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社区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具有地域特征,内容十分丰富。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社区教育课程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普适性、系统性和地域性。开展学习需求调查,构建课程体系框架;编制课程指导纲要,编写好课程教材;在社区教育课程中强化数字化、网络化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思政教育课程在学生价值观念塑造、综合素养培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程面临着改革,这不仅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且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以及实现导向的转型都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有思政教育课程改革顶层设计缺失、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不够明确、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不够完善、思政教育课程教师改革能力不足。对此,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中,应当加强思政教育课程改革顶层设计、明确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完善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内容、提升思政教育课程教师改革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师范院校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课程结构失衡、课程内容单一、实践课程薄弱等问题。为了培养优秀师资,为了稳固自身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师范院校急需通过优化课程结构、统整课程内容、强化教育实践以推动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亮 《江苏高教》2020,(6):83-88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借鉴国外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经验,按照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教育融合渗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统一、多元延伸课程协同共进的思路,尝试重构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要实现所有课程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并完善创新创业专题课程,实践课程中要整合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的实战训练,延伸课程中要专设创业辅修课程。  相似文献   

5.
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参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然而迄今我国学术界对该问题还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参与不但指居民可以且应该介入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并且指在该过程中,居民与其他主体在平等的关系中进行协商和决策。公共治理理论、多元文化主义、解放教育学是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参与的理论基础。在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受教育者,是课程的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要促进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的参与,必须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被公认为是教育思想、辩论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中心,在研究生教师教育方面成绩尤为突出,其职前教师教育PGCE课程多次在教育标准局的检查结果中取得优异成绩.英国伦敦大学教师教育职前教师教育主要有一年全日制初等PGCE课程、中等PGCE课程以及职前义务教育后PGCE课程等课程.这些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学实践方面依次具有标准化、相互渗透化和层次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且被广泛运用于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与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提升小学劳动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劳动教育中,有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劳动兴趣的激发。因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小学劳动课程资源的建设,以信息技术助力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并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中,以促进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札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而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但是在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更不能是对辽的,只有学校所有面向学生的教育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整合,才能对学生形成最有效的教育。课程综合化正是当前教育探索的重要趋势,所以,结合学科教学研究活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方法很有价值。一、教育即生活,活动即课程。巴蜀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  相似文献   

9.
老年教育的转型和升级发展,要求在老年教育中引入"层次化"理念并实施课程层次化。课程层次化在教育领域具有普遍性。老年教育课程层次化的内涵和表现与学习需求、教育目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关系密切。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的老年教育课程层次化,前者是指某一门具体课程的层次化,后者是指课程与课程之间、老年大学与老年学校之间的课程层次化。老年教育课程层次化策略包括:课程内容适应学员需求、课程分层适应学员基础、课程规范适应学员特点。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教改中一个热点问题.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整合更是势在必行,本文分别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的方式、改革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及在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方面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1.
马宏  丁成浩 《辅导员》2014,(24):32-33
札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而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但是在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更不能是对辽的,只有学校所有面向学生的教育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整合,才能对学生形成最有效的教育。课程综合化正是当前教育探索的重要趋势,所以,结合学科教学研究活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方法很有价值。一、教育即生活,活动即课程。巴蜀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之中,以课程为育人载体,在专业课程教育的同时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引领,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在此基础上,儿科的课程思政教育需要将其与儿科专业医学教育充分融合,创新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本文分析在儿科医学教学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需求类多面广,较受欢迎的有数学教育课程、数学教育技术课程,极少有进修数学科学课程的愿望.在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应保持数学教育课程、数学教育技术课程和数学科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比例,继续教育课程类型与相应的教学模式相对应,重视数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程,而数学史教育是此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更好地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有积极作用。采用"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数学史教育"、"课后与学生交流数学史"、"在作业及考核环节中增加数学史部分"等方式,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了部分改良和推动,引入了数学史教育,在学生中取得了较好的反馈,教学效果也有较大提高。实践表明,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引入数学史教育,能有效地提升高等数学课程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实践课程是高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形成个人化教师专业知识的功能.立足于教育专业素养的培养,教育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必须明确定位于教育专业教育课程,在专业训练中应是学术有效性与职业有效性的融合,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支撑,突出教育实践的理性成分,在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育,更需注重德育,即课程思政教育。总结在“绿色建筑技术”课程中融合课程思政教育时遇到的课程思政素材的丰富性有待加强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难量化的两个问题。介绍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进行的探索,包括教师思政能力培养、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通过在知识讲授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和在建筑设计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意识,以实现知识与素养培养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高职教育中植入通识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高职教中通识课程的设置,应从遵循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后续教育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在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不同的课程形式中体现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建立高效、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生命安全教育的涵义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构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新模式,为使生命安全教育在新课程中得到较好的落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师的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小学教师教育中加强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和研究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培养小学教师的课程设置体系中,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对这类课程的功能、类型、理论基础、目标指向等也有了一定认识,然而课程的设置是全面而复杂的,总的来说,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仍有待于理论上的进一步完善和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本文试从教育实践课程的现状和如何构建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校通识教育重点在"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具有普及性、综合型的知识与价值。通过对中德两所综合型大学生物学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分析中德两国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以及开发方面的共性与个性。德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注重思维方式,以能力塑造为重点,课程体系衔接有序,同时将深入互动引入课程创新过程中。中国大学为学生提供基础理论扎实、集体意识强烈、阶段划分明确、科目设置综合的通识教育课程,然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通识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立足于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吸收德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内核,从通识教育课程育人理念出发,以通识教育课程培养目标为方向,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促进通识教育课程深入创新,应成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