芦苇。走在芦苇丛中,没有一丝气味,也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仅能依稀听见衣服与两旁芦苇擦过时发出的沙沙声,虽不动听却很美妙。身“陷”芦苇丛中,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  相似文献   

17.
南汇的泥城地处东海之滨, 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素有“浦东延安”的美誉。在泥城小学周围, 芦苇随处可见,并且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而在这片芦苇荡中,有近五十位烈士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生命。泥城小学根据这一背景,提出了“魅力芦苇”这一拓展型课程的设想,积极研究编制教材,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8.
口语和书面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口语是语言存在的口头形式,书面语是语言存在的书面形式。语言刚一开始产生的时候,只有口语,没有书面语。后来文字产生了,语言才开始有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上古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基本上是一致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所说的“芦苇”一词,在春秋时代称之为“蒹葭”。我们现在如果有人说“河套里长满了蒹葭”,相信大多数人听不懂。但在春秋时代,普通劳动人民全以“蒹葭”称之,如同我们说起“芦苇”一样自然。后来文字越来越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口语和书面语的距离就越来越大。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曾大…  相似文献   

19.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  相似文献   

20.
《今日中学生》2006,(7):14-19
“虾子退着走路,它的尾巴一撅,能在水里弹二三米远呢。”这是8岁的小亮看到冰箱上贴着的一只虾子后告诉我的,在这之前。我从不知道小小的虾子是如何走路的。小亮继续在房间里自由自在地转悠,东摸摸西瞧瞧。“切,。恁么个东西还插在家里呢!”很快,妈妈插在陶罐里的一大蓬芦苇让他好笑又不以为然。“这个有什么插头,我家前面的河滩上一大片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