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希望     
六月,总让人觉得“翻来覆去”:“翻来覆去”地上课,“翻来覆去”地记忆,“翻来覆去”地考试……最后再在这些“翻来覆去”中再次“翻来覆去”地“死掉”!  相似文献   

2.
助词“的”“地”“得”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正确用法.本文通过对汉语中常见助词“的”“地”“得”的用法进行考察,正确分析“的”“地”“得”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将它们运用于我们的语言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3.
“地”用作名词或名词词素,读dì,如“地球”、“陆地”、“见地”、“五里地”;用作结构助词,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则读de,轻音,如“不断地扩大”、“轻轻地抚摸”、“大声地喊”、“斩钉截铁地说”。  相似文献   

4.
助词“的”“地”“得”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正确用法.本文通过对汉语中常见助词“的”“地”“得”的用法进行考察,正确分析“的”“地”“得”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将它们运用于我们的语言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5.
由举一反三到“举三反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中国语文教育在操作上的总体思路,即四个字举一反三。每学期以二三十篇文章为“例子”,进行非常“科学”细致地“拆解”、深入地“鉴赏”、精心地“把玩”、反复地“历练”,以此达到让学生“循例”学会听说读写、“循例”自能“繁衍”大量言语的目的。前面师生对二三十篇“例  相似文献   

6.
head over heels“heel”是脚跟。“head over heels”指“头朝下,倒栽葱”。此语也可说成“heels over head”。这个短语还可以转义指“乱纷纷地,鲁莽地,急促地”或“深深地,完全地”。例如:He rushed out and tumbled head  相似文献   

7.
大略地看叫“浏览”;仔细地看叫“观察”;看书看报叫“阅览”;亲眼看到叫“目击”;瞪着眼看叫“瞠目”;偷偷地看叫“窥视”;注意地看叫“注视”;集中地看叫“盯住”;向远处看叫“眺望”;向四方看叫“张望”;  相似文献   

8.
教学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总感到学生掌握起来很费劲。在作文中,混用“的”、“地”、“得”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比比皆是。这主要是因为“的、地、得”在口语中的读法相同,都念轻声de。其实,“的、地、得”的掌握与运用并不难,关键在于找出“的、地、得”使...  相似文献   

9.
一《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掌握每一处不同的“说”。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气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  相似文献   

10.
辩证地理解歌唱中“松”与“紧”的关系,学会在歌唱中灵活地控制“紧”与“松”,是科学地学习声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酉阳杂俎》一书中因传抄刻录中的讹误或使用俗语词等而造成理解困难的词语有很多,现就其中四个进行了考释:“五百人”乃“五百”,与“所由”同义,“仰占”指观察天象,“地”乃“酹地”之误,后被接受又常写作“酬地”、“地”,“貌寝”指样貌普通。  相似文献   

12.
名词前面白勺“的”,“的”宇前面定语多。“哗哗的流水rl前过”。形容词后土也“地”,“地”字前面状词多。“高高兴兴地唱起歌。”形、动词后双f“得” “得”字后面补语多。“坏蛋吓得直哆咦”。逢到用时细斟酌,写话作文勿用错。的、地、得用法口诀@杨万翔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感悟:数学课怎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成功快乐?这就是:“少一点被动接受”通过教师有效地“引”,让学生迫切地“想”;“少一点简单自我”通过教师适时地“点”,让学生深刻地“悟”;“少一点盲目思考”通过师生有序地“归”.让学生清晰地“知”。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里,形容词修饰动词,一般都在形容词后加结构助词“地”.作词性分析时,“形容词+地”当作两个词看,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助词。有些学习英语的同志,却往往把“形容词+地”看成一个付词,如“安静地学”,就把“安静地”当作一个付词看。如果弄清了“地”和“ly”的关系,就有助于避免这种错误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因为“互动”,学生开始对知识不断地“渴求”起来,进而为了急切地饮到语言文字的“甘泉”而不停地靠近水源,由和“水”亲切地交谈,到对“水”的依恋,直至最后饮着那甘泉不忍移开。语文课堂因此显得越发真实而富有生命,教与学从容地走向和谐。一、“生文”互动,揭开思维  相似文献   

16.
“傍地走”释辨《木兰诗》结句“双兔傍地走”的“傍地走”,语文教材注为:“贴着地面跑。”此注有两点欠妥:1.将“傍”理解为“贴”不准确。“傍”与“贴”并非同义。试想,“傍”若译成“贴”,素以健跑善纵见称的兔  相似文献   

17.
“的”字从小就养成乱坐位置的毛病。一天,它到句子城的电影院观看喜剧大片《语文世界》,“的”字看见“树枝轻轻()摇晃”中间有一个空位,便一屁股坐了下去。“的”字正陶醉在《语文世界》的精彩情节之中,“地”字来到它的面前,彬彬有礼地说:“先生,请起来,这个位置是我的。”“的”字觉得奇怪,难道空位不能随便坐吗?它问:“为什么说这个空位是你的?”“地”字客气地说:“这个位置是语法博士给我安排的。因为像‘轻轻’一类用来形容中心词‘摇晃’这种动作的修饰语后边要用‘地’。”“的”字看见离“地”不远的“欢迎会异常…  相似文献   

18.
辩证地理解歌唱中“松”与“紧”的关系,学会在歌唱中灵活地控制“紧”与“松”,是科学地学习声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李湛荣 《双语学习》2007,(8M):31-32,34
在英语课堂辩论赛中,“三十六计”可以指引学生有策略地进行“智商”上的准备--“辨词”及“辨术”。但是,它还可以用来指点学生巧妙地准备“情商”--“心理”。此外,还可以点拨教师灵活地开展“辩论式教学”,让他们能懂教、乐教。本文重点探讨“三十六计”在学生准备辩论“心理”及教师准备课堂辩论赛的“教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俗文学中经常出现“引定、执定、傍地、坐地、立地、卧地、抱定”等词。对这些词粗心的读者极易误释。笔者认为,“×地”、“×定”中的“地”、“定”一般都是时态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着”。兹分疏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