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茶经》"九之略"为切入点,对《茶经》之茶道取向和陆羽之茶道取向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茶经》之茶道是以宫廷为主体的唐代社会各阶层茶道的综合体,而"九之略"之茶道是文人茶道的独特体现。《茶经》在茶道取向上是以"精行俭德"为内核,而"九之略"在茶道取向上以自然为内核。"九之略"之茶道取向,正是陆羽的茶道取向,它对唐代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走向、茶道取向以及形成文人茶文化主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抚子 《母婴世界》2014,(3):88-89
茶道在日本是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茶湯、茶の湯)。日本美术评论家冈仓天心在其《茶之书》书扉页上所说,“‘茶道’则是日本人孜孜以求的‘生的艺术’”。茶道,对于日本来说,不仅仅只是坐在一个茶室里喝茶聊天如此简单,他们在喝茶的过程中追求一种人生的顿悟,即“道”。  相似文献   

3.
"茶倒七分满,留三分的情意""看到这个茶托上的小茶杯了吗?这叫'天人合一',盖为天,托为地,杯身为人……"淡淡的茶香,伴着清晰悦耳的话语,送到人的耳畔。是谁在讲中国的茶道知识呢?走进北京市东直门中学一个小教室里,只见初一的两位女学生正在为小学生们讲解茶道知识。两组小学生分别围坐在两张摆满茶具的桌子前,一边听着小老师们的讲解,一边拿起茶杯,小心翼翼  相似文献   

4.
茶产于中国,唐时传入日本,并在日本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中隐约呈现出"禅"的影像,这是因为禅与茶均由留学僧带回日本,"茶"与"禅"密不可分,孕育了茶道特有的精神境界。日本茶道的四大真谛"和、敬、清、寂"均有"禅"的元素,品茶可感悟"茶禅合一"、"禅茶一味"、"佛法存于茶汤"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饮茶文化大致形成于8世纪初,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可以说日本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历史发展的延续。在中华文化中,"茶道"是重要的构成部分,"茶道"以"茶"为媒介,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礼仪,也是人修养的一种体现方式。通过倒茶仪式,一起品茶,增进友情,提高审美情趣,学习礼仪,是一种非常有用且和睦快乐的仪式。文章就中日茶文化对比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 ,但它的茶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的茶道闻名于世 ,但也是向中国人学习的。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人酷爱喝茶 ,饮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出了一个“茶仙” ,他叫陆羽。他著有《茶经》三卷 ,论述茶道的根源 ,茶道的方法和茶道器具。在这本书中陆羽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 ,于是被人们尊为“茶仙”。古代卖茶叶的店里都供有陆羽的塑像 ,奉为神来祭祀。其实 ,陆羽是个孤儿 ,他出生在湖北天门 ,有一天一个叫智积的和尚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 ,就把他抱回寺庙养育 ,这个婴儿就是陆羽。陆羽长大后 ,不愿意…  相似文献   

7.
"咕嘟咕嘟……"热水注进了杯子里.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看那片片茶叶儿在水杯里飞舞、漂浮.多狂野的"水落茶舞"呀!  相似文献   

8.
曾去过云南大理,对那里的白族三道茶感受颇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驰名中外。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  相似文献   

9.
我不谙茶道,只听善品茶的朋友讲过"一尝、二饮、三品"的喝茶口诀和"头遍水,二遍茶,三遍四遍是精华"的茶道。原来,喝茶不同于喝  相似文献   

10.
"咕嘟咕嘟……"热水不住地往杯子里落。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看那片片茶叶儿在水杯里飞舞、漂漾。多狂野的"水落茶舞"呀!我痴痴地发呆,小小的茶叶儿也能  相似文献   

11.
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道寓于器,道在器中,茶与道得到融合升华。“茶以载道”,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新兴行业“茶艺”承载着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2.
"侘寂"是日本传统文化、世界观、哲学思想的根基,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侘"和"寂"原本是两个分开的概念,"侘"是"人在宅中"的孤寂落魄,"寂"是经岁月流逝的美,在茶道发展过程中,二者逐渐融合,形成"一种不刻意突出装饰外表,强调事物质朴的内在,并且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本质的美"[1]即"侘寂"之美。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创造了"侘茶",而又提出"和、敬、清、寂"的茶道四谛将茶道精神归于"寂",可以说是由"侘"到"寂",表达了一种去繁华与修饰,甘于简单和清贫,而追求禅宗枯淡的、"本来无一物"的高洁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道形成于盛唐。茶道的核心是和,和的内涵很丰富,主要包括中和、和谐、宽和、和光、和衷、和平等;茶道的义理有茶艺、茶德、茶礼、茶情、茶理、茶学说、茶导引七者。七义者、莫不体现天人合一之和,并蓄了儒、道、禅三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道寓于器,道在器中,茶与道得到融合升华。“茶以载道”,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新兴行业“茶艺”承载着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5.
正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朝代,茶这一饮品便是在那时开始风靡的,无论是茶的产量和贸易量,还是茶艺和茶道的形成与发展,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饮茶是唐朝最时尚的一种生活方式,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也诞生于这一时期。唐朝时,中国南方广植茶树,各地所产名茶不下50种,其中浙江湖州的"顾渚紫笋茶"、安徽霍  相似文献   

16.
日本茶道是将宗教和艺术结合的一门传统文化艺术,在日本世代相传,深刻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而研习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就是体会其"四谛",即"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通过阐释茶道礼仪及茶事流程所体现的茶道精神,能深入理解"和、敬、清、寂"的深刻含义及日本人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己被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接受并喜爱,几千年的制茶、饮茶历史,使其与文化不断融合,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使饮茶这一生活形式演变为一种文化形态,进而上升到道的高度,下面就中国茶道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认识。一、中国茶道的形成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沏茶、赏茶、饮茶这一过程达到增进友谊、美  相似文献   

18.
大理白族“三道茶”是一项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习俗,但其起源与汉族有密切的关系,是由晋、唐时期的汉人的“茶与姜桂混饮”方式发展而来,同时融入了白族人民深厚的人生哲学,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白族“三道茶”茶道。“三道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特有的“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精神为其旅游深度开发提供了文化依据和广阔的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休闲美学视域观照茶文化,茶叶体现了审美主体的休闲心境,茶肆是休闲审美空间,茶则因为自身被赋予茶道精神而具有"闲"的品格.梅尧臣通过以茶计时、以茶悟道、以茶会友的茶诗创作,体现出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休闲审美意蕴.梅尧臣的茶诗是宋代市民阶层崛起和士人思想觉醒落实于文学创作的表现,而茶在休闲文化中被赋予的品格成为国民休闲文化...  相似文献   

20.
泰和合茶号在宜红"万里茶道"申遗项目中是极为重要的遗产点,经其修建的骡马古道也是宜红万里茶道不可或缺的部分。结合调研口述材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着重阐述了泰和合茶号的发展历史、运输路线以及泰和合茶号与地方社会的关系。研究认为,泰和合茶号及其修建的骡马古道对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