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茶叶是备受人们喜爱的饮料之一,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均具有许多生物学活性和药理效应,除了能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振奋精神,减少疲劳,活跃思维,增进工作效率外,茶中的茶多酚还具有抗基因突变、抗肿瘤形成、抗炎、抗病毒及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现就茶叶的抗癌、抑癌机制作一综述,以帮助中老年教师增强防病健身意识。一、茶叶对多种肿瘤形成的抑制作用。肿瘤的形成是多因素、多基因突变的过程。已知有许多化学致癌物能诱发和促进肿瘤的形成,而绿茶及其成分茶多酚对肿瘤形成的多个阶段有抑制作用。在多种动物肿瘤的生物鉴定系统中,绿茶…  相似文献   

2.
饮茶与防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饮茶历史 ,很早以前就已认识到了饮茶的医疗保健作用 ,唐代《本草拾遗》上所载“诸药为各病之药 ,茶为万病之药”即为一证 ,而今茶已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保健饮料。随着科学的发展 ,人们对茶叶中所含的保健成分有了较详细的了解。近年来 ,中、美、英、法、德、俄、加、日等国的医药界和茶学界的科学家 ,对茶叶的保健作用十分关注 ,发现饮茶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具防治功效 ,在防癌抗癌方面的作用尤为引人注目。本文简要介绍饮茶防癌抗癌功效及其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1 茶叶中的防癌抗癌成分茶叶富含多酚类化合物 ,它们约…  相似文献   

3.
覆盖遮荫技术可以影响茶园小气候,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促进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和茶叶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茶叶的发酵工序是形成茶叶不同品种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法,比较分析了云南普洱碧罗春茶(不发酵茶)、福建乌龙茶(半发酵茶)和普洱熟茶(全发酵茶)红外特征谱的异同。结果显示,三种茶叶的红外光谱比较相似,但由于发酵程度不同,三种茶中茶多酚类物质成分的含量不同,因而它们具有各自的红外特征谱。研究表明,茶叶的发酵程度与红外特征谱的1037cm^-1、1147cm^-1、1324cm^-1、1520cm^-1和1240cm^-1附近吸收峰的强度和峰形密切相关,根据上述红外光谱特征峰的吸光度和峰形,可以区分茶叶的发酵程度等。FTIR光谱法为不同发酵茶叶种类的鉴别,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活,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去,犹如一杯白开水。然而,当你我不经意间加入一小勺别的什么成分,或是甜甜的蜂蜜,或是带有淡淡苦味儿的咖啡,或是更能富有情趣的茶叶……看茶叶杯中沉浮,是否勾起了你内心深处蕴藏的诗意呢?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汉朝时期,就知道茶不但有解渴及悦人之香味,而且有药效作用。东汉名医华佗已话及茶之药效。现代科学已明确这是因为茶叶中的化学成分起到的药用功效。 一、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1.水分:水是茶树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是形成光合作用的产物的重要原料。幼嫩的茶树新梢中一般含水分75—78%。叶片老化以后含水量减少。茶叶中的水分不但能溶解可溶性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无机盐  相似文献   

7.
茶 ,含有较多的鞣酸、茶碱、咖啡因和少量的芳香油、多种维生素、叶绿素等成分 ,适量饮茶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饮茶。下面所说的几种人就不宜饮茶。1.患有便秘的人不宜饮茶。因为茶叶的儿茶多酚类物质对肠胃粘膜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 ,因而影响了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 ,使大便干结 ,加重便秘。2.患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不宜饮茶。由于茶叶中的咖啡因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特别是大脑皮质有着明显的兴奋作用 ,饮茶尤其是饮浓茶 ,会使人脑处于一种过于兴奋状态而得不到休息。3.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人不宜饮茶。因…  相似文献   

8.
茶叶最适冲泡条件的生物化学实验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冲泡条件,使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浸出量最大,我们以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三类不同加工方式的四种茶叶,以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冲泡,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加工的红茶和不发酵的绿茶相比较,后者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较高;从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值来看,三类不同加工方式的四种茶叶的最适冲泡条件都应为85~90℃,4小时左右;冲泡过夜的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冲泡后放置过夜的茶水中三种成分含量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清代广东茶叶生产、贸易兴盛,饮茶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习惯,茶叶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关于茶的文化和风俗。通过对清代广东茶叶文化与风俗的探讨,可以了解到当时茶叶生产、贸易以及与民众生活关系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茶与地理环境胡龙成我国是茶树的故乡,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茶叶具有解毒的功效,并且开始栽植培育和驯化,通过长期的定向培育,形成了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等不同的茶种。在这些茶种中除红茶主要供出口外(我国茶叶出口量仅次于印度和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11.
研读宋代文献,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一套仿宋斗茶评价体系,此体系丰富了现代茶叶评价体系与品饮乐趣。通过使用相同茶品进行仿宋斗茶与现代茶叶感官审评对比实验,发现白茶、红茶、绿茶与乌龙茶皆可进行仿宋斗茶,白茶斗茶效果最好;同一类茶品在两种评价体系中评价结果规律趋于一致,即品质优的茶品评分皆高,品质差的茶品评分皆低。同时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将理化成分与茶叶品质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发现,茶皂素、氨基酸、咖啡碱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酚氨比值低的茶品仿宋斗茶与点茶效果更好。实验结果可为宋代点茶、斗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新茶饮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启发。  相似文献   

12.
在由动词和名词形成的句法结构中,把一个名词性成分确定为工具成分,其根据是这个名词与动词(即本文讨论的加工制作义动词)的特定语义联系。工具成分是依附于加工制作义动词的,一般和后者一同出现。不过,工具成分的具体位置是有变化的,这就形成了不同的句法格式。本文先报告对涉及工具成分的几种句法格式考察和比较的结果,最后提出关于加工制作义动词“价”的分析的一种建议。可以把“用+名词+动词”这一格式用作确定加工制作义动词的框架。比如,“用  相似文献   

13.
以茶叶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茶叶籽油,通过分子蒸馏富集提取茶叶籽油中抗氧化成分,并采用UHPLC-TOF-MS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CO2流速对萃取速率影响较大,采用超临界CO2梯度萃取的模式,不同萃取阶段得到的茶叶籽油的酸价存在一定规律,在萃取初期,茶叶籽油的酸价较高,随着萃取过程的进行,酸价逐渐降低,说明游离脂肪酸更容易溶解在超临界CO2中。茶叶籽油分子蒸馏馏出物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包括:山茶甙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阿福豆素,表儿茶素及表没食子儿茶素等5种。  相似文献   

14.
瑶家美食     
说到我们瑶家人的美食,油茶是不得不提的.瑶家的油茶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已经在瑶家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油茶,顾名思义,就是加了油的茶水.但其滋味并不是茶水味与油味的简单混合.瑶家人想喝油茶了,只要先把晒干的茶叶用温水浸泡一下,再往茶锅里放点油,把泡好的茶叶放进去捶打——捶打讲究姿势与节奏,是一种美与力的结合,看上去简直就是一种原生态的舞蹈!你可别小瞧这捶打的功夫,它可是制作油茶最关键的一步呢.捶打时,除了要掌握轻重快慢,还得拿捏时间长短——时间若长了,油茶就会变苦;时间若短了,茶叶的香味就出不来.捶打好茶叶后,再加入水和盐,然后将水烧开.至此,油茶就做好了,浓烈的茶香四溢.  相似文献   

15.
就像每一种茶叶都有她自己曲折离奇的故事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从高考前品味父亲送来的那杯暖心茶,到成为传授茶知识的教师,再到成为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乃至成为高级农艺师、"广西劳动模范""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创新企业家",如歌岁月充满了值得回味的隽永旋律。1缘分:源自"一杯茶"1961年3月我出生于广西藤县藤城镇。1978年毕业于广西藤县高中,正赶上国家恢复高考。要说我与茶叶的缘分,就始于高考前夕父亲送给我的那包"提神醒脑"茶。  相似文献   

16.
附属成分是句子特有的一种语言成分。句子成分是由短语成分转换生成的,一般说来,短语带上语调就成了句子,短语的成分就是句子的成分。短语只能分析出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和状语等一般成分,句子则除了这些一般成分之外,有时还可以分析出另一种成分,这就是附属成分。附属成分有如下两个特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制茶工艺历史悠久,花色品种繁多,有三千多年的饮茶历史.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茶叶中含有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占干物质含量的20%~30%,其分子结构中具有活泼的羟基氢,能提供氢质子,常作抗氧化剂,阻止或延缓油脂的自动氧化,还具有防止食品因氧化而使营养成分损失、褐变褪色等功效.  相似文献   

18.
与预设有关的歧义是句子中某个成分能同时引发两个相同性质的预设而使句子及其某些成分的意义有分歧的现象,能引发分歧性预设的成分主要是一些有[ 重复/界限]意义特征的副词,方位词,数量词等。前一种成分形成歧义的条件是句子重复性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在事件中可以同几个其他人或事物构成相对地位,相对状态,后一种成分形成歧义的条件是范围或界限涉及的人或事物在事件中有特指与例指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和日本学者在实验中发现,茶叶中有一种主要成分叫茶多酚,它具有预防龋齿的作用。它能抑制主要致龋菌———口腔变形链球菌的生长。近年来又发现,绿茶的茶多酚对人的唾液淀粉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食物烹调后,口腔内的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产生单糖。这...  相似文献   

20.
提香过程是提高茶叶香气品质的重要工序之一。本文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对茶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香温度和时间对绿茶感官品质有显著作用;当提香温度为120℃、提香时间60min时,提香后绿茶感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